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原发性类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2015-01-22陈春强毛新峰黄小燕徐万里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类癌冰山胸膜

陈春强,毛新峰,黄小燕,徐万里

(1.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12;2.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肺原发性类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陈春强1,毛新峰2,黄小燕2,徐万里2

(1.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12;2.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类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原发性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中央型类癌位于肺门区,密度较均匀,3例见浅分叶,3例出现典型“冰山”征,2例合并远侧阻塞性肺炎,2例伴同侧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伴同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周围型类癌多靠近胸膜下或叶间裂附近,2例密度较均匀,1例见沙砾样钙化,2例见“葫芦”征或“桑葚”征,1例呈梨形伴浅分叶,出现“冰山”征1例,邻近胸膜牵拉2例。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多呈递增型强化模式。结论肺原发性类癌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肿瘤边缘光整,多见分叶无毛刺,“桑葚”征、“冰山”征等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钙化发生率高于肺癌,呈递增型明显强化等。

肺原发性类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类癌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90%以上好发于消化道,尤其多见于阑尾。原发于肺部较罕见,其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及黏膜下腺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约占肺内肿瘤的1%~ 2%[1],病理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由于肺类癌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易与其他肺内良恶性病变混淆,临床上常误漏诊。作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原发性类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多层螺旋CT表现加以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8月~2014年4月8例肺原发性类癌患者(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人民医院3例,湖州市中心医院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65岁,平均(48.3±1.6)岁。病程3周~3.5年,平均(10.3±3.2)个月。临床症状包括:咳嗽4例,胸痛3例,胸闷气促2例,咯血3例,其中2例为体检发现。

1.2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先常规轴位平扫,层厚及层距均为4.5mm,矩阵512×512,扫描条件为120kV,210mA,增强用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80~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3.5mL/s流率经肘静脉团注后扫描,延迟时间为25~50秒,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由两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对8例肺原发性类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观察,共同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等,病灶内有无坏死、钙化,间接征象如远侧阻塞性改变、胸腔积液、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等,以及病变增强后的特点,并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本组8例肺原发性类癌中央型(累及段及以上支气管)为5例,周围型(累及段以下支气管)为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肿块轮廓均较光整,未见明显毛刺。5例中央型类癌中位于右侧肺门区3例,其中1例沿右上叶支气管向肺内延伸浸润,病灶长径1.0 cm×1.2cm~3.4cm×4.2cm,左侧肺门区2例。肿块密度较均匀,内未见明显钙化、出血及坏死,3例见浅分叶,2例呈类圆形,出现典型“冰山”征(图1)3例,合并远侧阻塞性肺炎(图2)2例,同侧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3例周围型类癌靠近胸膜下或叶间裂附近,位于右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肿块长径2.3cm×3.2cm~ 4.5cm×5.8cm,2例密度较均匀,1例病灶内见散在沙砾样钙化。邻近胸膜牵拉(图3)2例,2例见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呈“葫芦”征或“桑葚”征,1例呈梨形

伴浅分叶,出现1例“冰山”征(图4)。3例周围型类癌未见明显阻塞性炎症、胸腔积液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动态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强化,或呈递增型强化模式(图5),6例强化峰值均出现在增强50秒之后,较平扫CT值升高40HU以上,1例仅轻度强化,强化峰值约20HU。

3 讨论

3.1一般特点 肺类癌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可分为典型类癌(TC)和非典型类癌(AC),其中约80%~90%是典型类癌,后者有相对更高的恶性组织学表现。文献报道肺类癌好发年龄为40~50岁[2],略早于肺癌,且男性多见,典型类癌的平均年龄比非典型类癌稍年轻。患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仅有轻咳、胸闷不适,逐渐出现胸痛、气促、痰中带血甚至咯血,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极少数患者可伴发类癌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及异位ACTH综合征等[3],本组未发现此类症状。不典型类癌相对典型类癌更容易发生肝、脑或骨等远处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多位于同侧。

3.2MSCT特点 肺原发性类癌在影像学上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4],绝大多数为单发病灶,两型依各自病理特点在CT表现有所不同。中央型TC多位于肺门区,局部支气管壁增厚,肿瘤相对较小,平均长径在3cm以下,大部分结节边缘光整无毛刺,呈类圆形伴浅分叶,少数瘤体形态不规则,为肿瘤浸润周围支气管血管束及相邻支气管黏液潴留所致。发生于较大支气管壁的类癌由于癌肿在腔内黏膜下主要沿纵轴及腔外浸润生长,故CT上显示肿块骑跨管壁,腔外肿块明显大于腔内部分(即“冰山”征)。早期肿瘤远端肺组织可见阻塞性肺气肿及阻塞性炎症,部分可见远端支气管局限性扩张伴

黏液栓形成(即“手套”征)。由于癌瘤组织倾向于腔外、纵向生长,加上其进展速度较缓慢,完全阻塞后形成肺不张少见。周围型类癌起源于段以下支气管壁,组织学分类多为AC,CT上表现为孤立软组织密度肿块,约4%的肿瘤可发现钙化[5],典型者呈多结节融合样改变伴明显分叶,即呈“葫芦”征或“桑葚”征,有较高特异性,瘤体平均长径均超过3cm,多靠近胸膜下或叶间裂附近,可见胸膜牵拉改变。周围型类癌分化程度较低,肿块早期即堵塞远端较小支气管腔并不断膨胀生长,邻近肺组织受压形成假包膜样结构,故CT上显示瘤肺界面较清楚。由于瘤块质地偏软,沿细支气管黏膜下浸润生长,加上部分瘤细胞伴空泡改变,肿瘤张力偏低形态可塑,呈“鸭梨”征或形成与支气管长轴一致的纺锤形肿块,如邻近胸膜面则常出现“直边”征。个别病例由于肿瘤破坏瘤周新生毛细血管,周围出血而见“晕”征。两种类型肿瘤在增强后表现相似,早期即明显强化,增强持续时间较肺癌长,强化峰值平均在40HU以上。多数类癌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血供很丰富,瘤细胞间间质成分多,故表现为递增型强化模式,与肺癌明显不同。中央型伴同侧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同侧胸腔少量积液多见,而周围型因组织学恶性程度相对偏高,更容易通过血行途径引起远处转移。

3.3鉴别诊断 肺原发性类癌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易与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中央型肺类癌主要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后者年龄较大进展更快,在影像学上多见支气管截断并与附近淋巴结融合成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冰山”征。周围型类癌则需与以下肺部疾病相鉴别:(1)周围型肺癌:可见深分叶、短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钙化更罕见,较大肿块密度不均或形成空洞,动脉期强化明显,一般无递增性强化,多伴淋巴结肿大和胸水;(2)硬化性血管瘤:类圆形,多无分叶,边缘光滑,强化较明显,有“血管贴边”征、“肺动脉为主”征及“尾”征;(3)错构瘤:中年女性多见,多呈类圆形,典型的病灶内可见脂肪成分及爆玉米花样钙化,无“冰山”征表现,增强强化不明显,无淋巴结肿大,无痰血;(4)炎性假瘤:可有“刀削”征、“桃尖”征及“向心性弓形凹陷”征,多无分叶,周围可见粗长毛刺,无“冰山”征表现;(5)结核球:有结核病史,周围可见卫星灶,平扫密度较高,钙化多见,无明显强化或呈典型的包膜样强化。

总之,支气管肺类癌为少见的肺低度恶性肿瘤,MSCT不仅可以直接显示与支气管关系密切的肿块,还可以了解淋巴结及胸膜、其他脏器转移情况,通过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学依据。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复习以及参考文献综合分析,认为本病具有以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发病年龄稍轻,进展慢,肿瘤边缘光整,多见分叶无毛刺,“桑葚”征、“冰山”征等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钙化发生率高于肺癌,呈递增型明显强化等,这些特征有别于其他肺部良恶性肿瘤,但最终诊断仍须依赖组织学确诊。

[1]Rodri guez JA,Meyers MO,Jacome TH,et al.Intraoperative detectionofabronchialcarcinoidwitharadiolbeled somatostatin analog.Chest,2002,121(3):985

[2]FinkG.Pulmonarycarcinoid:presentation,diagnosisand outcomein 142 cases in Israel and review of 640 cases from the literature.Chest,2001,119(6):1647

[3]万洁,陈宪.支气管肺类癌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放射学实践,2000,15(5):347

[4]高远红,肖泽芬,王绿化,等.肺类癌的治疗与预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3):162

[5]D.Michael McMullan.Pulmonary carcinoid tumors.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5(3):289

猜你喜欢

类癌冰山胸膜
卵巢类癌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胸腺类癌临床病理分析一例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