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合硫糖铝治疗活动性胃溃疡64例临床观察

2015-01-15万建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硫糖铝雷贝拉唑

万建平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3联疗法根除H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第2~8周行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单纯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活动性胃溃疡;雷贝拉唑;硫糖铝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72-02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极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起胃出血或穿孔。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笔者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如: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吞咽不适等。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32±2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47±13)年;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41±1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49±11)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Hp根除3联疗法治疗,即早晨或餐前给予患者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同时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一天两次;并给予患者克拉霉素治疗,一天两次,每次05g,每片025g。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第二周到第八周继续给予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一次20mg,并给予患者硫糖铝片治疗,一天四次,一次1g,一片025g,饭前1h服用或睡前空腹嚼服。对照组患者则在治疗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进行单纯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情况、溃疡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

1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32 溃疡愈合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溃疡症状基本消失,或溃疡愈合面积达50%以上,内镜下分期达H2期;有效:内镜下分期达H1期;无效:治疗后患者溃疡面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溃疡愈合情况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药物、化学、物理、应激等多种因素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性病变,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2]。患者发病初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起胃出血或穿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据调查,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12%,其癌变率高达56%[3]。因而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3联疗法根除H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第2~8周行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单纯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活动性胃溃疡;雷贝拉唑;硫糖铝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72-02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极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起胃出血或穿孔。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笔者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如: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吞咽不适等。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32±2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47±13)年;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41±1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49±11)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Hp根除3联疗法治疗,即早晨或餐前给予患者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同时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一天两次;并给予患者克拉霉素治疗,一天两次,每次05g,每片025g。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第二周到第八周继续给予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一次20mg,并给予患者硫糖铝片治疗,一天四次,一次1g,一片025g,饭前1h服用或睡前空腹嚼服。对照组患者则在治疗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进行单纯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情况、溃疡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

1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32 溃疡愈合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溃疡症状基本消失,或溃疡愈合面积达50%以上,内镜下分期达H2期;有效:内镜下分期达H1期;无效:治疗后患者溃疡面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溃疡愈合情况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药物、化学、物理、应激等多种因素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性病变,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2]。患者发病初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起胃出血或穿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据调查,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12%,其癌变率高达56%[3]。因而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3联疗法根除H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第2~8周行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单纯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活动性胃溃疡;雷贝拉唑;硫糖铝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72-02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极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起胃出血或穿孔。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笔者选取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8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如: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吞咽不适等。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32±2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47±13)年;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641±1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49±11)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第一周均采用Hp根除3联疗法治疗,即早晨或餐前给予患者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同时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一天两次;并给予患者克拉霉素治疗,一天两次,每次05g,每片025g。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第二周到第八周继续给予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一次20mg,并给予患者硫糖铝片治疗,一天四次,一次1g,一片025g,饭前1h服用或睡前空腹嚼服。对照组患者则在治疗的第二周到第八周进行单纯雷贝拉挫钠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每次20mg。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情况、溃疡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

1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腹胀、嗳气、腹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32 溃疡愈合情况 显效:治疗后患者溃疡症状基本消失,或溃疡愈合面积达50%以上,内镜下分期达H2期;有效:内镜下分期达H1期;无效:治疗后患者溃疡面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溃疡愈合情况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药物、化学、物理、应激等多种因素所致的胃粘膜溃疡性病变,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2]。患者发病初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起胃出血或穿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据调查,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12%,其癌变率高达56%[3]。因而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硫糖铝雷贝拉唑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分析
改性硫糖铝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慢性顽固性胃炎采用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的临床体会
硫糖铝在体外对抗幽门螺杆菌HpaA IgY的保护作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