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Z/T 73016—2013《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型》浅析

2015-01-21李娟

中国纤检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衣标准

李娟

摘要: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型》新标准,促进标准的完善和实施,介绍了新旧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重点分析了新旧标准的理化性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标准;保暖;内衣;絮片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特别是保暖内衣有了很大发展。絮片层针织保暖内衣是近年来在市场中比较走俏的保暖服装,该产品结构为中间层是絮片复合而成的保暖层,制作原料可采用合纤复合纤维、涤纶丙纶短纤、功能性纤维、蚕丝、羊毛等,面料结构一般采用针织单面结构,纤维原料一般采用纯棉、涤棉混纺、改性丙纶等纤维。为适应产品的变化,FZ/T 73016—2013《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型》[1](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代替FZ/T 73016—2000《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2](以下简称旧标准)。本文以下就国家关于絮片型保暖内衣的新旧标准做一比对,使生产厂家能了解标准内容及根据标准指导厂家生产。

2    比较

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整了标准名称,删除了原标准中术语部分,增加了号型引用标准GB/T 1335,增加了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耐水色牢度,调整了甲醛含量考核要求,调整了起球考核要求,删除了透气率和拉伸弹性考核项目,调整了保温率、透湿量取样部位为含絮片部分,按整体结构叠加测试等相关内容。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新标准,现将新旧标准做对比分析。

2.1  标准名称和术语

新标准将名称由絮片类更改为絮片型。将旧标准中絮片类(即纤维经梳理机加工形成纤维网、针刺定型后形成的无纺絮片层或经熔喷方法制成的无纺絮片层,包括羊毛、蚕丝及各类化学纤维制成的絮片层)的定义删除。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只有GB/T 3921—2008[3]、GB/T 4802.1—2008[4]、GB/T 11048—1989[5]、GB/T 19976—2005[6]注明采用标准年份,其他24个引用文件标准都未注明年份,表明以后这24个标准的最新版本都适应用此标准,相对应的旧标准所有的引用文件都注明年份,新标准对于以后的使用范围更大,也更能满足标准更新迅速的要求。

2.3  外观质量和号型

新标准中外观质量的评等按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偏差、对称部位尺寸差异、缝制规定的评等来决定。将测量部位和要求直接列入标准的条款,相对于旧标准的引用其他标准,更具体,更容易操作。

号型要求也更改为按GB/T 6411或GB/T 1335执行。

2.4  理化指标要求

2.4.1 纤维含量

新标准要求纤维含量按FZ/T 01053[7]规定执行。此标准规定了纺织产品纤维含量的标签要求、标注原则、表示方法、允许偏差以及标识符合性的判定,并给出了纺织纤维含量的表示示例。以纤维含量标识符合性的判定为例,该标准要求;没有提供纤维含量标签,没有提供纤维含量耐久性标签,没有采用纤维的标准名称,没有标明产品中应标识的各种纤维的具体含量,纤维名称与产品中所含的纤维不符,纤维含量偏差超出规定允差范围,产品某些主要部分的纤维含量没有标注,同件产品的不同形式标签上纤维含量不一致等有一点不满足,则纤维含量判定为不符合;旧标准纤维含量的要求是内外层面料混纺:-3%,交织:-5%,絮片层混纺纤维-10%。现在各类服装面料种类繁多,结果复杂,新型面料更是层出不穷,相对来说,新标准的要求按FZ/T 01053规定执行,更符合行业趋势要求,范围更广阔。

2.4.2  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异味

甲醛、pH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直接来自于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整理剂、染料和染整助剂,织物中残留的这些化学物质,经过洗涤大部分可减少或去掉,但是仍有部分残留,在人体穿着、储存、压烫过程中释放出来,破坏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因而,对这几项基本化学物质的要求已经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标准要求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异味按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8]规定执行,即甲醛含量A类≤20mg/kg、B类≤75mg/kg、C类≤300mg/kg,pH值A类4.0~7.5、B类4.0~8.5、C类4.0~9.0,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禁用,异味无。其中甲醛和pH值的要求分为A类、B类、C类,婴幼儿产品满足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产品满足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满足C类要求。

旧标准要求甲醛含量≤50mg/kg,其他指标都没有要求。相对应的新标准根据不同类型服装满足不同的要求,更接近实际应用,同时也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统一。

2.4.3  色牢度

色牢度是指印染纺织品的颜色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能力。其实质是反应染料(颜料或其他着色剂)与纤维结合的坚牢程度以及染料发色团对环境因素的稳定性,是评价印染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所关心和投诉较多的质量问题之一。色牢度结果是评定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牢度等级。新旧标准牢度比对见表1。

以上对比可发现,新标准增加了耐水色牢度;耐洗牢度变色等级要求不变,沾色等级优等品和一等品均降低半级,合格品不变;耐汗渍变色等级要求不变,沾色等级优等品降一级,一等品降半级,合格品不变,并且删除了旧标准的耐汗渍色牢度只考核内层面料的备注;耐摩擦色牢度干摩等级不变,湿摩等级优等品降一级,一等品降半级,合格品不变,增加了一等品和合格品的深色产品要求再降半级。新标准将优等品和一等品的要求分开档次,并增加深色湿摩牢度的要求,更符合工厂实际操作,增加耐水色牢度也跟国家强制性标准统一。

2.4.4  物理指标

(1)水洗尺寸变化率新标准要求整体比旧标准降低,以一等品为例:新标准直向:-7.0~+2.0,横向:-8.0~+2.0;旧标准直向:-5.0~0,横向:-6.5~0。

(2)透湿率、保温率和起球测试项目分别采用方法GB/T 12704.1[9]条件A、GB/T 11048—1998[10]方法A和GB/T 4802.1 E法,除保温率方法注明年份外,其他两个测试方法均未标注年份,相对应都用了标准的最近版本测试,这3个项目的指标要求都没有变化。其中起毛球新标准要求只考核成衣最外层面料,磨毛、起绒织物不考核,相对应起球指标相当于是审美观的指标,所以只考核最外层面料即可。另外,保温率和透湿率的测试部位在新标准中也明确注明为含絮片部分,按整体结果叠加测试,详细地注明取样部位使测试更方便,也使各个实验室的操作能相互统一。

(3)顶破强力新旧标准的指标都没有变化,但是测试方法完全不同,新标准采用GB/T 19976—2005,钢球直径(38±0.02)mm,取样部位按成衣整体结构叠加测试,局部贴片部位除外;旧标准采用GB/T 8878—1997[11],钢球直径为25mm,未注明测试取样要求,新标准采用的国标测试方法更符合标准应用趋势要求,明确了取样原则,避免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操作偏差。

3   结论

新标准的指标要求比旧标准更具体,更详细,更符合针织品行业要求,同时也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统一,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产品性能明确要满足的测试要求,指导企业生产。另外,对新标准的实施有几点建议,首先,新标准保温率的要求仍然采用了GB/T 11048—1989保温率的指标,而GB/T 11048—2008用热阻表示,故希望标准起草单位尽可能地统一各个指标新方法的应用;其次,新标准删除了透气率,保暖性能好的服装,必须具有一定透气、透湿性能,才能保证服装穿着舒适,所以建议保暖服装应该考核透气和透湿性能。

(作者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猜你喜欢

内衣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内衣发展及其启示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聪慧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