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及其对策

2015-01-10范铁军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信仰大学生发展

范铁军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发展状况

1.1 大学生对于信仰问题的怀疑

在社会转型时期以及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使得大学生对于信仰问题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了城乡的二元化,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增大以及出现的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使得部分的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信心。而社会上负面新闻的发生,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稳定性产生了不安的因素,这都体现了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发展现状,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1.2 部分大学生信仰问题缺失

信仰危机的产生离不开人们对于文明的创造,工业革命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也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尤其是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悲观思想,从而使得大学生对于信仰问题不在自信,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信仰问题的缺失。而在不同体制的影响下,大学生矛盾的观念使得心理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大学生信仰某种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指导大学生的信仰和未来身心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失去了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就意味着大学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就会迷失方向,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利的,这需要分析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营造浓郁的信仰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信仰自我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

2 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从社会上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但是社会整体上还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信仰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够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从而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形成,这就使得大学生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产生了质疑,从而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共产党的信仰的确立,而在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下,实用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确立。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2.2 从教育上看

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发展。现代教育中更多的家庭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盛行。而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效果还不明显,缺乏一定的实际作用,教育思想内容的枯燥和讲授方式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对于信仰的培养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和完善。

2.3 从自身方面看

从大学生的自身方面看,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完善,尤其是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上存在着多种问题,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信仰危机的形成。尤其是目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的评价不准不同,使得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自身素质缺乏一定的自信,从而自暴自弃。而对于大学生面对社会经验的知识较少,人生阅历较浅,在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和信仰,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3 加强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社会的监督,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对于祖国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会环境上,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范作用,尤其是使用健康的舆论效应促进大学生社会的信心,加强对于社会良好氛围的宣传作用,从而更好体现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积极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得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氛围,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不仅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范围和健康的环境,才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3.2 发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加强高校的教育作用能够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的信仰问题,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而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学生的自身问题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完善自己的讲授方式,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体现学生的利益和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赢得大学生的尊重,以此培养大学的信仰问题,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并完善高校道德信仰教育体制,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正确的信仰。[3]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够促进学生信仰的形成。

3.3 改善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最根本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问题,要从认识上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一定的变化,能够运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加强学生认知方面的同时,要结合大学的情感和意志,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的信仰,从而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信仰问题,这对于大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出发,建立符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信仰。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对其自身的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4]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多种问题,而信仰危机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影响这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能够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从多角度解决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加强国家、社会以及自身方面的努力。

[1]万美容,吴倩.21 世纪初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述评[J].思想教育研,2010(10).

[2]陈跃,莫小丽.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徐秦法,田莉.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根源探究[J].人民论坛,2011(05).

[4]陈跃,熊洁.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深层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04).

猜你喜欢

信仰大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