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将新火试新茶

2015-01-19高军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8期
关键词:浮沫寒食节新茶

高军,画家、散文家,现居合肥。本文选自其散文集《世间的盐》。

北宋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写了一首词《望江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能会有看官会奇怪柴火还有什么“新”“旧”之说,实际上这首词正好写在寒食节之后。古代人很重视寒食节,寒食节依照风俗需断热食一日,全家不举火。第二天要起火了,新起的火就自然是新火了。宫中太监率先取得火的人,可得皇上赏赐的金帛。

宋朝人的喝茶方式与我们现在很不一样,倒是跟今天日本人的茶道比较相近。宋朝人喝茶喝的是茶叶沫子,喝的时候以斗茶、赌茶为雅事。斗茶赌的是以茶叶沫子在茶盏中高耸为胜。宋朝人喝茶的盏像个斗笠,敞口,外撇。文人墨客在一起拿着茶碗互相传观,较量谁的茶碗里堆起的茶叶沫子高以为乐事。北宋末苏汉臣曾画过一张《斗茶图》可为佐证;还有斗、点、拂的手法。后来这一套传到日本去了,现在的日本茶道是在中国斗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盘里面有个小扫帚专门用来扫茶。比如《水浒传》中说王婆浓浓点了两道茶,布上两盘新奇的果子,用的就是这个“点”字。总之宋代跟我们现在喝茶方式不一样。今天我们茶比较简单,讲究的人会喝盖碗茶,以茶盏盖轻轻拂开水面浮叶。然后啜一口清茶。不讲究的,早晨起来抓一把粗茶梗子扔大茶壶里,一喝一整天。还有那图省事的,烧一大壶开水放在电脑桌边凉起来,然后大水漫灌一天。北方人讲究喝花茶,南方人对这种口味不敢赞一辞,觉得茶叶中加入花香气,无论如何都怪怪的。

我喜欢皖南的一种茶,茶有板栗香气。但这种茶每年产量有限。种茶的地方海拔很高,化肥农药都上不去。一年也就几百斤的产量,让几个朋友包园了。他们买回来后,我去洗劫十来斤,一年茶也就够了。多喝也无益。2000年我到皖南深渡去,车行山谷间,觉得花气拂拂。问司机,说这里山区广种茉莉以做花茶。不少当地人天天手里捧着不锈钢小真空杯,似乎茶水若接济不上,就随时会出人命。

陆游的名作《临安春雨初霁》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句子。点茶是将茶粉放在盏里,慢慢点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搅动至盏面上出现白色的浮沫。陆游诗中的“细乳”指的就是这层浮沫。到了明洪武年间,宫中下诏停止了团茶和茶饼的进贡。朱元璋是个要饭的,对这劳什子才不感兴趣,平时喝茶也就三字诀“浓、热、满”就行了。慢慢地这种高雅喝茶玩茶方式就从社会上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更简便的喝茶方式。现在找一个能把宋朝点茶、分茶说明白的人都很难。

周作人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中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日本的茶道用意不在于喝茶,周先生这几句端的说得好!把茶道的精髓说完了。虽然日本的茶道有很多门派,以清、静、和、寂为宗。但我觉得他们那种形式感太烦琐,让人无从学起。在我自己来说能喝个盖碗茶就觉得很满意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浮沫寒食节新茶
成都市金牛区:试看“金牛”育“金花” 且将“新火”试新茶
寒食节,踏春去
牛肉汤
我们在一起,时间煮雨沏新茶(一)
食物浮沫那些事
4月3日寒食节
气血双补牛肉汤
巧辨新茶
寒食节吃冷食
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