APP下载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01-22张国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12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剖宫产

张国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12)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张国荣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12)

目的 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护理对策。结果 所有患者中,因妊娠期高血压而致心力衰竭36例,因先天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9例,因风湿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2例,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力衰竭1例,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致心力衰竭1例;妊娠结局:分娩时死亡1例,胎儿死亡1例,新生儿因重度窒息及肺透明膜病死亡2例。结论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在围生期对孕妇进行加强护理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妊娠;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护理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产科危急重症,在妊娠期的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妊娠期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居第二位[1]。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找到一种有效规避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干预方法,降低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11例;B超检查显示:单胎妊娠49例,双胎妊娠1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46±3.57)岁。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如病因、心力衰竭发生时间等,并对患者围生期采取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2 结 果

2.1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病因特点:所有患者中,因妊娠期高血压而致心力衰竭36例(72%);因先天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9例(18%);因风湿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2例(4%);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致心力衰竭1例(2%);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力衰竭1例(2%)。

心力衰竭发生时间的特点:产前发生心力衰竭46例(92%),其中妊娠12周发生2例,妊娠28~37周发生38例,妊娠37周后至临产发生6例;在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3例(6%);产后72 h内发生心力衰竭1例(2%)。

2.2 妊娠结局

妊娠结局方面:分娩时死亡1例,为双胎妊娠,在孕39周入院,其出现肺动脉高压,入院行急诊手术分娩,由于分娩时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发生死亡,产妇及其宫内胎儿均抢救无效死亡;胎儿死亡1例,是由于孕12周时突发心力衰竭儿导致死亡,母体抢救成功;新生儿死亡2例,其中因重度窒息死亡1例,因肺透明膜病死亡1例。

3 讨 论

由于孕妇受到宫内胎儿的影响,其心脏血供氧供需求增多,心脏负荷加重,加上部分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导致孕妇的心功能在妊娠期受损,容易引发心力衰竭[2]。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孕妇容易在产前、分娩时以及产后72 h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围产结局均较为不利[3]。因此,有必要对妊娠期孕妇进行合理的围产期护理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并在第一时间发现孕妇的心力衰竭症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死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面,病因以妊娠期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2%、18%。而心力衰竭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产前,其所占比例为92%,尤其是在妊娠28~37周发生较多,而妊娠12周或更早发生心力衰竭较为危险。本次研究中,胎儿死亡1例是由孕妇于妊根据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病因特点和发生时间特点,可在围产期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监测: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加强监测和筛查,了解其既往病史,对孕妇进行健康宣教,加强孕期保健护理,注意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与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终止妊娠[4];②生活护理:针对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注意防寒保暖,积极规避相关风险因素,对孕妇的饮食、运动及作息进行指导,并改善其居住环境[5];③心理护理: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而由于心力衰竭的病情较为严重,孕妇及其家属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妊娠期,护理人员应对孕妇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6]。

娠12周发生心力衰竭所致;另外,在分娩时及产后72 h内,产妇也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也应加强监测。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围生期对孕妇进行加强护理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1] 陈志琴,严德文,蔡迪利,等.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 48-49.

[2] 唐爱军.围术期优质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89-90.

[3] 孙启云.舒适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4):4238-4240.

[4] 王亚丽,端木玉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53-54.

[5] 徐萌艳,王齐齐,翁筱枫,等.42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210-212.

[6] 秦凤芝.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4):750-752.

本文编辑:张 钰

R714.2;R473.71

B

张国荣(1972-),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山东省陵县人,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剖宫产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Smog in Los Angeles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