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2015-01-18陈岩岩

电脑与电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基础

陈岩岩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陈岩岩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层次教学以及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研讨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期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1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两个指导性文件中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1],将该课程定位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数学教学和外语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2.1 学情分析

在数字化社会情境下,多数新生已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但是,由于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仍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匮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最实际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新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2.2 教学目标分析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各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大多只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为什么”没有清晰的定位和阐述,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其对应的教学目标也应作相应调整。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步伐远未跟上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技术更新。

2.3 教学内容分析

多数高职院校选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相应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有些教学方案设计仍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应试教育”痕迹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大都根据一级B大纲要求来组织,教学实施也着眼于学生对相关软件的熟练应用,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常用软件(如Windows和office)。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方案和内容体系已满足不了当前教学需求,所培养的学生并不具备很好的信息素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仍然处于缺位状态。高职《计算机基础》面临的这些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该门课的教学改革。

3 计算思维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

2005年6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PITaC)在报告里明确的阐述了计算科学的重要性。报告认为,计算本身是一门学科,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计算科学可能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2]。

关于计算思维最早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提出,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思维,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3]。

近年,我国教指委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在2010年7月20日,于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发布了《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4]。

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由更多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讲解,取代了以往以演示和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突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5],我院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4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调整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但我院教学重点是讲解常用的计算机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同时我院课程体系大体几乎没变化,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基础》原课程体系

我院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沦为“狭义工具论”,使得对学生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培养、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同时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去年,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引入计算思维根据专业的实际培养需要增加相应模块的教学:如应用电子专业可开设《程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可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真正地做到面向不同应用不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在我院实行分学期教学,根据新生入学后的专业类别进行分学期授课,构建了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1+X+Y”,如表2所示:

表2《计算机基础》新课程体系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这里不需所有的学生都去编程,而是要求学生会用计算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表2中的课程内容更利于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根据课程体系分层次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激励思维创新”,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和课堂研讨等典型的教学方法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6],这些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了,能更好的奠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5.1 以案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利用案例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原理以及技术,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案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例如,通过“毕业论文的编辑”案例,贯穿“Word文档”章节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更容易掌握Word文档的知识点。通过“公司员工工资表”案例,贯穿“Excel电子表格”章节中“函数公式”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更容易学习Excel的知识。在教学中针对知识点,设计一些好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这些案例中面向的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新方法的动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5.2 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结果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任务来驱动教学,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提供探究学习的方法,并尽快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还能收获一种满足感。

例如,根据常见杂志,提出自己对杂志封面设计的看法,并根据自己喜欢的模版,设计“杂志封面”引导学生对“图文混排”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通过给出任务,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抛给学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以研讨为途径,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反驳、否定教师的观点,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使他们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培养他们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研讨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做到“做中学”。教师给出研讨主题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讨论“研究主题”,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在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使“研究主题”递进式地完善,之后形成结论,完成并提交研究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如在“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章节中“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设置研讨主题:课题计划书,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在PPT中如何实现对视频文件的控制?对利用动画触发控制视频播放进行课堂研讨,尝试制作利用动画触发器制作交互练习题课件。

在教学中开展分组研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的讲解知识,配合进一步的拓展作业。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更要培养计算思维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语

将计算思维确定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较好的诠释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同时也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4-9.

[2]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15-20.

[3]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51-54.

[4]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1,(1):7-11.

[5]杨彩云,王军华.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高教论坛,2012,(2):75-77.

[6]胡洪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55-156.

Computing Thinking-oriented Reform of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Chen Yanyan
(Jiuzhou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foundation.Focu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exploring a series of reforms in this course,including adjustments of the course system,sub-level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case-based teaching,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and class discussion,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computer foundati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computer foundation;course system

G642

A

:1008-6609(2015)12-0105-03

陈岩岩,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