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行业转型期为何跋前疐后?

2015-01-21程醉

中国纤检 2015年1期
关键词:宋锦服装行业纺织

程醉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新常态”,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增速进入换挡期,将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增速减缓并不是以前那种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模式,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因此,我国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面对转型期的考验,如何主动适应新变化、选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如何才能“活”下去,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服装机器人之“惑”

近年来,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中普遍出现了发展步履蹒跚、创新举步维艰、销售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各方面都大呼纺织服装生意不好做的表象背后,其实质无非就是生产成本上涨,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的现象。抛开原材料价格上涨,棉花价格倒挂,房租水电成本上升这些因素暂且不谈,恐怕最令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当家人“头痛”的就是人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并且还出现了熟练的技术工人难招,技术精深的一线工人更是重金难求的情况。

因此,如何能够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开源节流、减员增效等办法显然已经无法解决目前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时间,纺织服装行业内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各样的尝试纷纷粉墨登场。

实际上,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

所谓走出去,主要是指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厂,利用其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生产。以柬埔寨为例来看,其劳工和职业培训部下属的劳工顾问委员会宣布,从2014年4月1日开始该国纺织、服装和鞋类行业工人或雇员的最低工资将提高15美元,至95美元每月,其中还包含5美元的健康津贴。

相对而言,我国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人工工资就要高得多了。据部分企业负责人反映,在2012年时纺织服装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按照计件发放,一般一月在3000元左右。而到了今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每月4000元。无疑,这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谈到“请进来”这个话题,也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的问题。实际上,在生产成本大涨的前提下,国内大大小小的纺织服装企业主们都在绞尽脑汁思考应对的办法。思来想去,原材料上涨、税费上涨、房租上涨都是企业本身无法改变的问题。因此,只有人力资源成本似乎可以通过替代品来降低。毋庸置疑的是,工业的主要出路就在于自动化、智能化。于是,纺织服装机器人开始进入到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之中。

实际上,纺织服装机器人的范围涵盖是很广的。从理论上讲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规定的动作或者操作的机械设备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因此,在纺织服装企业里无论是大型的服装吊挂系统、环锭纺智能落纱机,还是单个的全自动模板缝纫机等均可以视为纺织服装企业的机器人。纺织服装机器人的使用,不但减少了一线生产人员的数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还解决了招工难、招熟练的技术工人更难的问题,并且,还能更好地保证纺织服装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使用纺织服装机器人的优点显而易见。据了解,以一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为例来看,使用一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理论上讲其工作效率能够提高4倍。如果一个熟练的纺织服装一线工人在操作转弯动作及难度高的动作时,普通缝纫机转速只能达到300~600转/秒,甚至更慢,但是全自动缝纫机不会随着难度增加而减速,平均转速在1200~2000转/秒,甚至更快,所以得出结论,一台机器最起码可以节省3个以上工人。

也就是说,一个一线纺织服装工人在操作全自动模板缝纫机之后能够完成在普通缝纫机上4个工人的工作量。按照目前一个熟练工人每月平均4000元的工资水平计算,一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每月即可为纺织服装企业节省12000元的人工工资支出。

另外,纺织服装企业使用全自动模板缝纫机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之后将大大缩减对于员工培训所需要开支的费用。据说,一个完全不懂纺织服装生产加工技术的人,仅需要一个小时的岗前培训即可操作全自动缝纫机,并且,即便是对于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也能很快完成。

纺织服装机器人的应用无疑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使用“机器人”占有的比例却仍然很小。在绝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并没有真正出现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的身影。

究其原因,首先要看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格局特点。其中,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并且,有资料显示,这部分中小型企业创造的利润却仅仅不到全行业的10%。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这些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基本上都在面临生存之困。长期的低利润局面,也就导致了这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可能对于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能够进行大的投入。

其次,就是纺织服装机器人的价格比较昂贵。擅长精打细算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老板们对于设备投入成本的盘算,实际上成为了纺织服装机器人大规模使用的最主要障碍。据了解,按照其功能不同,一台纺织服装“机器人”的价格在几万、几十万甚至于上百万、上千万不等。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又是瞬息万变,完全无法预测的。在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偏低、贷款融资渠道不畅、订单难以保证稳定的趋势下,大部分企业主对于耗费巨资引进纺织服装机器人还是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另外,纺织服装机器人目前所能够替代的绝大部分也仅仅只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简单的劳动。到目前为止,纺织服装行业中特别是服装制作中的核心工序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来完成。也就是说,要想由纺织服装机器人完成从原料进口到产品出来整个一系列的工序,目前还无法完成。

再者,就是纺织服装企业老板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据了解,一条智能化纺织服装生产系统或者是一台(套)智能化纺织服装生产设备的资金回笼周期大约在三到五年。意思是,纺织服装企业使用一台机器人,经过三到五年时间其节约的人工资源成本大致就相当于该设备的投入。但三到五年期间,纺织服装企业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订单?三到五年之后,这家纺织服装企业是否还“存在”?因为投资纺织服装机器人而产生的巨额资金利息是否能够按时归还?等等都是未知数,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占较大比例的中小型企业对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仍然是犹豫不前的态度。

还有就是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对于机器人生产研制企业有着极大的倾斜。比如说全国多地都规划了机器人产业园,并且还推出政府引导资金、所得税优惠等多项产业扶持政策。但是,在对于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方面,政府的政策扶持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被忽视的。

比如说,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出台一些例如纺织服装企业上马智能化生产设备给予无息贷款或者是低息贷款等优惠条件的话,相信国内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会踊跃参与到使用纺织服装机器人的队伍中来。实际上,我国目前进行的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归根结底就是从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我国今后纺织服装工人的数量减少已然是不可能逆转的事实,同时大量使用纺织服装“机器人”也是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我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方面考量,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扶持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政策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创新纺织品之“困”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据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亏损的现象。即便是到了每年9月份开始的传统销售旺季,大部分服装厂、纱厂的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纺织服装企业老板跑路失联、企业倒闭的情况。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被凸显了出来。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停产或者是减产的情况十分普遍,中小型企业的开机率一般仅维持在60%~70%之间。

据了解,2011年之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情很好,企业的销售也非常火爆,几乎每一家工厂都在满负荷地进行生产,并且还不愁销路。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扩展产能,同时还忽视了产品品质的提升、产品的更新、新产品的研发等等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生产普通低档纺织服装产品的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那么我国众多的小微型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如何来应对现在面临的生存危机呢?行业内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抑或是失败的教训呢?

江苏盛泽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称,在这里有大大小小6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盛泽镇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到纺织厂,再到制造、印染、服装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该镇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营情况也逐步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风向标。在目前这里的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其中的一家企业却独辟蹊径把注意力转移到传统纺织品的创新开发上来,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从几年前就开始在捕捉市场的细微变化,并寻找创新的机会。其中,盛泽的一家纺织公司注意到海外的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越来越认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纺织产品。于是,这家公司就马不停蹄地斥巨资收购了另外一家以生产传统纺织品“宋锦”为主的企业。

但是,收购之后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宋锦”生产完全依靠手工编织,因此导致了“宋锦”不但产量极低并且价格极高。据了解,按照传统方式生产“宋锦”每天两个熟练工人一台机器,仅能生产出20厘米左右的“宋锦”产品。所以,对于“宋锦”生产工艺的现代化改造,实现“宋锦”的产业化,就成为摆在这家纺织公司面前的首要难题。

于是,这家公司立即安排资金,组织技术力量对“宋锦”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攻关。目前,经过初步改造之后,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已经被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去。然而,即便是如此大费周章地改造之后,一台机器每天也仅能生产出20米左右的“宋锦”产品。不过,在这家纺织公司的老板看来,经过改造之后的“宋锦”生产线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心中的期望值。

在对“宋锦”生产线的设备、工艺改造之后,便是接下来对于“宋锦”产品的创新开发。众所周知,“宋锦”和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并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同时,“宋锦”还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传承。从传统用途来看,因其价格高昂、产量低下一般都放博物馆进行展览,或者是被人用来当艺术品进行收藏。然而,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盛泽的这家纺织公司显然不能满足于这样狭小的销售市场。因此,他们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宋锦”的实用产品。

在生产制造这些实用的“宋锦”产品过程中,他们还适当地加入了现代审美要求。因此,这些创新之后的“宋锦”产品据说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尚佳。同时,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呈几何倍数的增加。比如说,一款“宋锦”拉杆箱,其市场售价高达2万元左右。

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穿着的“新中装”面料,实际上就是经过创新改造之后的“宋锦”。APEC会议“新中装”的亮相,无疑是给创新型传统纺织品做了一次效果空前的免费广告。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纺织服装行业内部抢夺“胜利果实”的“混战”。

据了解,“新中装”通过媒体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第二天,就有一家四川绵阳的丝绸企业通过四川一家报纸宣称,“新中装”的生丝来自于该厂,并且还特别说明其生丝的原材料采购自绵阳本地雄性桑蚕所织之茧子。与此同时,江苏盛泽一家公司也宣称“新中装”面料来自于该企业。另外还有广西、湖南等等地方都有纺织企业表示自己才是“新中装”原材料或者是面料的实际生产者。这些行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多少有点“一人中举,全家沾光”的意思。

实际上,我们能够确定的是“新中装”无论是桑蚕丝原料、“宋锦”面料还是后续的服装设计、生产整个过程,都是由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完成的。这种无谓的争执,恰恰表现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喜欢并且善于“内讧”的劣根性。从前在国际市场上,大多以相互杀价、揭老底等方式“火拼”。现在,已经无所谓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只要抓住机会就干这类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习惯性”行为都是错误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兄弟阋墙”而外人得利。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品的创新型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宋锦”为例来说,改造之后每台机器每天生产20米左右的产品,显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规模。因此,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创新的路、转型的路、升级换代的路就好比“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转型期的质量之“忧”

我们都知道,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必然牵涉到产品创新研发、设备更新升级甚至是人才培养储备等多方面的问题。老实讲,创新研发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失败,再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一个过程。

然而,我们注意到纺织服装行业中有一些企业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和渠道,将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或者是残次品也推向了市场。表面上看,这是纺织服装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这些残次品经过多次转手、加工之后仍然会出现在我国的零售市场上,最终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比如说,目前在互联网上不乏一些人打着库存、尾货等噱头叫卖、兜售价格极其低廉的纺织服装产品。其中,笔者试探性接触过的就有“2014款式羽绒服,四色整码”兜售价格为32元每件;“正宗新疆棉服120件,整单女款棉服850件全清”22元每件等等卖家。同时,这些人还号称交易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货到付款,也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担保交易。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互联网上还充斥着大量的收购纺织服装“下脚料”、“残次品”的广告。这其中存在的黑色利益链条,自然是不言而喻。

另外,也有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将研制过程中存在严重工艺差错的产品,放到偏远的中西部农村市场进行销售,希望借此来减少或者是弥补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比如说,一家生产T恤的服装加工厂接到一个欧洲的订单。但是由于要使用一种新型纤维面料,并且订单要的款式还比较特别,于是乎,在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本来应该内翻缝制的T恤袖口做成了外翻缝制。这实际上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自然欧洲的客户不会收货付款。随后,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负责人灵机一动,鼓捣出一条“妙计”。

他将这批T恤以较低的价格分别批发给了几十个在农村乡镇市场上流动摆摊的小商贩。然后,这些小商贩又加价兜售给不明真相的农村消费者。因为售价较之市场同类产品而言,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水平,所以,几千件有瑕疵的T恤很快便被销售一空。虽然说,整个事情的处理表面上看起来给服装企业减少了损失,但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消费欺诈的行为,在现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此类行为今后必然会受到严罚重处。

在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众多的主要集中在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微小型企业由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差,再加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就导致了这些小微型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非常的艰难。或者减产,或者停产甚至是倒闭,从宏观来看都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实际上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从制造到创造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不进行创新型研发、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的纺织服装企业无疑是“等死”,而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换代的纺织服装企业虽然难免还是会经历一段比较“艰辛”的过程,但最终却会闯出一片开阔的天地。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已然是大势所趋,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留给我们等待和观望。

猜你喜欢

宋锦服装行业纺织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澳洋纺织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宋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艺术类宋锦产品的创意研究与设计
宋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