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央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2015-01-20吕小晶

金融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凭证差错会计人员

吕小晶

一、会计业务差错的特点

(一)近年来会计业务差错的分布

从衡阳市会计业务差错情况统计数据看,凭证要素错误是发生率最高的差错,其他依次为账务处理、重大事项审批、资料丢失、计息处理、参数设置、账务核对等几个方面的错误。在出现的差错中造成了资金差错的有账务处理错误、计息错误、参数设置错误三类。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综合柜已记账的表外业务未复核,系统仍正常日结,造成重要空白凭证账实不符。

原因分析:一是工作人员不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处理业务,有积压处理、批量录入、集中签章的工作陋习,造成该笔业务漏记;二是综合柜日结时发现系统提示重要空白凭证核对不平衡,未进行再次核对;三是综合主管和内部监督岗未勾对流水清单;四是系统存在漏洞,未复核账务时仍可以日结。

案例2:综合柜设置贷款账户A计息方式参数错误,同时另一网点调整贷款账户B计息积数时操作错误,造成该账户B的利息计入账户A。

原因分析:一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参数设置和积数调整错误;二是系统对参数设置事项未设置复核功能,操作时也未手工复核;三是系统漏洞造成利息串户。

案例3:记账岗编制发行基金入库凭证金额错误,记账后经过复核岗复核,网点主管审核及账务核对时均未发现,造成当日发行基金往来账户发生额和余额与发行部门不符。

原因分析:一是记账岗未认真审核发行部门入库凭证和自制凭证;二是复核岗及网点主管均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三是对账人员未认真核对对账数据,或者是由会计人员“一手清”。

案例4:出现外来凭证及自制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符、漏盖章戳等情况。

原因分析:一是各岗位工作人员未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凭证的审核不能做到细致全面;二是可能存在“一手清”现象。

案例5:县支行通过速递公司向中支事后监督部门传递上一个工作日的会计资料,由于速递公司人员工作失误,将会计资料遗失。

原因分析:经公安部门调查,事件责任由速递公司全部承担。但是,究其本质原因,一是会计资料的传递方式有风险;二是会计资料保管模式需创新。

(三)会计差错的特点

1、类型众多。会计差错包括凭证错误、账务漏记、账实不符等多种情况,可以蕴含在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笔会计业务都可能隐藏着不同的会计差错,每一种差错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会计业务上,这需要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以便于更好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易被忽视。会计差错常发生在凭证日期错误、大小写金额错误、漏盖章戳等细节问题上,容易被会计人员忽视,从而造成差错。同时,会计人员过度依赖系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有限,使系统缺陷未能及时通过手工核对进行有效弥补。

3、风险性大。大多数会计差错蕴含着风险隐患,虽然每笔差错不一定造成资金损失,但其中的一笔或几笔造成了资金损失,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会计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会计差错的出现造成的,多种形式的会计差错衍生出不同类型的会计风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管理风险。指因制度安排不合理、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事后监督存在局限性等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内控制度不完善;部分制度较为笼统,操作性差;针对会计人员的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事后监督重心不突出,对高风险环节控制力不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会计营业部门,尤其是支行营业网点由于人员不足,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以致于会计人员强制休假也难以落实到位,这些客观原因势必给差错风险以可乘之机。同时,会计资料保管不善和传递出现遗失都会给会计工作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如县支行网点每天要把上一工作日的会计资料通过快递公司寄送到中支后督中心,这一过程由于有外来人员(快递员)的加入,大大增加了风险,会计资料一旦遗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二)操作风险。指会计人员因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导致业务处理出现差错而形成的风险。会计风险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都会表现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上来,对业务不熟练,如对缴存款相关规定不清楚,开户银行缴存时发生错误就无法及时发现;责任心不强,如人离岗位后不及时从系统签退,印章及重要空白凭证不入柜保管等。这些人为操作风险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可防可控的。

(三)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指因业务系统软、硬件方面存在缺陷和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的会计风险。基层央行现在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已上线运行多年,系统设置、硬件配备及数据储备都存在一定风险隐患,需要更新升级。如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部分重要操作未设置复核功能,单人操作,易出风险;硬件设备因运行多年,有时会出现不能登录系统,影响业务处理等故障。

三、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风险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人情代替制度。基层央行会计营业部门接触的多数是开户银行工作人员和本单位会计人员,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对于一些违反制度和规定的业务,由于抹不开情面而通融办理,导致人情代替制度;二是过度依赖系统。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不断应用,会计人员容易依赖系统的纠错功能,放弃人工核查,当触碰到系统的缺陷和漏洞时,极易出现差错酿成风险。三是思想上麻痹大意,放松警惕。随着ABS系统的上线运行,县支行业务量大大减少,业务处理趋于简单化,基层网点只需录入会计凭证基础信息,不再直接办理联行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部分会计人员认为不会有什么风险,思想上麻痹大意,风险和责任意识下降。四是制度观念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观认识上存在的差距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如会计检查没有落实到位;在空白凭证上预先签章;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不及时入柜保管等,这些错误都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避免的,但却因当事人认识不到位而时有发生。

(二)培训学习滞后,业务能力不强。目前,我中支会计营业部门共有工作人员9名,平均年龄34岁,但会计专业毕业只有1人,中级职称的只有3人,参加工作不满5年的有4人,从事会计工作不满5年的有5人,大部分人员上岗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按照会计制度要求,新上岗人员一年内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系统的岗前业务培训机制,多是沿用传统的“老人带新人”教育模式,加上自学、部门业务学习和不断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大多数人员在业务操作时过分依赖于电脑和核算系统,对于会计核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发生了紧急情况要进行手工操作,则茫然不知所措。

(三)奖罚措施错位,工作热情不高。一是奖罚不对等。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容易量化,管理层对会计业务差错容忍度低,一般都要求“零差错”,同时会计制度规定的对长期从事会计工作的优秀会计人员的奖励措施却不能落实到位。工作出色没奖励,出了差错却要受罚,会计工作奖罚不对等,容易造成会计人员心理不平衡。二是补贴少,待遇低。发行、保卫、内审、纪检等部门上级行都明确规定了享受一定岗位补贴,会计营业部门则没有,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一线津贴也多年保持在10元/月,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三是晋升机会少。各种年度性考核和日常工作评比的项目过少,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肯定和奖励的机会少,使会计人员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中处于劣势,我中支10多年来无一人从核算一线岗位提拔为副科长。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晋升机会较少,营业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不安心岗位工作,人事部门就一般员工岗位轮换进行问卷调查时,7人中只有1人愿意留在营业室工作。

(四)检查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对会计营业部门的监督有上级行对口部门、本级的会计部门、支付结算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和内审部门。从这几个部门的监督效果来分析,一是所有检查均为事后检查,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各部门检查没有形成合力,存在随意性,有的业务多次重复检查,有的业务则常年无人检查,且部分业务检查标准不统一;三是同级检查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效果不佳,如检查人员脱离核算业务太久,对具体业务已经生疏,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四是上级行每年例行的检查涉及的业务量和业务种类有限,不能达到全面检查的效果。

(五)系统设备老化,缺陷漏洞不少。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电子对账系统、会计登记簿系统等系统由于网络不稳定、设备老化等原因均出现过无法登录系统的情况,影响正常业务处理。同时,系统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如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综合柜已记账业务未复核仍可以日结,部分重要参数设置未设复核功能,无操作员自动签退功能等,这些都有可能形成会计风险。

四、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激发主观能动性。制度无法完美,系统不是全能,只有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按章办事、高效履职,才能最大程度上抵御会计风险。

1、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是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坚持“一岗双责”,了解会计人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增强会计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会计人员自觉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围绕要害岗位,加强警示教育,结合近几年发生的案例,以案说法,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2、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意识到:高质量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实现“无差错、无案件、无投诉”目标,是每个会计人员应尽的职责。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不但要熟悉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掌握应急情况下业务处理的方法,还要增强风险意识,要熟悉各类业务的风险点,努力将风险防范落实到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对没形成现实风险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意识,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小事当作大事来抓、苗头当作问题来抓、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抓,以防患于未然。

3、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从案例分析来看,很多差错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会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因此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成为减少会计差错、防范会计风险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坚持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上岗前至少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培训;二是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网络平台、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结合实际工作坚持经常性的业务竞赛、应急演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健全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我们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会计人员按章办事,规范操作,也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落实对会计人员的奖励措施,适当增加会计人员津贴,在职称、职务晋升上向优秀会计人员倾斜,为会计人员成长创造条件,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会计检查,增强风险防范实效。

1、增强风险防范的观念。事后的各种检查虽然在风险防范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补救措施,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因此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更为重要。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经常分析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掌握存在隐患的环节,查找业务处理流程中的风险点。成立由会计、营业室、国库、事后监督、内审等部门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将易出现风险的内容纳入评估考核的范围,定期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绩效工资挂钩。建立和完善预防风险的长效机制。

3、发挥同级检查作用。同级检查可以迅速了解本单位会计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每年对会计业务进行1—2次全面检查,检查时要避免形式主义。会计主管要切实履行职责,工作中要以身作则,认真执行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定期会计检查等制度,加强日常检查,督促会计人员按章办事。

(三)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完善工作流程。改变现有的会计资料传递方式,会计资料由县支行派专人专车定期送达,避免会计资料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对确需借助外部单位来完成的事项,应依法合规的与对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对方加强管理,经常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双方都要制订应急方案,一旦出现意外,要迅速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重视科技力量,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业务难以正常开展,会计风险将不可避免。因此,良好的科技装备、稳定的系统运行是会计业务正常处理、会计风险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一是设备配置要向基层业务部门倾斜,配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备用设备;二是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会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科技人员业务指导,对设备和程序进行定期维护;四是不断完善系统,加快推进系统的升级换代和硬件设备的更新。

猜你喜欢

凭证差错会计人员
带您了解医保电子凭证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已完成汇交并出具汇交凭证的项目统计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2018年)《中国司法》
(2018年)《司法所工作》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