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原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2015-01-13庞增辉刘世安许格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相对湿度露点变电站

庞增辉+刘世安+许格

摘 要:变电站室外箱柜的安全运行是变电一次设备正常运行和二次保护正常动作的基本条件。室外箱柜的凝露问题会导致各种一、二次设备的故障和缺陷,严重影响电力设备和电网正常运行。文章阐述了凝造词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分析了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且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进行分析,阐明了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由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进一步引出了间接因素:箱柜材质、柜壁厚度,并分析了两者对凝露的影响。另外该文还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凝露防治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露点 变电站 相对湿度 凝露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01-03

凝露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时,总是会发现饮料瓶外壁不一会就有很多的水珠凝结,这就是一种凝露现象。

在外界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天气情况下,变电站室外箱柜内部也会发生凝露现象,并导致以下可能的危害。

(1)箱内操作机构、二次设备等锈蚀、霉变,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2)机构箱内机构锈蚀卡涩,导致操作不到位。

(3)直流接地,引起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

(4)端子排的螺丝、连接片因生锈导致接触不良,使得二次回路开路,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等。

以上问题均严重威胁到设备和电网的安全,故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变电站室外箱柜发生凝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研究了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产生的原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措施。

1 凝露产生的原理

1.1 露点

当与空气接触的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时,则其表面必发生凝露现象。露点或露点温度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1.2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RH)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d1)和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d2)的百分比,即RH(%)=d1/d2×100%;相对湿度还可以用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Pn)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Ps)的百分比来表示,即RH(%)= Pn/Ps×100%。

温度越高的空气,能够容纳的水汽就越多;温度越低的空气,其内部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所以,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s与空气温度t成正比。因此对于空气来说其相对湿度RH随温度t的升高而降低。

1.3 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关系

露点Td与空气温度T、相对湿度RH三者没有确切的函数关系,只有经验数据。表1为部分经验数据。

由表1可得到温度T、露点Td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曲线图1。

由图1可知,在空气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高,其露点温度也越高且越接近空气温度。也就是说相对湿度越高的空气越容易因气温突变而发生凝露。室外箱柜凝露一般发生在箱柜壁内表面,当柜壁内表面温度降低到柜内空气的露点以下时,就会在内壁产生凝露。因此防治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和降低箱柜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

2 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

在理想的情况下,箱柜密封良好,内外空气只通过柜壁产生热交换,可将其视为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

在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中,从傅里叶定律可知,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式可简化为:

式中q为热流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热量;

λ为导热系数,表示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时,在1 s内,通过1 m2面积传递的热量;

Δt为平壁内外表面温度差;

δ为平壁厚度。

从牛顿冷却公式可知:

式中q为热流密度;

h为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 K时,1 m2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

Δt为流体和平壁表面的的温度差;

在稳态导热系统中,同一时间通过平壁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热量是相等的的,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到方程组:

对此求解得到柜壁内表面温度:

而只要满足ti>Td,就可以保证箱柜内部不产生凝露。因此,在柜内空气温湿度不变(即对应的露点温度Td也不变)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ti越大越好。

为了大致的表明柜壁内表面温度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柜壁厚度δ=0.005 m,内部空气温度t1=10 ℃,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则可得到ti与箱体材料导热系数λ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柜壁材料导热系数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是很敏感的。

再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箱体材料导热系数(以铁为例)λ=50 W/(m·℃),内部空气温度t1=10℃,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m2·℃),则可得到ti与柜壁厚度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柜壁厚度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厚度的变化不敏感。

3 凝露的防治措施

从凝露产生的原理可以知道,要想解决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问题,则必须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减小箱柜内部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本文的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提出以下凝露防治措施:即箱体或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

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普遍采用冷轧钢板和不锈钢,这两类材料导热系数极高。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对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非常不利。而降低箱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能迅速提高柜内壁温度,使其远离露点,从而避免凝露。因此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的方式,能极大的增强这两类箱柜的凝露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使用的防治凝露措施有以下几种。

(1)箱内安装加热器。在箱柜内部安装加热器作为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一种凝露防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从而减小凝露的出现。但由于其启动定值无法量化,只能根据厂家或技术人员的经验值设定,往往出现启动不及时或不启动的情况。而有些变电站为解决这个问题则会在凝露易发的秋冬季将其设为手动投入模式。虽然此方法能有效改善凝露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箱柜长期处于高温运行,影响柜内设备寿命。

(2)增加通风口。增加通风口能起到排出箱内多余水汽,降低箱内湿度的作用,从而减小凝露风险。但在高湿度或多雨季节也非常容易造成湿气侵入,一但温差变化较大就很容易导致箱柜凝露,所以一般作为辅助措施。

(3)采用空调除湿。部分变电站对箱体较大,较重要的箱柜采用空调除湿的方法降低柜内空气相对湿度。此方法在防止凝露的效果上非常明显,但同样有启动定值设定困难的问题,往往在不需要空调运转的时候连续运转,浪费大量电力。同时使用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模型理论分析,阐明了箱柜材质导热系数和柜壁厚度对于凝露过程的影响。提出对室外箱体或箱体的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来达到防治凝露的方法,并对目前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几种防治凝露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分析。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防治和箱柜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国良,王晓墨,邬田华,等.工程传热学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周军,周文越.开关柜防凝露控制技术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7.

[3] 马仪成,郭胜军,朱云霄.变电站户外产品防止凝露措施[J].河南科技,2011(2):69-70.

[4] 杜崇杰,范庆池.500kVHGIS汇控柜凝露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6):6-19.

[5] 姜毅,周成华,郭俊峰,等.智能端子箱防凝露控制器的研制与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0,45(8):59-62.

摘 要:变电站室外箱柜的安全运行是变电一次设备正常运行和二次保护正常动作的基本条件。室外箱柜的凝露问题会导致各种一、二次设备的故障和缺陷,严重影响电力设备和电网正常运行。文章阐述了凝造词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分析了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且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进行分析,阐明了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由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进一步引出了间接因素:箱柜材质、柜壁厚度,并分析了两者对凝露的影响。另外该文还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凝露防治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露点 变电站 相对湿度 凝露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01-03

凝露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时,总是会发现饮料瓶外壁不一会就有很多的水珠凝结,这就是一种凝露现象。

在外界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天气情况下,变电站室外箱柜内部也会发生凝露现象,并导致以下可能的危害。

(1)箱内操作机构、二次设备等锈蚀、霉变,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2)机构箱内机构锈蚀卡涩,导致操作不到位。

(3)直流接地,引起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

(4)端子排的螺丝、连接片因生锈导致接触不良,使得二次回路开路,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等。

以上问题均严重威胁到设备和电网的安全,故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变电站室外箱柜发生凝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研究了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产生的原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措施。

1 凝露产生的原理

1.1 露点

当与空气接触的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时,则其表面必发生凝露现象。露点或露点温度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1.2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RH)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d1)和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d2)的百分比,即RH(%)=d1/d2×100%;相对湿度还可以用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Pn)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Ps)的百分比来表示,即RH(%)= Pn/Ps×100%。

温度越高的空气,能够容纳的水汽就越多;温度越低的空气,其内部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所以,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s与空气温度t成正比。因此对于空气来说其相对湿度RH随温度t的升高而降低。

1.3 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关系

露点Td与空气温度T、相对湿度RH三者没有确切的函数关系,只有经验数据。表1为部分经验数据。

由表1可得到温度T、露点Td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曲线图1。

由图1可知,在空气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高,其露点温度也越高且越接近空气温度。也就是说相对湿度越高的空气越容易因气温突变而发生凝露。室外箱柜凝露一般发生在箱柜壁内表面,当柜壁内表面温度降低到柜内空气的露点以下时,就会在内壁产生凝露。因此防治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和降低箱柜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

2 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

在理想的情况下,箱柜密封良好,内外空气只通过柜壁产生热交换,可将其视为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

在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中,从傅里叶定律可知,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式可简化为:

式中q为热流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热量;

λ为导热系数,表示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时,在1 s内,通过1 m2面积传递的热量;

Δt为平壁内外表面温度差;

δ为平壁厚度。

从牛顿冷却公式可知:

式中q为热流密度;

h为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 K时,1 m2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

Δt为流体和平壁表面的的温度差;

在稳态导热系统中,同一时间通过平壁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热量是相等的的,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到方程组:

对此求解得到柜壁内表面温度:

而只要满足ti>Td,就可以保证箱柜内部不产生凝露。因此,在柜内空气温湿度不变(即对应的露点温度Td也不变)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ti越大越好。

为了大致的表明柜壁内表面温度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柜壁厚度δ=0.005 m,内部空气温度t1=10 ℃,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则可得到ti与箱体材料导热系数λ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柜壁材料导热系数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是很敏感的。

再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箱体材料导热系数(以铁为例)λ=50 W/(m·℃),内部空气温度t1=10℃,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m2·℃),则可得到ti与柜壁厚度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柜壁厚度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厚度的变化不敏感。

3 凝露的防治措施

从凝露产生的原理可以知道,要想解决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问题,则必须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减小箱柜内部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本文的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提出以下凝露防治措施:即箱体或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

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普遍采用冷轧钢板和不锈钢,这两类材料导热系数极高。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对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非常不利。而降低箱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能迅速提高柜内壁温度,使其远离露点,从而避免凝露。因此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的方式,能极大的增强这两类箱柜的凝露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使用的防治凝露措施有以下几种。

(1)箱内安装加热器。在箱柜内部安装加热器作为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一种凝露防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从而减小凝露的出现。但由于其启动定值无法量化,只能根据厂家或技术人员的经验值设定,往往出现启动不及时或不启动的情况。而有些变电站为解决这个问题则会在凝露易发的秋冬季将其设为手动投入模式。虽然此方法能有效改善凝露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箱柜长期处于高温运行,影响柜内设备寿命。

(2)增加通风口。增加通风口能起到排出箱内多余水汽,降低箱内湿度的作用,从而减小凝露风险。但在高湿度或多雨季节也非常容易造成湿气侵入,一但温差变化较大就很容易导致箱柜凝露,所以一般作为辅助措施。

(3)采用空调除湿。部分变电站对箱体较大,较重要的箱柜采用空调除湿的方法降低柜内空气相对湿度。此方法在防止凝露的效果上非常明显,但同样有启动定值设定困难的问题,往往在不需要空调运转的时候连续运转,浪费大量电力。同时使用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模型理论分析,阐明了箱柜材质导热系数和柜壁厚度对于凝露过程的影响。提出对室外箱体或箱体的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来达到防治凝露的方法,并对目前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几种防治凝露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分析。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防治和箱柜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国良,王晓墨,邬田华,等.工程传热学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周军,周文越.开关柜防凝露控制技术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7.

[3] 马仪成,郭胜军,朱云霄.变电站户外产品防止凝露措施[J].河南科技,2011(2):69-70.

[4] 杜崇杰,范庆池.500kVHGIS汇控柜凝露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6):6-19.

[5] 姜毅,周成华,郭俊峰,等.智能端子箱防凝露控制器的研制与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0,45(8):59-62.

摘 要:变电站室外箱柜的安全运行是变电一次设备正常运行和二次保护正常动作的基本条件。室外箱柜的凝露问题会导致各种一、二次设备的故障和缺陷,严重影响电力设备和电网正常运行。文章阐述了凝造词露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分析了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且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进行分析,阐明了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由影响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直接因素进一步引出了间接因素:箱柜材质、柜壁厚度,并分析了两者对凝露的影响。另外该文还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凝露防治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露点 变电站 相对湿度 凝露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01-03

凝露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时,总是会发现饮料瓶外壁不一会就有很多的水珠凝结,这就是一种凝露现象。

在外界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天气情况下,变电站室外箱柜内部也会发生凝露现象,并导致以下可能的危害。

(1)箱内操作机构、二次设备等锈蚀、霉变,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2)机构箱内机构锈蚀卡涩,导致操作不到位。

(3)直流接地,引起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

(4)端子排的螺丝、连接片因生锈导致接触不良,使得二次回路开路,保护装置拒动或误动等。

以上问题均严重威胁到设备和电网的安全,故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变电站室外箱柜发生凝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文研究了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产生的原理,并据此提出防治措施。

1 凝露产生的原理

1.1 露点

当与空气接触的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时,则其表面必发生凝露现象。露点或露点温度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1.2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RH)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d1)和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d2)的百分比,即RH(%)=d1/d2×100%;相对湿度还可以用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Pn)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Ps)的百分比来表示,即RH(%)= Pn/Ps×100%。

温度越高的空气,能够容纳的水汽就越多;温度越低的空气,其内部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所以,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s与空气温度t成正比。因此对于空气来说其相对湿度RH随温度t的升高而降低。

1.3 露点与温度、相对湿度关系

露点Td与空气温度T、相对湿度RH三者没有确切的函数关系,只有经验数据。表1为部分经验数据。

由表1可得到温度T、露点Td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曲线图1。

由图1可知,在空气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高,其露点温度也越高且越接近空气温度。也就是说相对湿度越高的空气越容易因气温突变而发生凝露。室外箱柜凝露一般发生在箱柜壁内表面,当柜壁内表面温度降低到柜内空气的露点以下时,就会在内壁产生凝露。因此防治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和降低箱柜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

2 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

在理想的情况下,箱柜密封良好,内外空气只通过柜壁产生热交换,可将其视为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

在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系统中,从傅里叶定律可知,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式可简化为:

式中q为热流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热量;

λ为导热系数,表示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时,在1 s内,通过1 m2面积传递的热量;

Δt为平壁内外表面温度差;

δ为平壁厚度。

从牛顿冷却公式可知:

式中q为热流密度;

h为对流换热系数,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 K时,1 m2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

Δt为流体和平壁表面的的温度差;

在稳态导热系统中,同一时间通过平壁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热量是相等的的,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到方程组:

对此求解得到柜壁内表面温度:

而只要满足ti>Td,就可以保证箱柜内部不产生凝露。因此,在柜内空气温湿度不变(即对应的露点温度Td也不变)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ti越大越好。

为了大致的表明柜壁内表面温度与其他参数的关系,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柜壁厚度δ=0.005 m,内部空气温度t1=10 ℃,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则可得到ti与箱体材料导热系数λ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柜壁材料导热系数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是很敏感的。

再假定现实中正常运行工况下的一组已知数据:箱体材料导热系数(以铁为例)λ=50 W/(m·℃),内部空气温度t1=10℃,外界空气温度t2=0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h=10 W/(m2·℃),则可得到ti与柜壁厚度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柜壁厚度不大的情况下,柜壁内表面温度对柜壁厚度的变化不敏感。

3 凝露的防治措施

从凝露产生的原理可以知道,要想解决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问题,则必须提高箱柜壁内表面温度、减小箱柜内部空气相对湿度。根据本文的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模型分析,提出以下凝露防治措施:即箱体或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

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普遍采用冷轧钢板和不锈钢,这两类材料导热系数极高。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对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非常不利。而降低箱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能迅速提高柜内壁温度,使其远离露点,从而避免凝露。因此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的方式,能极大的增强这两类箱柜的凝露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目前变电站室外箱柜使用的防治凝露措施有以下几种。

(1)箱内安装加热器。在箱柜内部安装加热器作为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一种凝露防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柜壁内表面温度,从而减小凝露的出现。但由于其启动定值无法量化,只能根据厂家或技术人员的经验值设定,往往出现启动不及时或不启动的情况。而有些变电站为解决这个问题则会在凝露易发的秋冬季将其设为手动投入模式。虽然此方法能有效改善凝露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箱柜长期处于高温运行,影响柜内设备寿命。

(2)增加通风口。增加通风口能起到排出箱内多余水汽,降低箱内湿度的作用,从而减小凝露风险。但在高湿度或多雨季节也非常容易造成湿气侵入,一但温差变化较大就很容易导致箱柜凝露,所以一般作为辅助措施。

(3)采用空调除湿。部分变电站对箱体较大,较重要的箱柜采用空调除湿的方法降低柜内空气相对湿度。此方法在防止凝露的效果上非常明显,但同样有启动定值设定困难的问题,往往在不需要空调运转的时候连续运转,浪费大量电力。同时使用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的模型理论分析,阐明了箱柜材质导热系数和柜壁厚度对于凝露过程的影响。提出对室外箱体或箱体的易凝露部位使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或喷涂保温涂料来达到防治凝露的方法,并对目前变电站内普遍使用的几种防治凝露措施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分析。对变电站室外箱柜凝露问题的防治和箱柜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国良,王晓墨,邬田华,等.工程传热学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周军,周文越.开关柜防凝露控制技术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7.

[3] 马仪成,郭胜军,朱云霄.变电站户外产品防止凝露措施[J].河南科技,2011(2):69-70.

[4] 杜崇杰,范庆池.500kVHGIS汇控柜凝露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电力技术,2009,28(6):6-19.

[5] 姜毅,周成华,郭俊峰,等.智能端子箱防凝露控制器的研制与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0,45(8):59-62.

猜你喜欢

相对湿度露点变电站
天然气液化系统露点的定量分析
低温风洞极低露点快速测量装置研制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T639数值预报在一次连阴雨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不同养护湿度和时间对水泥砂浆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新闻报道要当心露点走光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
耐硫酸露点腐蚀钢焊条 CHE427 CrCuSb 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