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陪伴,且行且用心

2015-01-13陈晓莺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松饼救护车粉色

陈晓莺

“亲,再过10分钟请结束你手中的游戏,我们要出发去幼儿园喽。”最近常喜欢这么简洁时髦地称呼我的大乔。 不愿随意地打断她专心的阅读和游戏,通常我只会在经过她身旁时稍加提醒。

10分钟后,8点整,我和大乔一同走进电梯门,转身向前来恭送的小乔微笑着挥手,直到电梯门缓缓地合上。

去幼儿园要经过两个街口,在非雾霾或是极端恶劣的天气下,我们都会选择绿色低碳出行。走路、骑车、溜滑板,只要环境、时间允许,我都会支持孩子的选择。不过,嘴上说支持,一旦她真的把那辆带辅助轮的自行车骑上人行道,那可是极度考验大人的涵养。3公里的路,她能磨磨唧唧地骑上个把小时,那还是人家的平均水平,急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早高峰啊。类似今天这节奏,亲,咱走走吧,还是。

20分钟的路程,一直以来我们赋予它很多的意义和形式。我们会聊天,讨论动画片里易怒熊的坏脾气;我们观察,发现身边每一天的小变化;我们模仿,故意学着小乔妹妹的咬字;我们学习,熟悉一些特殊职业的特点;我们捕捉,搜罗沿途不容错过的街景;我们会关注到戴着墨镜的严肃的警察叔叔、会唱交响乐的洒水车、医院门前竖着的空氧气瓶、路口少人问津的邮筒、包子铺门前蜿蜒的长队、橱窗内换季上新的洋装。那些奇思妙想、欢声笑语、亲密无间的互动,让我纵然备受考勤的压力,仍一路坚持。

亲爱的小学,我来了

“妈妈,哥哥姐姐排队上课嘛,陈老师也叫我们排队的,还要拉好衣服的。”这是我们每天都会路过的一所小学,大乔对于铁门内的生活显得既熟悉而又茫然。

教学楼里窜出几名赶着上操场的小同学, 听到前奏刚过,顿时停止奔跑,三三两两地站在原地,齐刷刷地面向国旗敬礼。大乔把着大门,一只脚勾着铁栏杆,跃跃欲试,一副好想一探究竟的样子。升旗仪式我们看了很多次,那是 4岁的女儿无比向往的小学生活。对于小学生活的一切提问,我略带神秘,几乎不做任何经验式的介绍,有一天她会亲历这一切。

嗯,粉色很漂亮。

上坡、过桥、蹦上跳下,商场外错落的台阶带给孩子无限的遐想空间,在孩子的眼里斜坡就是小山,喷泉犹如瀑布,矮窄的台阶形似架在山谷的吊桥,街旁的灌木则是丛林了。她跑跳着穿梭其中,熟悉着这里每一个细节,在她感兴趣的海报外也会停下片刻。我积极地应和着并小心地在旁保护。

再往前是一家小清新的云南餐厅,有心的老板会把色彩鲜艳的花朵随意地铺洒在门前的池塘。而就现阶段大乔的审美而言,粉色、紫色等同于一切代表美丽的元素。无论何时让她发表观点,她都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你,喜欢粉色。

“妈妈,你看,有我喜欢的粉色哎,粉色最漂亮……”

“嗯,是的,粉色很漂亮。妈喜欢黄色。”在肯定她的同时,我有意识地挑了其中的一种颜色作为我的喜好。我一直试图用这启发性又具有暗示性的方式与女儿交换意见,希望潜移默化让她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怎么闯红灯了啊?”

“嘀嘟——嘀嘟——嘀嘟……”对话被一阵由远而近的救护车警报声打断,一辆救护车焦急地停在前面不远的十字路口。 听到这急促的警报声,女儿下意识地藏到我身后,探出脑袋,眼睛瞪得溜圆,警觉地打量周边情况。眼见救护车在抖动中等待横向车辆的通行,稍有空档便迫不及待地穿越繁忙的路口,呼啸而去。此时的大乔小声地嘀咕了句:“怎么闯红灯了啊?”

她心中的这一丝不惑正巧被我捕捉到。“亲,救护车拉响警报,代表车上有情况十分危急的病人,医生需要抓紧时间赶到医院对病人进行抢救,这种情况下,他们被允许可以穿越红灯。”我试图用浅白的语言去为救护车辩护。

“那么警车、消防车也一样吗?” 很高兴她已经有了简单的关联想象。

“是的,警报声就代表现在情况紧急,提示前方的行人车辆避让,以便这些特殊的车辆可以尽快通行。”有很多图书教小朋友怎么区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可是印象中好像还没来得及告诉过他们,遇到了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反应。

这就是一个好机会,让我去强调一些很重要的生活常识。我拉着她,朝着救护车疾驶过去的方向,一边走一边告诉她:“听到‘嘀嘟嘀嘟声,我们在开车或走路时都要尽可能靠边停下,让出道路,耐心等待救护车的通过,我们再动。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哦,那好吧,下次开车的时候我会提醒爸爸。”

妈妈心语:

其实我并不确定女儿是否完全理解,但下次遇见类似的状况我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就像一直被我来回唠叨的那些:喝完了的饮料盒要拿着,直到找到最近的垃圾桶;香蕉皮和牛奶盒要分别扔进垃圾桶的两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排队等待时要离开前面的伯伯阿姨一段距离;上扶梯时要站在右边,把左边空出来……这些生活中的繁杂小事在我看来值得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在欧洲生活的那些年里,这些是我体会到的社会文明。而这些是从小形成的,借助一点一滴、耳濡目染的传授方式。很珍惜能在陪伴孩子中,借助环境、眼前的场景人物,向孩子传递规则,孩子们则经历着、体验着、感知着,然后学会真正的生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妈妈,这里要拐弯的。”

走到幼儿园的小巷口,我故意找了个能引起她兴趣的话题:“对了,我忘记了,欢乐熊的蜂蜜松饼是怎么烤焦的啊?”最近大乔对松饼的烤制极为上心,抛出这个话题,我自顾自地径直往前走。

“妈妈,这里要拐弯的。你走错了,你真糊涂!”

“哦,哦,对哦,谢谢你的提醒。亲,能认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我的设计下,大乔又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就感。

19世纪德国一位牧师曾记录他是如何训练儿子的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对地理方位的基础认识。父亲几乎每天都要陪伴儿子去周围的村庄散步,叫他注意观察不同的地形、地貌、河流走向、森林分布等。儿子对这种边走边学边玩的远足很有兴趣,回家时,他还要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向他母亲报告一遍。直到有一天儿子能凭记忆描绘出整个村落的方位全景。这孩子就是后来德国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父亲老卡尔的一些独创方法对我影响颇深。当然我并不想借此照搬打造出一个天才,就当是希望大乔提前掌握一些技能吧。

“祝你今天玩得开心!”这是我每天唯一一句与女儿的告别语。转身离开,我加快了脚步,进入了快进模式,冲入地铁站台,贴进车厢,钻上电梯,潜进自己的小格子间。端起一杯咖啡,什么?!原来一天才开始。

妈妈心语:

记得看到过这样的文章,大体是在讨论我们能拥有孩子的时间是多少?从孩子背上书包,步入社会的那一个转身,再到结婚生子成立家庭,承担责任,延续使命。作为父母,特别是朝九晚五的职场父母,我们能在旁陪伴的时间,物理意义上的,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我看来,陪伴还不仅仅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相处或是单方面满足成年人的情感需要,其实它更是良好的亲子互动、沟通、信任关系的建立。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分离而作的准备。

因此,共处不易陪伴更难,且行且用心。

欢乐熊的松饼

“欢乐熊每天在森林里忙碌着烤制松饼,然后分享给她的伙伴们。可粗心的她常会把松饼烤焦,或是添加了太多的蜜糖,出炉的松饼黑乎乎的。”这是大乔最近非常乐于和我分享的一段故事。

好吧,想知道松饼是什么味道吗? 想和你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吗?

要给松饼追根溯源,估计可以写一篇论文。欧美国家都会有自己极富民族特色的制作方法,比如muffin、scone、pancakes,都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归结起来,它们都是Quick Bread(快速面包)的一种。

因为大人总是担心小朋友吃过多的甜食,下面介绍的是经过改良的松饼。它的口感介于muffin与scone之间,减去了一半的糖分,取而代之是家里自制的花生酱和碾碎的榛子仁,这类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油脂、矿物质、钙和维生素,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是极好的。

用料:

黄油100克,盐一小撮,低粉175克,糖粉30克,泡打粉5克,鸡蛋 2个中等大小的,牛奶110毫升,花生酱2大勺,榛子仁一把

做法:

1. 鸡蛋回常温,打成蛋液备用。

2. 花生酱稍加温水稀释。

3. 提前将黄油软化(手指一触表面即凹陷)

4. 黄油块加入细砂糖开始打发,直到颜色发白,体积稍微膨大。

5. 分三次倒入打散的鸡蛋液,使鸡蛋液和黄油完全融合。

6. 加入温牛奶。

7. 筛入低粉、泡打粉、盐的混合,用橡皮刮刀从底部向上J字翻拌。

8. 刮入稀薄的花生酱,稍微拌匀即可。

9. 入纸模,2/3满,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160℃,烘焙约30分钟,插入牙签不沾湿粉即可。

猜你喜欢

松饼救护车粉色
救护车
粉调幽然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有魔法的酥饼
嘿!粉色男孩
给救护车让道
飞跑来的救护车
新鲜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