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以江苏省8所高校为例

2015-01-14陈俊生

科技视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科分析法绩效评价

陈俊生 倪 庚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及社会对科研活动的投入持续增加,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谓绩效是指组织、个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项任务取得的业绩、效率和效益。科研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一定时期的科研投入、产出和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比较,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判。[1]开展科研绩效评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科研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引导科研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政府和社会关心,促进社会和企业对高校科研更多的投入;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增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以江苏省8所高校为被评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 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基地建设和网络资源利用等,成果表现形式又是多样化。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目标一致性、完备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所设指标值可以通过权威统计数据或网站上直接获得。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在指标体系构建时,指标1:“参加科研人员折合数”是由各高校参加科研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数分别乘以1.75、1、0.6系数折合而成。

2 因子分析法的科研绩效评价

2.1 评价对象的选取

根据规模、学科和任务相近的原则,本文选取江苏省8所高校,即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常州大学作为被评对象,研究基础数据选取2011年8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投入产出数。为行文方便,上述8所高校分别用Ci(i=1,2,…,8)来表示。

2.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2]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把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几个因子来概括和解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量的观测事实,从而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和运行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3]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较多,指标与指标之间有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运用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建立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因子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进而对8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进行对比和评价。

2.3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步:将基础数据(见表2)进行标准化处理。

表2 8所高校基础数据

第二步: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如表3所示。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1.392%,信息损失率为8.608%。

第三步:选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第四步:计算因子得分Fi(i=1,2,3)见表5,并利用因子得分对被评对象的因子进行评价分析。

第五步:计算因子综合得分见表5,即各被评对象的因子综合评价得分并利用因子综合得分对被评对象进行总体排序和比较分析。

表3 方差贡献分析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表5 因子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

2.4 结论分析与讨论

由表4不难看出,因子1在变量 1、2、5、7、8、11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大部分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可命名为科研水平因子;因子2在变量3、4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8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支出情况,可命名为科研经费投支因子;因子3在变量9、10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各高校研究报告提交数与采纳数,可命名为应用研究因子。

从因子综合得分来看,C2、C1分别排第一、二名,C5、C8分别排第七、八名。C1的因子综合得分落后于C2,其主要原因是C1的因子2、因子3得分排名都次于C2,表明C1在2011年科研经费投入和研究报告提交与采纳数不如C2;C5和C8排名在最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人文社科不是这两所高校的优势学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基地建设、研究成果数和获奖数相对较少,这一点由表1可以看出。

3 提升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的建议

基于前文评价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人文社科科研队伍建设。要整合学术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梯队。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切合实际选题。要瞄准学科前沿,围绕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市场需求开展研究,克服高校科研重投入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应用的不良现象,防止科研选题与市场脱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三是改变科研拨款方法,建立基于科研绩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科研绩效高的学校,经费投入应给予适当倾斜,绩效低的学校应适当压缩,从而形成竞争机制,激励高校和研究人员重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深化高校科研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用人、科研评价体系和奖励等方面进行改革。要确立以创新和质量为标准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跨学科、跨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以及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突破的科研成果给予重奖。要运用激励机制和政策杠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研效率的提高。

[1]戚湧,等.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于秀林.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屠文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苏省科技原创力评价与提升[J].科技管理研究,2008(4).

[4]邓维斌,等.SPSS19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1年全国高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科分析法绩效评价
社科成果展示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人文社科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