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检修技术

2015-01-10秦愈芳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变电检修神经网络

秦愈芳

(灵川供电公司,广西 灵川 541299)

0 引言

目前,国家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的主要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如果没有可靠的运行技术水平,企业就没有稳定的供电保障,发生一次停电事故就会使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1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第一”这道防线牢牢地扎根在班组,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

1.1 变电运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变电运行人员是以搞好设备管理为基础,改善设备状况,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稳定为己任。变电运行这个岗位,每个值班员都有自己想法,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作好本职工作不出事故,要做好一名合格的运行值班员,一定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有干好本职工作的素质、意识和责任心,做到每件事心中有数。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来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

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如果只是按照规定的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不仅会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对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变电运行设备的及时检修能够减轻现场的工作量,降低变电所停电次数,减少线损,给电力企业节省了成本。往往就会使设备事故扩大,造成更大事故,因此,当设备发信号时,我们应沉着应对,认真检查设备发出信号,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其他设备是否受到影响,将有关设备情况汇报当值调度和当值值班负责人,严密关注发信后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现场分析,听从上级指示;为保证遇到事故时运行人员能正确快捷地处理事故,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运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新技术,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

1.2 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在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职效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诚然有了健全的安全组织,不等于就抓好了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关键还在于基层管理者,能不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对于高电压设备的验电,在没有专用工具时,可应用绝缘棒,依据放电声和有无火花来加以判断。接地线的装设应放在感应电压可能产生和可能来电的位置,根据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避免工作中的扯皮及安全管理脱节。

1.3 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巡视维护工作

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主要包括:认真做好设备进场安装后提前介入工作;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如果开关的构造是弹簧式的,相关技术人员就要对弹簧储能进行检查以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开关的构造是液压式的,则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压力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规格。待所有的项目均已经检查过切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下则可以进行电力的输送。变电运行工作,危险性高,安全事故突发性强,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管理,减少突发安全事故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必须做好防范工作,建立有效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方案。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最后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同时要把好设备修试后的质量验收关,加强操作机构、保护接线、压板位置、整定值的检查,防止由于修试不当引起的设备事故。

2 变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分析

2.1 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

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有在线监测、离线监测、定期解体点检。在线监测是通过变电所的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式电液调节器、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在线监测和显示各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离线监测是采用便携式振动监测仪、油液分析仪、红外线热成像仪、超声波检漏仪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而获得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定期解体点检是在设备的大、小修,低谷消缺,设备停运期间按设备解体点检标准、检修工艺及作业标准对设备解体以判断设备部件可能发生的劣化倾向状态。不同设备依据不同的等级可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监测手段相结合,设备等级的确定可根据设备的可靠性,对人身、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设备的出力和效率,环保影响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制定分值标准,对设备评估打分,以确定其等级。

2.2 设备的故障诊断

目前,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结合现场实际,有很多诊断方法:如振动诊断、噪声诊断、射线诊断、污染诊断及专家系统等。振动诊断是机械设备状态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简称。在设备诊断技术领域中,振动诊断是普遍采用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可根据对振动信号(位移、速度、加速度、高频能量、幅值、相位、频谱以及分析的频率范围)测量处理和分析识别的结果,在不停机、不解体的情况下,就能对机器故障的原因、部位以及劣化程度有所了解。一般机器故障的60%~70%是通过振动和由振动辐射出的噪声反映出来的。专家系统有两类:①是基于知识的智能诊断系统,②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系统又分为多种,如基于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模糊神经网络诊断、基于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分形神经网络诊断及集成网络神经诊断等。

2.3 设备的状态预测

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报实际上就是设备状态特征向量的预测,若根据现场的要求设定设备的报警域值,就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预测一段时间内设备的运行状态趋势。变电设备的状态预测模型很多,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状态预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状态预测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状态预测因其仅用于短期敞测、机械磨损较理想,因而对断路器等设备更为重要。灰色系统理论用于设备状态预测的模型主要有两种:基于灰色系统动态模型DM的灰色预测模型,基于残差信息开发与应用的数据列残差辩识预测模型。转动设备轴承的机械磨损,一般都是遵循浴盆曲线的规律,因而对于这一类设备的轴承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磨损值运用灰色系统两种模型,预测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磨损,这对合理安排检修周期更为经济。从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事故后检修还是预防性检修都是与技术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状态检修也一样。实施状态检修,是有技术基础的。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我们的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

3 结语

变电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加强变电设备运行的检修技术,才能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供电企业安全发展、创造效益,给社会带来稳定。

[1]谭英军,贾恩学.浅谈“变电运行管理与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

[2]谢衔.关于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探讨[J].科学决策,2008(11).

[3]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9).

猜你喜欢

变电检修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检修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复数神经网络在基于WiFi的室内LBS应用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