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

2015-01-10赵志峰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育教师德育

赵志峰

(大同市卫生学校体育组,山西 大同 037006)

1 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性中挖掘思想教育的潜能

1.1 学校体育的三个项目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三个目的是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整体,是由教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所决定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工作始终重视的教育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的渗透和行为指导进行的。即通过体育教学进行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促使学生把学习和锻炼同自己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另外还应发挥群众效应,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1.2 体育的特点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即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掌握体育三基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的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等精神。体育教师应抓住这项特点,充分挖掘德育潜能,使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体格、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充实学生的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

1.3 通过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生理观念,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随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的过程逐步增强起来,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 从学校体育工作的六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 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体育教师,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是必备条件。其次,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朴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精湛的业务能力、健美的体魄,这样才能驾驭自己的工作,做到游刃有余。再则,体育老师应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体育教学中不少项目单调枯燥乏味,如田径教材中的耐久跑和单纯的技能素质训练等,需要学生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要具有与学生同甘共苦的精神。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比文化课教师更直接、更明显、更强烈、更具有感召力。

2.2 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不仅要体育,而且要育心。从实践来讲,体育教学是以发展身体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它为完成教育目的提供了可能性,尤其对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把教材所蕴藏的思想性转化为实际教育。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材本身就富有使学生受到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提示、诱导,提出要求经行教育,使学生思想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从理论课来讲,要利用室内课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给学生介绍体育知识,讲解各种项目的比赛规则,组织学生学习一些著名运动员为国争光、刻苦训练的事迹,让学生懂得体育的强盛与国力强盛的关系,个人荣誉与国家荣誉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荣誉观和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2.3 课余体育锻炼的德育渗透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黄金时间,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途径之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体育教师要积极支持、热情帮助和耐心指导,把课内课外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体育视野。在锻炼中,增强他们勇敢果断、吃苦耐劳、不怕苦难等优良作风,发展学生个性。

2.4 开展各项竞争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价值规律仍起着必不可少的调节作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合理竞争、优胜劣汰,使学生形成经常的压力和危机感,有利于发扬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充满乐趣,使学生乐而不厌的参加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技术、水平,在竞争中通过与别人的情感意志交流,胜负得失的刺激,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意识倾向。

2.5 通过优美、整洁的场地器材感染学生

体育的场地器材是造就合格体育人才的摇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因此,在场地器材的安排布局上,应适应教学和安全的需要,要有得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

2.6 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渗透思想教育

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在辨别是非观念和道得准则上进行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表现,及时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防止成人化、一般化、简单化和一刀化。在教育态度上,要从爱字出发,创造民主、和谐、融洽、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环境。

总之,现在青少年,是21 世纪的主人公,青少年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是不能顺利的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无健全的人格也是不能很好地负担起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所以,学校体育中的育德渗透是一个重要课题。站在跨世纪的门槛,如何使学习体育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更多的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一个重要任务。目前,体育意识似乎滞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体育的地位有待于真正落实,尤其是体育思想品行渗透有待于深入探讨,但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契机面前,我们应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脚踏实地把学校体育的德育渗透到一个新水平。

[1]张老旺.体育与健康[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体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肖丹.心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