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太空的足迹: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辉煌发展50年

2015-01-18

航天工业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有效载荷飞行器北斗

我们推动和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

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前身为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6月29日。50年来,研究院几代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始终以富国强军为神圣使命,秉承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致力于推动中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先后参与了多项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的研制任务,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国防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是我国高技术装备工程、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的突出贡献单位。

立足航天,奉献社会。近年来,在院长史平彦、党委书记李军同志的带领下,研究院干部员工上下同欲,圆满完成了各项繁重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其中,研究院研制的中继卫星有效载荷及飞船中继终端在“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的历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研制的深空测控应答机为“嫦娥”二号完成探月任务及7500 万千米的远距离飞行奠定了基础;研制的数传设备传回了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第一幅虹湾图像、第一幅图塔蒂斯小行星图像;研制的测距测速敏感器为“嫦娥”三号顺利落月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研究院成功研制了“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全部卫星有效载荷以及北斗全球导航系统3 颗试验卫星有效载荷,推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3 次跨越。

同时,研究院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等多项航天技术的成果转化,并服务于社会。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相关产品已经得到市场青睐,将助力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研究院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实施文化项目扶贫,资助陕西省多个贫困地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了全国文明单位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培育文化,人才辈出。研究院始终秉承“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人尽其才、才有所用,人与企业共生共长”的人本理念,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航天事业。

多年来,大批人才在重大工程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由优秀管理人才、科技精英和能工巧匠组成的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研究院走出了2 名院士,培养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 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 人,省部级专家、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卫星型号总设计师几十人。

占领高地,展翅腾飞。2014年,研究院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全面入住历经5年时间统筹规划和建设的航天高科技产业基地新园区,在这里将继续引领着中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产业走向世界。目前,研究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地五区”产业格局,具备了每年为几十个飞行器配套有效载荷系统的能力,为研究院实现国际一流空间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50年光辉历程,50年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研究院将不辱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新的辉煌,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续航天梦,铸强军梦,圆中国梦,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和人民,为推动我国建成航天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有效载荷飞行器北斗
北斗时钟盘
理念牵引 机制创新 人才驱动 做有效载荷创新发展领跑者
高超声速飞行器
面向有效载荷数字化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转型初探
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流程的策划与推进
2020.3.21~2020.4.20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