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

2015-01-19岳俊伟完颜振杰邵惠玲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伤病员伤员预案

岳俊伟,张 婵,穆 强,完颜振杰,赵 琰,邵惠玲

· 论著

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

岳俊伟1,张 婵2,穆 强3,完颜振杰1,赵 琰1,邵惠玲1

目的探讨规范化组织及管理在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12-01-01至2014-12-31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参与的3197起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报,合理调度,现场检伤分类、紧急救治,信息反馈,合理分流及快速转运等规范化救援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97起11 591名伤病员经过院前规范化救治,11 312名伤病员成功转运至医院,279例死亡。结论科学合理的制订预案、院前快速反应、规范化院前救援等措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规范化救援组织;院前急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的上升,恐怖主义等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使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笔者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治流程进行规范并应用于院前急救,使院前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患者院前转运成功率,现对2012—2014年间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参与多次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信息库中2012-01-01至2014-12-31发生的3197起3人及以上突发公共事件资料。

1.2 方法与流程

1.2.1 事件信息核实、调度 120调度中心在接到呼救电话后,了解基本情况,做出初步判断,依据事件等级,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派出第一批次急救车辆,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定位跟踪急救车辆,切实了解车辆行进情况。

1.2.2 突发事件院前救治

1.2.2.1 赶赴现场 急救小组接到救援指令赶往现场,由医师负责联系现场,初步了解评估现场伤亡情况,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自救互救。同时打开无线对讲系统做到资源共享。

1.2.2.2 检伤分类 最先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快速评估现场安全;医师佩戴现场指挥标志并进行现场指挥,迅速应用START分类法[simple(简单),tirage(检伤分类),and(和),rapid(快速),treatment(治疗)],对伤员进行初步分检;要求1~2 min内完成,分别用红、黄、绿、黑色伤情识别卡对重、中重、轻、死亡的伤员进行分类[1];根据事故情况,确定急救方案,合理分配急救人员,并与现场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沟通合作,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及伤亡等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1.2.2.3 现场救治 尽快将伤员脱离事故现场,根据分类情况,边检边救,按照“先抢后救、先救后治、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的急救原则,以维持伤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达到缓解症状、初步救治的目的,为伤员后送创造条件。

1.2.2.4 现场信息反馈 初步检伤后迅速将现场事故类型、受伤人数、伤情反馈至指挥中心,并根据1辆救护车只转运1名危重伤员;1辆救护车转运1名重伤员,同时再转运1名轻伤员;1辆救护车可以转运3~4名轻伤员;急救车不负责转运死亡人员;现场是否需要持续救援等原则决定是否需要增援及所需增援车辆数量。

1.2.2.5 增援到达 首先向急救中心反馈,现场指挥据“第一优先”救治原则交接救治任务,交接后重新对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给予合理救治。

1.2.2.6 伤员分流途中救护 现场指挥根据“就近、救急、救治能力”原则快速进行伤员分流。转运时应遵从先“重”后“轻”的原则。转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并维持管道通畅,保证呼吸、心跳和血压的稳定。

1.2.3 资料采集及上报 在突发事件院前救治过程中应做好现场伤员信息的采集,采集内容为伤员总数、何种伤情、转送至哪家医疗机构等。做到“三汇报”、“三核对”。“三汇报”:急救小组到达现场时第一次汇报;最先到达急救组医师检伤完毕,增援急救组开始转送伤员第二次汇报;最先到达急救组现场救治完成,增援急救组为伤员转至医疗机构第三次汇报。“三核对”为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人员对伤员人数、伤情进行核对,检伤后一核对,离现场时二核对,转至医疗机构后三核对。便于中心汇总了解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相关部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计算机调度指挥终端功能软件系统自行汇总,利用Excel表格对突发群体事件类型、例数、伤情、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012—2014年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组织救援突发事件3197起,伤亡11 591人。其中男9753 例(84.14%),女1838例(15.86%),男女比例为5.3∶1,年龄2~79岁。包括重度伤693例(5.98%),中度伤5382例(46.43%),轻度伤5516例(47.59%)。死亡279人(2.41%),其中现场死亡244人(2.15%),转运途中死亡35人(0.30%)。受伤11 312人(97.59%)。突发事件类型见表1。

2.2 分流转运情况 11 312名伤病员,经院前紧急、合理救治,快速转运至市区27家医疗机构,使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后续治疗。见表2。

表2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突发事件伤员分流情况 (n;%)

3 讨 论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及广泛的社会破坏性等特征,应对突发事件是医学救援的重要职责[2],通过院前规范化救治对提高突发事件批量伤员的院前救治成功率及伤员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表1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组织救援突发事件类型 (n;%)

3.1 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是前提 突发事件现场伤病员数量多,时间紧迫,医务人员相对不足,急救秩序混乱,医务人员配合不利,将直接影响救治效果,面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更需要现场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组织指挥工作是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的关键,怎样组织就需要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3],预案在整个应对过程中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是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据进行的基础。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预案更是形式所需[4]。笔者所在中心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卫生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试行)》及郑州市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演练实践制订出适合本市的应急预案,经过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有条不紊开展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2 快速反应是关键 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城市院前急救效能的重要指数,笔者所在中心建立了现代化高效通讯指挥调度系统,与各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并对突发事件现场的急救进行高速、有效的指挥和调度。随着城市框架拉大,郑州市实行了区域性救治体系,由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加入急救体系,大大提高了院前救治能力,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

3.3 规范的院前救援组织和管理是核心 规范现场救援组织和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护质量,急救组到达现场后应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作为现场指挥快速对伤病员进行病情评估及分类,指挥后续急救小组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有序救治,据预案转运原则进行分流,保持与120急救指挥中心联系,及时反馈现场及伤员救治情况。有利于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使伤病员及时得到高效的救助。目前,危重症现场急救的新理论强调伤后“即刻救治、复苏、稳定和后送”,强调“医疗与伤病员同在”、“立体救护、快速反应”[5]。

3.4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急救人员应急能力是保障

演练实际上就是训练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新的组织训练方式,演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战,使其在真正的突发事件救援中更能沉着、冷静地处理,更好地做好现场的处置。现代灾难医学救援有“三七分”理论:三分战时,七分演练就是对其真实的写照。急救中心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应急预案,不断地进行模拟演练,来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应急意识,这样才能在实际救援之中做到有条不紊,快速有效的进行。

3.5 加强现场自救互救是提高院前救援的重要因素

从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救援情况来看,广大市民急救意识淡薄,不知如何呼救和现场施救自救,报警时情况叙述不清,重复报警,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抢救时间[6],这是目前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120急救指挥中心不但要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而且还要担负起向全社会普及急救常识和技能的社会任务,通过向社会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才能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及时对伤病员进行合理的救治,不至于现场手足无措,以致于延误伤病员的救治。李宗浩[7]提出在我国城市社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第三支力量”的医学救援论点,构建“第三支力量”,培训“第一目击者”,开展公众对医学救援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增强公众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自救互救”为基础的医学救援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使普通市民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术或技能,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8],以此提高现场救援能力。

[1]沈 洪. 急诊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2-128.

[2]鲍德林. 特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 5(4): 354.

[3]冯 庚,杨萍芬,傅大庆. 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攻防策略[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8-184.

[4]卞琳琳. 2013年度国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演练评估分析[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2(6): 330-332.

[5]岳茂兴. 应加强对未来灾难现场抢救方法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 16(10): 578.

[6]刘保池. 急诊急救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7): 416-418.

[7]李宗浩. 第三支力量——论城市社区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的医学救援[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 8(1): 1-5.

[8]李 浩,张剑锋,覃华杰,等. 南宁市2008年至2012年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趋势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 41(15): 64-65.

(2015-06-26 收稿 2015-08-14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Analysis on standardize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the injured in sudden public event

YUE Junwei1, ZHANG Chan2, MU Qiang3, WANYAN Zhenjie1, ZHAO Yan1, and SHAO Huiling1. 1. Department of Secret Service,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Center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47,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hengdong Branch Hospit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46, China; 3. 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6,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andard organization of the first aid for the injured in sudden public ev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 of successful treatment.MethodsThe emergency process of 3197 sudden public accidents from January 1, 2012 to December 31, 2014 including information dealing, dispatching, triage, emergency treatm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considerable distribution and fast transport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11 312 patients were transported to hospital successfully; 279 patients were dead in totally 11 591 patients.Conclusions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 formulation, rapid prehospital response and standardized prehospital rescue, were significant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sudden public accidents.

sudden public accident; standardized rescue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R12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10.002

郑州市科技局2013年度普通科技攻关项目(20130474)作者简介:岳俊伟,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zzjj120yjw@163.com

1. 450047, 河南省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特勤科;2. 450046,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东区医院内科;3. 450007,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伤病员伤员预案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新形势下军人病区住院伤病员管理模式探讨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