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馆15年建不成之怪现象

2015-01-12何勇海

新西部 2014年7期
关键词:难产科技馆科技成果

何勇海

兰州科学宫拆后15年未建成,此事之蹊跷,至今无人能说清、无人被问责。记者日前在兰州科学宫原址看到,这里至今仍是只见挖坑不见盖楼。15年来,兰州是全国惟一没有科技馆的省会城市。有知情者分析说:“公共服务场馆部门化、部门管理利益化是导致科学宫拆后15年未建的深层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科技传播、科技成果转化等的公益设施,对公众而言,承担着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的重任。有人曾这样比喻:没有科技馆,就好比老师没有讲台,知识分子没有书房,千千万万个成长中的孩子没有科普乐园,科技人员没有追求技术进步的思想家园。科技馆的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

然而,兰州为何15年建不成一个科技馆?早在2006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就披露,甘肃6年建不起一个科技馆,30多位知名专家共同上书有关部门,督促科技馆尽快开建,“6年就会延误一代人”。2010年6月,新华社再次报道,甘肃10年盼不来一个科技馆。而今权威媒体已在进行第三次关注,难道依然会美梦难圆?

从诸多报道看,科技旧宫拆除,新馆15年难产,主因在于地方财政没钱,需科协自筹资金建设,于是想到拿土地换资金,要把科技馆建成不花钱的项目。可是,企业要寻求自身利润,用于商业开发的面积过大,留给科技馆的面积过小,最终被叫停。再加上领导离任、新官不理旧事,一座省城的科技馆至今便留下“空白”。

地方财政有困难,确实可以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方式建科技馆。但当发现企业妄图借此圈地吸金,或无利可图时抽资走人,相关部门是否应拿起建科技馆的“接力棒”而非任其搁浅?《科普法》规定,科普场馆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不管何种理由,科技馆是政府应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15年难产一个科技馆,社会筹资建科技馆明明已走入“死胡同”,仍要死等社会筹资,说穿了,这是缺少科普教育、科技传播、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缺少责任意识的表现。缺意识恐怕比缺财政资金更可怕。缺乏重视科技的意识,不仅科技馆会是难产的胎儿,而且科普和科技创新环境也不会认真营造,社会又如何进步?

在其他一些地方,在办公大楼越修越豪华时,即使建有科技馆,展品却一直超期服役,有的将科技馆出租以创收,有的科技馆长年“铁将军”把门……所谓的科普教育只是“写在本本上,放在包包里,扔到柜柜上”,这些都应该施以责任追究。“穷”已不是建不起科技馆或没落的理由。

猜你喜欢

难产科技馆科技成果
母牛难产的病因与防治
找出口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我在四川科技馆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宿江记
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