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2015-01-22梁玉红梁爱敏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医医院湖北襄阳446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襄阳44000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血管症状

梁玉红,梁爱敏⋆(.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6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 襄阳 44000)

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梁玉红1,梁爱敏2⋆
(1.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6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目的 总结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心血管系统症状突出,首先要明确诊治。在症状发作时,关注患者的症状、认同患者的痛苦体验,促进护患沟通;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其接受疾病的现实并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合理安排休息;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配合,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支持,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28天,出院时患者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焦虑与抑郁明显缓解。结论 对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精神障碍;心血管系统;护理

精神障碍主要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病理机制不明确,不具有明显的器质性损害。而大量研究显示,发生精神障碍与患者的心理有较大关系,或是患者内心发生冲突,均会引起精神障碍的发生[1]。该症状可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其中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在所涉及的器官中所占比例最大[2-3],对患者的损害较大。因此,应对以心血管系统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给予全方面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尽快恢复健康。本次研究选取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全方面护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8~42岁,平均年龄35岁;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1例,其余均为多次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拒绝进行心理治疗,经过患者家属同意给予药物治疗,包括安慰剂、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2 护 理

2.1 协助明确诊治

大多数患者在以往均已确诊为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询问其症状,根据家属的描述进行疾病评估;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及时与心理医生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经过反复的诊断后患者得以确诊,并逐渐配合治疗。

2.2 症状护理

本组患者均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在疾病发作时患者表现出浑身出汗,且焦虑不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坐立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症状表现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视患者的痛苦体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理解患者的不安情绪。一旦患者症状发作后应及时为其监测血压、心律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心电图检查,并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操作;紧握患者的双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并给予鼓励性语言,安抚其情绪。

2.3 心理护理

2.3.1 心理评估。收集患者的资料,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感情、工作经历,评估可能诱发疾病的因素。患者入院后主动询问其住院感受,了解患者的适应情况,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尽量满足其身心需求。

2.3.2 接纳理解患者。完全接受患者体验症状痛苦的事实,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当患者症状出现后表现出同情与关心的态度,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自己是真心的,并对治疗树立信心。

2.3.3 认知干预。主动向患者介绍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发生过程、主要的表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配合的重要性。使患者对精神障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躯体不适不代表着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对生命不会构成威胁。纠正不合理的观念,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勇气与症状进行抗争,强化认识,不断给予患者鼓励。

2.3.4 放松训练。合理安排作息,指导并鼓励患者多参加简单的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愉悦的心境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转移其注意力,减少患者对自身症状的关注。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为其配上轻松的音乐,并给予患者语言指导,注意语气应轻柔、态度应和蔼,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使躯体及精神均得以放松。同时,可教会患者有效的呼吸方法,使其学会深呼吸及深吸气的方法,2次/d,30 min/次,以达到放松的目的。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要求患者精神高度集中,放松全身的肌肉,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2.3.5 评估家庭社会功能,指导家庭交流。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做好家庭评估工作,对于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实际中患者缺乏家庭的支持与情感交流,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中,对疾病也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一旦发生了症状常压抑自己,从而容易产生心理冲突[3]。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家庭成员,并与患者及家属讨论疾病的发生机制、症状与家庭间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出一套适合患者的解决方案。指导患者与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家庭成员之间也可就患者的疾病进行交流,但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切勿对患者造成伤害。出现问题交流护士应转变话题。

2.4 出院指导

对于该类病症患者做好出院指导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嘱患者继续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对患者家属做好叮嘱工作,嘱其在家协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在平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将患者看做家庭中重要的一成员,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家务活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应避免他人对患者随意指责,避免不良刺激。

3 结 果

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经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出院时患者的症状均消失,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与其他人进行正常交流。对患者进行平均1.5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与家人的亲密度明显增加,情绪较为平稳,无复发。

4 结 语

精神障碍病症患者往往反复发作,多次进行治疗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该类病症患者往往伴有心境较差,与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患者自身却否定有不良的心理,因此较抵触进行心理治疗[4]。尤其对于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应引起重视,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其不良的心理与情绪,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给予明确的诊断[5]。对于该类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特别注意心理疏导与护理,并正确患者家属的情感支持,从而为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心,从而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效果。

[1] 杨程香.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6):257-258.

[2] 刘瑞菊,蔡雪梅.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4):173-174.

[3] 李海根,李永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05):135.

[4] 庄成桂.5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335-336.

[5] 谢 丹,袁招红,黄 萍.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10):188-18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梁爱敏,女,主管护师,Tel:18071788998,E-mail:760128117@qq.com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心血管症状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