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品言语幽默溯因推理

2015-01-14何翠微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何翠微

【摘 要】溯因推理是有别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第三种语用推理,其推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幽默是以智慧的眼光与达观的态度来揭示矛盾从而产生诙谐效果和引起心灵上美感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角度对幽默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而本文将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出发,以皮尔士提出的溯因推理理论为基础浅析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溯因推理 语用推理 皮尔士 言语幽默

【中图分类号】I2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18-02

一、引言

在传统逻辑学中,一般把逻辑推理分成两大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在亚里士多德的假设基础上提出了还存在另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溯因推理。言语理解是一个建立假设、论证假设的推理过程,溯因推理在建立假设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溯因推理作为提出一个解释性假设的创造性行为,既是一种严格的理性的逻辑推理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溯因推理才表现了科学认识中主体的能动性。关于溯因推理理论的具体内容和与演绎、归纳推理的比较,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幽默是否借助于语言又可分为言语幽默和非言语幽默。本文仅对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入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言语幽默的实现需要三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思维的创作、语言的表述和人们之间的交流,而真正能够贯通三者,驾驭三者的是——逻辑。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和心理实现过程均离不开逻辑。

二、溯因推理理论概述

(一)三种语用推理间的比较

在传统逻辑中,语形推理和语义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语言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用推理,即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增加某些省略或缺失的前提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推理。西方逻辑学把语用推理分为三类:演绎、归纳和溯因。

1.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的三段论: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这是三段论的第一格,也就是完善的格。此格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演绎推理——结论蕴涵在前提之中,且其推理规则具有恒真性。但是演绎不能导致新的发现,因为前提已经蕴涵了所有的结论。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的已知特性出发,推导出更多相关事实或者同类事实的性质,其推理格式如下:

2.已知所有的p为q,

所以,p为q。

溯因推理,顾名思义就是要追溯原因,即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试图确定与这个结论相关的可信的解释。其推理格式可概括为:

3. q(q为已知的事实或者现象等),

p→q(p此时可以用来解释q,其他假设没有p那么好地解释q),

p(所以,p应该是真的)。

可以看到,溯因推理是从后件推出前件,并给结论增加了新的发现。但是,结论与前提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具备必然性,因为两个前提的合取并不蕴涵结论。我们不妨把三种语用推理的比较用一个表格来更直观的展示:

(二)溯因推理及其模式

从逻辑起点看,溯因推理把已知的事实或现象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并且这个事实或现象必须是确信可靠的;从思维进程看,溯因推理的进程具有逆向性。从能看到的事实或现象出发,通过分析相关的背景知识去逆向推导已知事实或现象存在的可能性或条件等;从推理结论看,溯因推理的结论并不一定能从前提中必然得到,只是一种可能的最佳解释。

以上对溯因推理特点的分析是从皮尔士对溯因逻辑的阐述中得到的:即先有令人惊讶的事实被观察到,因而需要提出假说来解释这些事实。要为这个被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寻找一个与之相关的最佳解释来确定这个事实或现象存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皮尔士溯因推理的模式大致如下:

1.令人惊讶的事实q被观察到;

2.如果p是客观真实的,那么q也就必然真实可信;

3.所以,寻找到的最佳解释p是真的。

对于溯因推理的结论,前面阐述过是具有或然性的,前提不一定蕴涵结论。这种或然性根源于其前提的猜测性,由于缺少严谨的逻辑规则的约束,溯因推理的结论就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正是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变化莫测的语言交流中言语理解的多样性。因此,把溯因推理的假设过程应用到言语幽默作品中,为揭示小品中言语幽默背后的根源提供依据。

三、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溯因推理分析

小品中言语幽默的交际过程较一般言语需要更为复杂的推理过程,因为对幽默的理解不仅仅涉及到小品的作者和表演者的思维过程,还要考虑观众的推理过程,因此小品要成功就对观众提出了更高的智力和认知能力要求。春晚小品《不差钱》就大获成功,一夜之间赢得了亿万观众的掌声。那么在这个小品段子中,哪些言语是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呢?这些产生幽默效果的对话又是通过怎样的推理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溯因推理在小品《不差钱》中发挥的作用。

毕福剑:来点家常便饭,民间的。

赵本山:民间的是吧,来民间的。这样,来个小野鸡炖蘑菇。

小沈阳:没有。

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溯因推理中前提的建立对于含义的推导至关重要,而前提就是从言语表达或观察到的场景和话语推导出的假设。在语用推理中,言语幽默的理解和推理过程都需要语境的关联。因此,分析小品段子需要注意对前提的推导过程和考虑语境因素。上面这个对话很简单,只有五句话,但产生了极大的幽默效果,我们不妨把这段对话分成两段:第一段为前三句,小沈阳简洁地回应了赵本山点家常菜的要求——没有小野鸡炖蘑菇;第二段为后两句,即“有”和“没有”的对照。正是这两句相当简明的话,引发观众一系列的推理并使之成为此小品中一个重要笑点。现将具体的推理过程呈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