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教师心灵的成长

2015-01-10高希宝

师道(人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名师境界心灵

博 华 高希宝

关注教师心灵的成长

博 华 高希宝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 《人生的境界》中认为人生境界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前二者,即生理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问题,也就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项指向人的心灵的事业,这不仅是就被教育者而言的,对教育者本身来说同样如此。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存压力的增大,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也很难免俗,许多人也把目光过多地倾注到了物质层面,在世俗物质利益的泥沼里忙于名利的追逐,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自觉追求。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对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世界问题,以及人格、信念的成长也关注甚少,由此导致了教师成长中智能与心灵严重 “跛足”的现象。

的确,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良好的教育可提供通达心灵的镜子!试想如果教师心灵充满了焦虑、浮躁、浅薄甚至苍白,他们又怎能培育出一颗颗美好、丰富、饱满、滋润和高尚的心灵呢?教育工作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可现实的教育基本上只剩下了教书这样单一的一件工作。由于育人工作缺乏可以量化的可操作性指标对教师进行有说服力的考核,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状成了制约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瓶颈。从教师发展的实际来看,目前学校管理存在着较严重的 “官本位”现象,这使许多教师走上了 “教而优则仕”的发展之路,许多优秀教师走向行政管理岗位,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流失。重教轻育的现状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顽疾。从教育行政管理上来说,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行政化倾向突出,有些地方对教师的“管” “卡” “压”的粗暴管理,也造成了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从教师成长规律来说,缺乏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导致教师成长停滞、窄化,预留给教师的发展空间不足,教师大都缺乏主动发展和进取的欲望。

从西方和我国现代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曾一度把以教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看作社会良心的代表——西方国家和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教师,由于经过了“民主”和 “科学”的充分洗礼,敢于突破狭隘的专业界限,不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 “稻粮谋”,而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使教育工作为助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他们的教育劳动和工作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创造。但是,在今天,这种意识很少深入到我们的教师的精神层面。很多教师仅仅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 “教书匠”,理想失落,人格萎缩,认同世俗的规则,从而缺乏真正的教育创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发展动力不足,精神窄化,甚至庸俗化,把本来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教育教学降低为自己养家糊口的一种生存技能。正是这种功利世俗的观念使得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一下子变得庸俗起来,其神圣性几乎荡然无存。教师的社会地位说起来很高,但教师职业并不是人们最羡慕的职业,真正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精英不想从事教育工作,一流的优秀人才并没有汇集到教育事业中来。

要想为教师的精神成长指明方向,就要了解教育这个职业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些优秀教师成长的规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从中受到启示。吕型伟老师曾说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事业,科学、艺术,对教育工作的这种定位决定了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教育是培育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工作,非一般人用一般的精力和热情所能干好。历练这种品德,需要教师淡泊名利,在无功利心态中,去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潜心读书,通过阅读,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历练人格,才会使自己伴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走向进步,最终成为品行高尚,学问一流,教学成绩蜚然的真正名师。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大家的名师之路无不是通过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首先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然后在实现崇高精神的不懈追求过程中,实现自主成长,主动发展,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名师。

阅读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深层次的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读书,从本质上说实现了一种语言和心灵交流的方式,读者是交流的一方,作者是交流的另一方;作者是在进行语言表达,读者在进行语言理解。“读书”对人有何价值,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对此,朱永新先生有一种说法,叫做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读书之价值,是让人成为人;无疑,教师读书之价值,是让教师成为教师。读书何以让教师成为教师?这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读书,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行为;读书,可以增加教师的专业情趣;读书,可以享受教师的专业幸福。通过读书,心灵沐浴在人类文明智慧的阳光雨露中,时间久了,教师的心灵视野和思想境界就会比常人开阔,成为一个有品位和有追求的独立个体。

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味和人生格调,重要的是还形成了一种内驱力。内驱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外在的力量只有促进内驱力形成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而教师的精神成长要重视自我修养和精神价值的提升,它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再通过写作,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所思、所悟,进行理性的加工,以随笔或日志的形式形成文字,对自己生命中所得所失加以总结。一位教师自主成长,自我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写作来提纯自己的生命质量,在丰富与提纯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穿行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营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 “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同时,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反思者和写作者。读书、反思和写作是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必经途径。

人的成长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文字作为思想和精神的工具使人摆脱了生物意义上的那种动物性束缚,进入到了社会意义上的一种精神状态。正是在这状态下,人的生命在一种自由和灵动的状态下,唤醒一种生命的自觉,并找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永葆青春的活力,使内心世界的精神之树常青。真正的名师首先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并靠这个内心世界形成强大的生命气场,支撑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为名,不为利,进行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会有生命的精彩和进步。

在常人眼中,教师工作也许是枯燥的,如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眼中,这份工作也是枯燥的,这表明教师已经有了职业的倦怠感。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个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除了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工作压力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普遍缺乏职业成就感带来的职业幸福感。渴望成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幸福的前提条件。教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比其他职业要难得的多。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等待的工作,不像其它行业只要尽心尽力,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引来人们的关注。现实社会又是一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时代,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教师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那份耐心。放眼当今的中国教坛,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大批正规院校走出来的高学历毕业生虽然资质很好,但潜心读书的人太少了。没有读书的良好习惯,也就失掉了造就名师的现实氛围。虽然各种公开课比赛花样繁多,也吊起了许多年轻教师的胃口,让不少教师一课成名,但光环背后却失掉了终身从教,无私奉献的淡泊人生态度。许多人正是凭着一课成名的捷径,摆脱了教师职业另谋高就,也有人通过这条途径走上了教育行政领导岗位。总之,在名利的诱惑下,教师的内心世界已经不安静,他们没有了成为名师的耐心,只想快速成名,为自己谋得一个理想的生活地位,拥有优渥的生活环境。

用人类有价值的文明营养涵养自己的心灵世界,是每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教师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是社会和时代的航船驶向未来的摆渡人,是耕耘生命田野的农人。作为这样一个群体,一颗丰富、包容而敏感的心灵是必须的。从今天起,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开卷有益的成长氛围中,逐渐拥有一颗高贵而丰富的心灵是我们教师的幸福,也是我们学生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桓台索镇实验学校 山东桓台索镇耿桥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名师境界心灵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品“境界”
名师简介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