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探析

2015-01-20陈培

金融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部门人员

陈培

摘要: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既是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详细阐述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碍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众多国外商业银行倒闭破产,同时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带来了较强的警示作用。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体制进一步改革,商业银行已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视野,绩效和价值管理等理念不断被引入经营理念,对内部控制管理不只是过去的合规性审计和舞弊审计,更要从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去大力推行绩效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绩效审计,不仅已经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含义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为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对其经营程序、方法、效率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的一种内部审计。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是对这个程序或系统运行的状况和结果进行评价,即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进行评价,并且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衡量分支机构、部门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分支机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公平公正的价值分配。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安排能够保证整体机构的运作有序高效,挖掘人力资本的潜能,充分调动分支机构、部门以及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大程度地促进商业银行健康高速发展。

商业银行实施绩效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更加灵活,效果更为客观、公正和全面。开展绩效审计,能够从深层次揭示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2]

二、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从业务角度看,涉及个人业务、对公业务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对私业务、对公业务和中间业务,包括贷款及其他授信业务、存款及柜台业务、中间业务和财务与会计业务等。各项业务经营的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设备、资金、人员等生产力诸要素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进行的审计,旨在分析评价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改进要素配置,谋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以改进各项业务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从组织角度看,涉及利润部门和成本部门。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涉及到银行各个层面的部门。商业银行各个层面设置了相应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应创造价值,否则就没有设置的必要,但是并不是每个部门都能直接创造利润。我们把能创造利润的经营部门称为利润中心,把不能直接创造利润的部门称为成本中心。

对成本中心的绩效审计。大多数的管理部门都是成本中心,以各层面的信贷审批部门的绩效审计为例,其审计重点:一是经济性。部门和岗位设置、业务流程设置是否合理;各项设备配置、各项成本开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和资源闲置现象。二是效率性。能否提高信贷审批环节的工作效率;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批完毕;信贷审批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对下一层面的对口部门是否提供信贷营销支持;检查督导力度是否到位等。三是效果性。本部门的责任目标设定是否合理,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对利润中心的绩效审计。利润中心一般指经营部门和基层行。以某商业银行市分行的绩效审计为例,其审计重点是:一是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经济增加值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营利润。其他关键指标完成情况一般是指账面利润、实际利润,贷款和存款、不良贷款率、贷款收益率、费用控制率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二是各项业务开展情况的审计,在绩效审计涉及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中已经论述。三是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审计人力资源利用是否贯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职工劳动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是否合理,配置是否适当,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益情况。四是组织管理水平的审计。组织管理水平的审计涉及到决策机能的审计、计划机能的审计、组织机能的审计、领导机能的审计、控制机能的审计、激励机能的审计等。

(三)从人事角度看,涉及行长、中层管理者和员工。

在必要的情况下,绩效审计还应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每个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如对部门经理、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晋级、升职的审计等,均可采用绩效审计的方法。

三、商业银行实施绩效审计遇到的主要阻碍因素

(一)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环境的弱势性

绩效审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管理层人员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时候仍然把重点放在查错纠正上面,更多的是关注合规性,但是对于由于经济决策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和浪费没有很好的关注和审查。

(二)商业银行审计人员素质的不适应性。

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绩效审计的专业性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低下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过去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都是局限在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宏观地看问题,用全局观点来解决问题的阶段。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综合性的视野和知识,同时需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业务能力,需要从微观层面的认识上升到宏观,需要具备法律、财务和经济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审计队伍整体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大多是具有单一知识背景的人员,或者是具有单一的法律知识,或者是具有单一的财务会计知识。人才素质的限制就使得目前商业银行还不能开展高效的绩效审计工作。

(三)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

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绩效审计对象的范围分散化使得绩效效标准难统一不同的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不一样,标准难以统一。更有甚者,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绩效衡量标准。而衡量标准对绩效审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得出的结论。这是实施绩效审计的一大难点,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此外,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由于现代的计量、统计、计算机等技术还没有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得到有效、广泛的运用,导致了基础数据缺乏,管理经济学的理念还未得到有效运用,成本会计还不完善,数理统计技术运用不多。这些因素给绩效审计带来了最大的难点,从而导致了难以对绩效评价标准量化,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这往往导致审计结论的差异性很大。

(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不健全。

绩效考核指标在体系上不完整,不同级别存在偏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在提升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在处理部门指标和全行绩效指标之间、岗位的指标和部门的整体绩效指标之间没有形成明确、量化的分解关系。针对商业银行来说,管理者报酬与其业绩低相关,普通员工报酬与其低相关,因而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普遍缺乏报酬激励,所有人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控制权激励(即谋求当官)上,这种畸形的激励机制衍生很多与金融企业管理常理相悖的问题,往往会以职位的高低来进行收入分配,受利益机制的影响,很多人都把热情放到升官上。[3]

四、完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绩效审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使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顺利开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银行绩效审计环境。

绩效审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作为银行管理层,应在管理活动中贯彻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分析为基础的业务决策原则;各级部门也应将管理效益理念融入到日常职能工作中去,在合规操作、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严格区别各项费用支出和特殊职能费用的支出,注重提升各项业务的水准、内部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应及时转变审计观念,加强宣传和学习力度,一方面使审计人员学习并运用好绩效审计的理论;另一方面,使被审计对象了解绩效审计、接受绩效审计,并利用好绩效审计结果,从而为绩效审计的全面推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试点是全面开展的积累,先进行试点,积累相应的经验和方法,探索道路,从而实现全面开展绩效审计。

(二)培养大量复合型绩效审计人才。

培养大量复合型绩效审计人才是绩效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对绩效审计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对于绩效审计人员而言,不但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审计工作能力,更需要具有相当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为此,各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广泛地组织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以审代训的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感性认识,拓宽思路;二是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三是进行具体绩效审计项目的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锻造一支高素质、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学习型、知识型审计干部队伍,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完善评价体系和规则制度标准化。

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在认真总结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并制定系统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绩效审计工作制度和内审评价指南,逐步建立起符合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的绩效审计准则和制度依据,明确内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和绩效评价办法,以指导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构建绩效审计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查找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能有效对银行各分支机构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合理、公正、准确的评价。

(四)积极探索适合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大力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在进行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时,要注重立足于各级机构的实际,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起来,及时总结试点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引。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审计方式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结果的沟通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努力解决绩效审计操作层面的问题。二是开展绩效审计时,应更多地找出阻碍商业银行盈利的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银行减少损失或提高收益。三是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纵向与横向、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辅助,以增强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4]。四是在开展合规性审计的同时,充分关注涉及绩效方面的问题,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华、刘海利,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初探[J]. 财经视点. 2010(1):64.

[2] 于岩,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初探[J]. 现代金融. 2008(4):14-15.

[3]石廷安,商业银行三维绩效审计及其构建[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4):56

[4]孔德丽、张奎喜,绩效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 西部论丛. 2009(08):62-63.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部门人员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7部门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