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

2015-01-17杜晓晖

2015年21期
关键词:政党全球化

作者简介:杜晓晖(1989-),男,汉族,河北邯郸人,政治学理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复杂变化的世界,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存在诸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在当今世界大的背景环境和国际政治格局之下,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在对我国和西方政党制度的对比分析中,具体阐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并对中国未来政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政党;政党制度

众所周知,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其基本特征。我国的政党制度规定了中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等,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一、政党与政党制度

政党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党员;2、有一整套用来规范党员行为的规章、纪律;3、具有明确、具体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4、具有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体系。

政党制度,指的是政党在执掌和参与国家权力过程中形成的政党关系的模式,即:政党执政模式的制度化。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制度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治体制中政党执政、参政的形式,在多党制国家也包括政党之间的关系。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在规定其本身的活动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因此,政党制度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每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国家无论是选择一党制,还是两党制、多党制,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国家的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党在本质上代表的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利益要求,是其所在阶级的领导力量,是为本阶级争取和巩固国家政权而形成的政治组织。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以及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党的组织活动方式不同。在西方国家,政党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参加竞选做准备,这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党日益成为选举的工具;而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它们和共产党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实行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政党之间都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根本目标都是为了上台执政成为执政党,进而实现政党利益;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监督与合作的关系。

3、各自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则要晚于西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发展和确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多党合作制度又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4、社会制度及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西方各个利益集团为了本阶级利益长期斗争的产物,它们都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而我国的政党制度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是为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利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服务的,代表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共同要求。

以上便是我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区别。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际运行方面都明显优于西方的多党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要求。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与西方的政党制度相比,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既吸收了西方多党制度的优点,同时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说,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型的民主形式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在西方,各个政党主要是通过竞选的方式来实现各自的利益,体现了一种竞争性的民主方式;与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不同,我国的协商民主主要是通过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对国家大事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一致意见,从而达成共识的一种民主形式。

(二)新型的执政和参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执政和参政方式。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不同,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宪法层面上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而其它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执政党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献言献策、参政议政。

(三)新型的政党关系模式

所谓政党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中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分配政治权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政治关系。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关系不同,我国的政党关系是一种合作型的政党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政党关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其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其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共产党是互相监督与合作的关系。

(四)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政党模式。与西方的多党制和两党制不同,我国的执政党只有一个,即:中国共产党。但与前苏联的一党制不同,尽管我国只有一个执政党,但也存在着多个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起着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共产党虽然在国家事务中起着领导作用,但仍要听取包括八个民主党在内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意见,最终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

四、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政治体制改革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成为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来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时期,除了继续坚持我国的政党制度之外,更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我国政党关系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具体来说,完善和优化我国的政党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党文化的社会化工作。所谓政党文化的社会化,指的是国家通过媒体向公民灌输政党文化,帮助公民形成有关政党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长久以来对政党文化的社会化工作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为此,在新时期,我国要加大对于政党文化社会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培养公民形成正确的政党文化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政治判断能力。

第二,制定政党相关法律,实现政党制度法制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而在政党立法方面,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这与我们党长时间党政不分的传统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新时期,党要不断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加大对于政策立法的执行力度,使有关政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进而确保多党合作制度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运行。

第三,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執政方式。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首先,积极完善党的立法程序,确保党在立法过程中的政治领导作用。其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永年.论我国政党制度理论的新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0-25.

[2] 齐春雷.试析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之区别[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28-30.

[3] 杨雪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16-24.

[4] 许奕锋.拓展协商民主的制度空间[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56-59.

[5] 齐春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基于政党制度的视角[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34-38.

猜你喜欢

政党全球化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全球化陷阱
立宪主义与政党——以法国为例
公民社会与政党共建的探索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