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安溪潘田矿区外围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015-01-15卓福星

福建地质 2015年3期
关键词:船山北西北东

卓福星

(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泉州,362021)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大田—龙岩晚古生代坳陷带与寿宁—华安断隆带的交会部位[1],政和—大埔断裂带的东南侧,闽东成矿带西南段。闽江口—永定北东东向断裂与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及漳平—仙游东西向断裂的复合部位[2]。区域基底地层为中-新元古代变质岩,主要为龙北溪组、大岭组;晚泥盆世―三叠纪主要为陆表海与陆缘型沉积类型。侏罗纪受印支运动影响,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为界,东侧形成一套早期为内陆盆地沉积,晚期为一套巨厚的沉积-火山岩系。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为燕山早期长坑岩体。区域褶皱、断裂发育,主要为洛阳—剑斗东西向褶断带,基本控制了基底地层的产出及主要矿床的展布特征。

图1 安溪潘田矿区外围铁矿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 sketch map of pantian deposit in anxi country1—全新世;2—南园组第三段;3—南园组第二段;4—长林组;5—梨山组上段;6—梨山组下段;7—文宾山组上段;8—文宾山组下段;9—溪口组下段;10—童子岩组 ;11—棲霞组;12—船山组;13—林地组;14—龙北溪组;15—东岩组;16—石英闪长岩;17—似斑状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18—花岗斑岩脉 ;19—铁矿体;20—压性断层;21—张性断层;22—断层挤压带;23—实测、推测地质界线;24—不整合、假整合界线;25—地层产状;26—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27—钻孔及编号;28—磁异常及编号;29—化探异常及编号;30—潘田矿区范围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晚元古代龙北溪组、东岩组,早石炭世林地组,晚石炭世船山组,早二叠世棲霞组、童子岩组,早三叠世溪口组,晚三叠世文宾山组,早侏罗世梨山组,晚侏罗世长林组、南园组等,主要含矿层位为林地组、船山组及棲霞组(图1)。

林地组: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及其深部,沿矿体底板分布及残留于矿体中,主要受F3断裂控制,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0°~60°,可见呈波状起伏的褶皱。下部以变质含砾粗砂岩、中粗粒砂岩为主,夹变质粉砂岩、泥岩;上部以变质粉砂岩、泥岩和长英质角岩类为主,夹中细粒砂岩。厚度449 m。常见绿泥石化、硅化和磁铁矿化,局部形成铁矿体。

船山组、棲霞组:为区内主要的含铁多金属矿层位,地表出露于矿区中部,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侧深部,受F1、F3和F19等断裂控制,总体呈北西向,北东倾,倾角40°~55°。岩性以灰白色巨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硅化、矽卡岩化大理岩、薄层状粉砂岩、砂质泥岩、泥灰岩。上部隧石结核、燧石条带含量较多,下部含量较少,厚度大于283 m。

2.2 构造

矿区发育香菇园背斜及石门堪背斜(属洛阳—剑斗东西向褶断带)。香菇园背斜核部地层为童子岩组,两翼为文宾山组,北东翼地层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40°。南西翼地层走向325°,倾向南西,倾角60°;石门堪背斜卷入地层为林地组,北东翼地层走向8°,倾向北西,倾角20°~31°。南西翼地层走向25°,倾向南东,倾角44°。深部矿体及矽卡岩化见于船山组、棲霞组中,是区内铁多金属矿主要贮矿部位。

F1滑脱构造:走向310°~345°,北东倾,倾角10°~65°。滑脱构造分割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上盘为中生代文宾山组石英砂岩,下盘为古生代棲霞组石灰岩。

F3滑脱构造:平面上成一外凸弧形,呈北西-东西-北东向延伸,倾向北东-北-北西,倾角一般地表陡,往深部变缓。断层沿倾斜方向成一不对称的“波浪型”。破碎带宽窄不一,最宽108 m,其中普遍见有透镜状矽卡岩,最窄1 m至线状。上盘为船山组、棲霞组石灰岩,下盘为林地组石英砂岩。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可见破碎的粉砂岩角砾被磁铁矿胶结等现象,破碎带中可见大量的假像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矽卡岩等角砾。断层控制了铁矿体的产出形态(图2)。

图2 安溪县潘田矿区外围铁多金属矿16线地质剖面图Fig.2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profile of No.16 line of the pantian periphery iro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Anxi county

F27推覆构造:位于矿区中部,推覆构造的外来岩系为中-晚元古代龙北溪组,原地岩系为林地组、船山组、棲霞组。原地岩系船山组、棲霞组为含铁层位。

F5正断层:分布在测区中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2°~87°。断层切割中-晚元古代龙北溪组、石炭-二叠纪等地层,破碎带中主要有砂岩,次为石英等角砾,泥质胶结。该断层形成于成矿前,是控制区内矿与非矿界线的构造。

F19正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断层沿走向、倾向形态均呈不规则的“波浪型”,倾角15°~25°。破碎带最宽 41.50 m,最窄2 m,充填物有片岩、大理岩、石英等碎块,泥砂质及铁质胶结。该断层主要控制了区内矿体的展布形态。

2.3 侵入岩

长坑岩体边缘相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由东南贯入,向西北倾伏,地表形态不规则。钻孔揭露岩体产状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25°左右,局部呈明显的“波浪型”起伏。地表与围岩接触处普遍可见宽几米至十几米的同化混染带,局部形成矽卡岩。在内外接触带可见硅化、矽卡岩化等蚀变,与铁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主要是中低温热液蚀变,表现在岩石矿物的重新组合、重结晶现象和变质矿物及矽卡岩矿物的形成。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等。其中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在花岗岩中普遍可见。矽卡岩化主要发育于棲霞组、船山组,矽卡岩种类以钙铁-钙铝石榴石、钙铁透辉石矽卡岩为主,石榴石矽卡岩及透辉石矽卡岩与铁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3]。

3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

3.1 地球化学特征

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潘田CHJS-2甲2-1)*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漳平洛阳—潘田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报告,2014。涵盖矿区,呈不规则马蹄状,长约7.5 km,宽约2.5 km,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以Mo、Cu、Bi、Pb、Zn等元素为主,伴有W、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具同一浓集中心。Mo、Cu、Bi、W、Zn、Ag、Au等元素异常具浓度内带,强度较高,最高值分别为213×10-6、351×10-6、175×10-6、806×10-6、1 880×10-6、4.4×10-6、43.7×10-9, Pb元素异常具浓度中带,最高值为257×10-6。异常位于林地组、棲霞组、文宾山组中。异常分布与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及长坑岩体外接触带有关。

3.2 地球物理特征

1∶5万高精度磁异常(C-40)分布于安溪炉地—潘田—角垵一带(图3),磁场值为50~400 nT,异常峰值为910 nT,异常呈椭圆形沿近东西展布,长约5 km,宽1~1.3 km,磁场梯度平缓,异常面积较大。北侧伴有规模较大的平缓负异常,最小-358 nT。磁异常落在中-晚元古代龙北溪组以及林地组、船山组、棲霞组中,系潘田铁矿及其东北外围铁多金属、东南侧角垵铁多金属矿和深部隐伏磁性矿体引起。

图3 C-40磁异常综合剖析图Fig.3 C40 Magnetic anomaly comprehensive profile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Ⅰ铁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为隐伏矿体,主要贮存于花岗岩体和船山组、棲霞组接触带附近。主要矿体产于矽卡岩中,其形态、产状受地层和断层控制。矿化带呈南东-北西向展布,长达1 000 m,宽100~600 m,沿倾向延伸600~800 m。铁矿体底板为花岗岩或林地组石英砂岩、砂砾岩,顶板为矽卡岩。矿体长度大于600 m,厚度1.35~12.49 m,平均厚度5.85m。矿体产状与地层大体一致,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倾向北东,受构造影响倾角为10°~35°,往深部变缓。矿石品位:TFe 36.05 %~54.14 %,平均44.41 %。初步估算(333+334)矿石资源量463.49万t。

Ⅱ锌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为隐伏矿体,见于ZK1403,矿体贮存于棲霞组矽卡岩破碎带中,矿体底板为铁矿体,顶板为矽卡岩破碎带。矿体长大于150 m,厚度1.81 m,产状与地层大体一致,呈透镜状,倾向北东,倾角25°左右。Zn品位为1.25 %。

Ⅲ硫铁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为隐伏矿体,见于ZK1403,矿体贮存于船山组大理岩中,矿体底板为铁矿体,顶板为矽卡岩。矿体长大于160 m,厚度2.60 m,产状与地层大体一致,呈透镜状,倾向北东,倾角20°左右。品位:S 14.0 %,TFe 29.65 %。

4.2 矿石特征及矿石类型

金属矿物以磁铁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方铅矿、穆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为次。脉石矿物以石榴石、透辉石为主,方解石、石英、黑云母、绿泥石、萤石为次。

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自形状、晶粒状为主,交代、交代假象、乳滴状为次。矿石构造以块状、斑杂状-块状、稠密浸染-块状为主,条带状、斑点状、稀疏浸染状为次。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铁矿石。

4.3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顶板围岩主要是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底板围岩主要是长英质角岩,次为透辉石矽卡岩,局部为花岗岩。矿体与其直接接触的顶、底板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在垂直分带上具明显的自上而下为矽卡岩、矿体、矽卡岩(或角岩或花岗岩)的规律。矿体夹石主要是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厚度1~3 m,呈小透镜体状,分布不连续。

5 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探讨

5.1 找矿标志

(1)磁铁矿体主要贮存于晚古生代林地组与船山组、棲霞组接触面上,该组合地层含Fe丰度高,是经过长期陆相风化预富集阶段、海相沉积成矿阶段形成“矿源层或控矿层位”; 矿体主要产在矽卡岩中,以船山组、棲霞组石灰岩层位尤为有利。林地组、船山组、棲霞组地层组合是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必要条件。

(2)矿区石灰岩、钙质碎屑岩及酸性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岩石组合有利于形成矽卡岩,是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床的重要条件。

(3)矿体及其围岩中矽卡岩化十分发育,岩石致密坚硬,呈黄绿、暗绿等色调,矽卡岩化是寻找铁矿的直接标志。

(4)地磁异常区异常峰值高,梯度较陡或正负异常过渡带,是寻找磁铁矿的间接标志。

5.2 找矿远景探讨

(1)潘田东北部外围铁多金属矿位于漳平洛阳—安溪剑斗东西向褶断带东段,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中-晚元古代老基底地层呈“天窗”式断续展布。漳平洛阳、安溪潘田、潘田外围及剑斗铁矿床(点)基本沿“天窗”两侧分布,受中-晚元古代老基底层位,特别是林地组、船山组、棲霞组钙质碎屑岩含矿建造的控制形成“层控式矽卡岩矿床”。潘田矿区东北外围16线ZK1604、14线ZK1401揭露船山组、棲霞组厚度分别为25 m、35 m左右,地层倾角20°~35°,层位较稳定,为层控式铁矿提供必要成矿物质来源;矿区东侧为长坑花岗岩体,该岩体侵入时携带热源充足、热液丰富[3],深部与钙质碎屑岩含矿建造接触时易形成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2)C-40磁异常呈近东西向分布在安溪炉地—潘田—角垵一带,异常规模大、磁场强。潘田铁矿床位于异常中部,潘田矿区东北外围经钻孔验证发现磁铁矿体。该磁异常东南端与长坑岩体接触带附近具较好的找矿远景。

(3)从钻孔验证结果分析,潘田矿区东北外围Ⅰ铁矿体贮存在花岗岩体(局部为林地组)与船山组、棲霞组内接触带矽卡岩中,其形态、产状受地层和层间断层控制,矿体平均厚度5.85 m,矿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10°~35°。矿体呈似层状往西北和东南方向延伸,东南方向成矿地质条件更好,具较好的找矿远景。

1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2 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1∶5万大深幅、长坑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2.

3 卓福星.福建安溪长坑花岗岩体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福建地质,2015,34(2).

猜你喜欢

船山北西北东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