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研究

2015-01-18唐国良李庆磊王林景

电脑与电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技术类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

唐国良 李庆磊 王林景 王 昂

(河南中医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医学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研究

唐国良 李庆磊 王林景 王 昂

(河南中医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对于医学院校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如何利用其医药学大环境设置其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背景又能熟练掌握其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医药信息化人才,是一个在医药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置的实践进行剖析,以期对医药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讨论样本和借鉴。

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汉英双语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 引言

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调整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1,2]。

医药信息化软件和系统的开发、部署、培训、维护等,都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既有深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医药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和医药相关部门的人员沟通,更准确地理解医药部门的具体业务,才能做出更有效的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系统部署、系统维护和应用培训。

医学院校内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如何利用医学院校医药方面的优势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医药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培养医药相关类信息化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亟待研究的问题[3~5]。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根据医疗信息化公司及医药相关领域、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经过多次的行业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跟踪,收集行业需求并进行反复论证,逐步调整和优化,形成了我院具有医药信息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2 采用选修制的课程体系

课程采用选修制,分为三大类:即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即限选课)、任意选修课。

课程根据其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四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医学特色课。

必选课和限选课的学分比例及修习学分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学分比例表

学生毕业应修习的课程总学分:167学分,其中必修课:132学分(79%),限选课26学分(16%),任意选修课9学分(5%)。

3 课程设置

公共课是指任何专业或者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基础课是指某个或者某些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专业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课程;选修课指的是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有选择的学习的课程[1]。

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以及建立学科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应该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要在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方面增加相关学科的课程。

在公共课和基础课中,注重人文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科学类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和学习,使学生拥有更为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展专业眼界。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本专业的范围,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利于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和新出现的工作的需要。

3.1 公共课设置情况

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就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共11门课程,写作和外语方面的能力也作了相关规定。公共课在必修课中所占比例为35%,为44个学分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其中一半为基础课程,另一半为应用课程。保证了公共课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基础和应用型课程比例的均衡。

3.2 专业基础课设置情况

专业基础课的开设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科学技术[6~8],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共12门课程。

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涵盖的范围还嫌过窄,缺乏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没有大学物理课程,这将影响学生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

3.3 专业课设置情况

专业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够直接接触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从而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应用型能力[9,10],包括: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asp.net应用开发技术、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web开发基础、软件工程等共9门课程。

专业课程门数所占比例不高,主要是因为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高,导致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对专业应用型技能的学习。

3.4 选修课设置情况

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平衡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教学及专业学习的需要,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3.4.1 限定选修课

限定选修课分为:医学课程和专业课两大类。

医学课程包括:中医理论基础、西医基础理论、病理病原学、中医方药学、医院管理学。

专业课分为:公共基础类、硬件技术类、软件技术类、网络技术类等4大类。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职业发展规划来选择如硬件技术类或网络技术类或软件技术类,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和积累。

公共基础类有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移动应用开发、平面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高级分析、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共7门课程。

硬件技术类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2门课程。

软件技术类有JaVa企业开发、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Oracle数据库技术考试、LINUX操作系统等4门课程。

网络技术类:网络技术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安全等2门课。

3.4.2 任意选修课

学校开设了约340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涉及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门类,包括医学、药学、养生保健、创业、职业规划、投资与理财、外语(日语、韩语)、艺术、武术、摄影、礼仪、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心理学、武术(少林拳、太极拳)等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4 汉英双语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核心专业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离散数学、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汉英双语教学。在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前提下,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其根本着眼点是知识目标,而不是语言目标。双语教学也不能变成专业英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在能熟练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其专业知识的英语阅读和写作交流能力[11,12]。

汉英双语教学过程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跬步千里的方法,逐渐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

首先以汉语授课为主,讲授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给出其中重要专业术语的英文单词并在课程授课中反复使用,使得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专业单词,扩大专业词汇量。部分关键语句和知识点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讲授,课下布置阅读作业,阅读相应的英文版教材并做出阅读笔记,以提升专业知识的双语互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科研、自主学习及拓展就业空间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

5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及实验内容的开发

每一名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是一定的,必须合理系统地安排整体课程。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型学科的学习,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工作需要。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及实验内容的开发对学生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的实验教学体系分四个层次来实施[13~14]:

(1)基础训练层

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基本计算机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该层包括Office基础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网页制作、数据库基础等。

(2)提高训练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术基础与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该层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微机接口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移动应用系统设计实验等。

(3)综合训练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

该层包括软件工程综合训练、软件实训、高级软件技术实习、毕业设计等。

综合训练层和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努力探索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之路。

(4)科技创新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专项“科学研究训练课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使学生从文献查阅、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整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思想和科研方法的训练。

该层包括面向全国大学生的ACM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自主立项课题、资助科研项目等。

6 总结

近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跟踪特别是“麦可思-河南中医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我院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人数比例为78%表明,我们的医药相关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取得了社会的好评和学生的认可,为医药信息化相关行业的岗位培养了既有一定的医药背景、又掌握牢固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许艳.国内外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靳雁霞,蔺淑珍.大类招生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0.

[3]朱长元,万莹.区域卫生信息化人才需求与培养途径[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01.

[4]王庆月,张翠玲,郭莹.电气信息大类培养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1.

[5]王斌,史庆军.基于ACM/ICPC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6]刘师少,王海舜.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2,03.

[7]王海舜,刘师少,黄建波,李志敏,蒋巍巍.基于医药学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09.

[8]袁占花,李祥生.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5.

[9]王海舜,蒋巍巍,刘师少.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设计类课程群架构[J].计算机教育,2012,03.

[10]伍忠东,李玉龙.美国高校计算机工程本科课程设置特色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15.

[11]张桦,杨锐内分泌科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1,06.

[12]李熙春,陆克盛.论民族师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汉英双语教学——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2,01.

[12]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

[13]辛明军,吴悦,于海阳.计算机软件专业通识教育课外培养环节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S1.

Course System&Curriculum Contents Research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edical Colleges

Tang Guoliang Li QingleiWang Linjing Wang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8,Henan)

For the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ablished in medical colleges,how to set up its course system and curriculum contents by utilizing its medicine environment,it’s worthy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In order to teach students not only some medical background knowledge,but also computer expertise knowledge.Let’s them becom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In this paper,it’s analyzed that the course system and curriculum contents on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viding a sample and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ound talents developing

curriculum system;compound talents;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G642.0

A

:1008-6609(2015)12-0102-03

唐国良,男,河南汝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计算、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

猜你喜欢

技术类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技术类工程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