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中小学校长选任与培训

2015-01-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

新校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芬兰资格校长

文 / 苏 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

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在宏观的管理上,芬兰的国家教育部负责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同时,芬兰设有国家教育委员会,主要角色是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各种评价,并为教育决策提供各种咨询。

在学校层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一般由5名家长、1名教师、1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校董会的主要职责是讨论课程安排,并商讨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在校董会规定范围内,在学校事务的日常管理上享有较大的自由。

中小学校长在芬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芬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校长的选拔。

芬兰中小学校长的选拔

1.任职资格。

芬兰的国家法律中对校长职责的规定比较宽泛,只是笼统地说每个学校应当有一个校长负责学校的运行。此外,政府还以政令的形式将学生评价纳入校长的职责范围之内。校长的权力和官方地位在不同地区的教育制度中的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在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上,不同地区学校校长权限就不一样。这是因为根据新的立法,市政当局有权独立决定如何进行教育管理和确定校长权力。

具备任职资格是校长职位对候选人最基本的要求。1996年的教学资格法案(the Teaching Qualification Act)对校长的选拔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校长的任职资格是有一个与学科有关的大学学位,以及有一定年份的学科教学经验。当选校长必须满足教学资格法案的相应要求,唯一可以例外的情况就是,应聘空缺的校长职位的候选人中确实没有合格的申请人,这时才能聘用一位条件不符的校长,但是也只限任期一年。当有校长岗位空缺时,市政当局会提供候选人。

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对校长的资格要求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如一定年限的学校管理经验,有相关的培训经验等。芬兰当局对校长的任职资格要求比较简单,只是基本的要求,但地区、学校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对校长的资格要求确保了校长们具有正式资格。在芬兰,98%的中小学校长都具有正式资格,而高中校长的合格率更是高达99%。

2.选拔标准。

芬兰各地区的校长选拔标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主要是为了与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例如,在较小的社区里,学校很少换校长,每一次的选拔情形也各不相同,一些地区甚至没有明文的校长选拔标准。

在另外一些地区,校长选拔的标准比较高。如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在选择校长时主要遵循下列标准:(1)获得与学科相关的学位和其他培训经历。(2)领导技能。比如,学校领导经历,其他领导经历和在领导技能方面的培训。(3)教育教学技能。一定年限的教学经历。(4)其他优势。比如,参加过与学校和教学活动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从事研究工作,编写教科书,在工作组中工作以及参加各种组织活动,等等。(5)适合所应聘学校的特殊要求。比如满足学校董事会的要求,或一些在课程改革方面有优势的学校的特别要求。

在任何校长选拔过程中,上述各种标准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被加以考虑,只是侧重点会根据选拔校长的考官的兴趣、偏好和各位候选人的特性而有所不同。没有任何校长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很难胜过有经验的竞争者。一些学校的教职员工也能参与到校长的选拔过程中,这是芬兰很多学校的一个传统。最后,如果应聘者满足了正式资格要求,领导能力是决定他们能否当上校长的最重要因素。

3.选拔的组织与评价。

市政当局决定如何组织领导选拔工作。同时可以自行决定校长的专业发展、评价和解聘。至于选校长时是否征询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以及教职员工的意见能起多大作用,都取决于选拔人员的意愿。因此,各个学校在这方面也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会征询教职工的意见。对职业校长的选拔是按照资格标准遵循一定的公开选拔程序进行的。选拔的经费来自于学校预算,这些预算还包括用于校长专业发展的经费。

按照惯例,校长的职务是终身制的,这在芬兰已经沿袭多年。在2000年,91%的校长都拥有终身职务。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校长职位的职业性是比较强的。这就涉及在选拔后如何有效地评价被选的校长,以获得选拔的经验。在芬兰,大多数的职业机构都有一套质量体系和建立在质量体系基础之上的评价机制。职业机构按照公认的程序定期对校长的工作进行审查。这个过程,学校教职工、学生都会参与,并做出反馈。不同职业机构的组织和领导体系大不相同,对校长工作审查的职业机构一般都隶属于教育类的行业协会,由他们进行第三方的评价,这样能够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准确。

芬兰中小学校长的培训

严格的选拔机制在进口上保证了芬兰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质量基础,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保障校长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为达到这一目的,芬兰政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长在职培训体系。

对于芬兰中小学的校长而言,学校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专业资格证在职业发展生涯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芬兰校长的资格培训项目就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管理证书,需要修满12个学分。另一种是一些大学举办的长期校长职前培训项目,需要修满25个学分。同时,各大学、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为校长们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培训项目,如特殊管理资格培训、专业发展培训和大学高级研修等。

例如,首都赫尔辛基为所有新任校长提供了一个为期两年的JOVA培训项目。该项目的培训内容包括国家和市政当局的行政管理、职业咨询、领导力培训、教育管理、组织理论、经济学和信息技术。还有一个综合培训项目(APUVA)是专门针对代理校长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校长必须接受过这项培训,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期望应聘校长职位的人接受过该培训。这些培训的一个优势就是培训都是在在职期间进行,而不会额外占用校长的其他时间,其费用由政府承担。自1995年以来,实践导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获得较大发展,培训课程越来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训课程分为若干阶段——理论方面的课程在大学和各种教育机构进行,而实践课程则是在学校里进行。在学校进行的实践课程能够让学校的教职员工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评价校长的行为和工作风格、提高实践课程的培训实效。

另外,首都赫尔辛基地区还为新任校长和有经验的校长引进了各种相当于大学水平的示范研修项目。从1999年到2001年,这些学习项目在实验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教育部经过核准后,开始正式实施大学层次的校长培训体系。该培训项目主要是根据学校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把培训重点放在起草高质量的学校发展规划、课程设置、行政管理、学校财政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上。培训尤其注重学校如何与市政当局建立积极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等。培训课程针对性较强,比如初任校长和资深校长会学习不同的培训课程。另外,不同类别、性质的学校,其校长所接受的培训课程也是不一样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芬兰的校长培训体系中设有专门的高级研修项目,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有特色的。高级研修项目都由大学举办,比如赫尔辛基大学专门为校长开设了教育管理博士的培训。这些项目的设计者认为:即使在小学,校长也需要具备非常专业的研究能力,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具体的日常事务。因此,这些高级课程非常注重校长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培训目标上,要求校长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能够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在课程学习上,校长要参加12次高级学术研讨会,提交某领域翔实的研究综述和论文,参加实习并要结合实践工作中的问题提交案例和分析报告。总之,研修课程期望通过类似博士培养的基本环节,使校长们能够深层次地反思他们的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猜你喜欢

芬兰资格校长
2023年,这四类考生拥有保送资格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资格
背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