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本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0徐泰燕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三本工科青年教师

徐泰燕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高等数学作为现代工业学和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它是各级别的工科及经济学类大学里所开设的第一门基础课,其重要性已显而易见。高等数学有一套完整且严谨的知识理论体系,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和工具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三本院校的工科类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其相关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并未降低,从而三本工科院校的学生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高等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无疑是学好高等数学进而开启其它专业学科学习的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下面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相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 三本院校工科高等数学教学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1)相关数学基础薄弱。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三本院校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整体数学知识和方法等基础相对薄弱,如,指数、对数之间转换方法、三角函数相关公式不熟悉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够等。2)对高等数学重要性认识不够。经过了奋战的高三,一部分学生存在“上了大学就可以不学”和“60 分万岁”等消极的想法;而另一部分学生完全是因为初期体会到一定的难度而对高等数学产生了抗拒心理,(高等数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第一章的数列的“定义”),认为难度太大,学好学坏无所谓,一部分学生都会感觉难从而放弃,着实可惜。3)学习兴趣不高。由于高等数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入大学以来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导致学生怕数学,从而很难爱上数学;另外上课时受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的讲解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大量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之前提到的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上课兴趣不高学习不积极,课下更不努力训练所学知识点的不好局面。

1.2 教师方面

1)教学任务重。三本工科院校教师资源相对缺乏,教师分配教学任务繁重,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青年教师有活力有激情的同时,也应看到他们对经济方面的需求,低课酬势必就导致部分教师以多上课来平衡经济方面的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上课状态不佳、教学反馈脱节等不良后果。2)科研分心。如今高校对教师都有相应的科研任务要求,将科研和教学统一放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这就导致部分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只用余力去完成学校交给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3)教与学反馈不及时。为了节约成本,班级容量大,动辄上百人的班级,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兼顾到位,不能将每个学生的信息都能及时反。另高等数学具有其特殊性,需要课下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由于人数繁多,教师批改作业就大有难度,也就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教材方面

普遍适用的本科高等数学教材对三本工科院校学生来说并不适合,主要因为:1)太过完备和细化。虽说一份教材其理论必须是完备的,但是也要依照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让三本院校和一本、二本院校用完全相同的系列教材绝对显然是不合适的。三本院校学生因其自身特点,对相关理论知识要求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些太过深奥的理论可以不必深究不放。2)配套习题不适用。教材后配套课后习题相对三本院校工科学生来说太难,也超越了其学习要求,答案略写甚至不写,不能更好的起到一个点拨思路并巩固训练的作用。3)应用性不明确。现有教材与所学专业知识脱节,没有体现出学生相关专业的需求,出现了不需要的知识介绍太多,需要的知识简略带过的情况,对相关的联系及应用性介绍不够具体。

1.4 教学方面

受三本院校办学硬件条件的影响,课堂教学方面存在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等诸多不足。1)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三本院校的一线教学教师队伍主要是青年教师,一部分是非师范院校毕业,尽管都拥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上岗前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总体教学培训,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但是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尤其在备课、课堂整体把控、重难点的把握得当方面还不熟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摸索,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是真正自身的的教与学。2)教师配备少,师生比例过大。这是因为三本院校尤其是独立院校大多数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时间最长的不过十几年,加之待遇不高等问题,所以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发展自己稳定的师资队伍,为了完成全部学生的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大容量班级授课,这就使得教师上课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把控课堂,还要占用大量课余时间批改课后作业,已无时间去搞其他教学方法的实践。另外班级容量过大也不适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展开,例如研讨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方法等。教师授课不得不进行统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陷入了教学的不良循环。3)教学课时紧张。三本院校介于二本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的人才,不同类别专业课设置较多,而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开设的学时数比较有限,正常情况下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内的教学内容已属不易,但同时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完成后续课程的进行不得不复习一些初等数学的知识,占用了本来不多的授课学时,教师更没有精力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习题训练,不利于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开展,同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一路讲下去,不能兼顾部分学生消化不全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 解决对策

2.1 学生方面

1)针对三本院校部分学生基础不好的情况,在开学之初及时补充复习相关初等数学的知识,做好平稳过渡和衔接。例如在讲解初等函数中的三角函数时归纳相关正三角的和、差、倍及半角公式,为后续学习复合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做铺垫。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多层次多级别的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讲解,亦可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小组传帮带的形式等,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2)讲好开学第一课,纠正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错误认识。在上课之初对学生讲明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它作为进入大学以来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工具课程,它是本科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学好学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有别于初等数学,知识点密集,可能会有一点难度,但是相信不断地努力和训练会学好,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来。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教学在不失准确的前提条件下采用通俗语言讲解,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奖励机制,如积分奖励制,每回答一次问题获得相应的积分,折算后加入到平时成绩,进而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得以体现。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抽出一部分课时补充讲解相关数学软件,如:MATLAB,LINGO,SPSS 等,学生对软件感兴趣,了解到这正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带动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2 教师方面

1)充实壮大教师队伍。鼓励三本工科院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稳定现有专任教师队伍,提供优越的条件引进优质教师,适度分配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高高等数学有效教学水平[1]。2)教学科研两不误。现有高校教师两大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但并不冲突。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应积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牢固树立教学也是科学研究的观念,研究高等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这些也都是科研。另外,学院创设有利条件鼓励教师教学之余搞科研,制定教师完善的个人发展规划,提供教师参加权威机构的培训和会议等,推动教学科研双发展。3)建立及时教学反馈方案。所谓教学,除了教,有一大部分是学生的学,作为刚入大学不就得学生来说,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及时的教与学的反馈。有许多方法,如:可以建立师生留言板方便教师学生就疑惑问题讨论;创建教师个人网页方便学生课余浏览,抓住重难点,并可就疑难问题进行网络实时沟通;采用分组学习,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分组结对,遇到不会问题小组内解决,再有不能解决的向教师反馈,等等。这些方法既可以节省师生的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所学,不失为好办法。

2.3 教材方面

1)降低难度,选用适合教材。对于三本工科专业学生,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选择适用的教材。三本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是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以“学会”为主,始终把握住高等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性,选择知识系统全面但又注重应用的难易适度的教材。当然,有能力的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编撰适用教材,笔者所在学院就自行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已经适用了两年,效果很好。2)选择适合的课后习题指导。合适的课后习题能够帮助学生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且有课堂巩固、课外拔高、考研冲刺几个不同模块,从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兼顾一般和提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3)与专业相结合,选用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改变原来的统一“一刀切”式教学,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对相关教材进行模式化处理,对于专业不需要的知识进行删减,需要的知识进行补充。例如通信与控制工程系的专业如电子信息专业可以删掉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而加入方向导数和傅里叶级数等[2];对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等专业,可以补充相关数学软件帮助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这就切合了三本工科院校的培养方针和原则,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4 教学方面

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院制定和完善高等数学公开课、示范课制度,创设高等数学精品课程,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采取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制定相关辅导和监督政策。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创设有利条件进行职业培训,促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养。2)拓展师资队伍,合理分班,开展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现有青年教师,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亦可吸引知名学者做兼职教师,壮大三本院校师资队伍。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系列的摸底,合理分班,压缩班级容量,根据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划分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即所谓的分级教学,这也是切合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新现有的教学反馈、评价和考试体系,使教师能够兼顾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应用型教育。提高师生比,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水平和效果。3)分配足够课时,引入多媒体教学。三本工科院校应该重视基础课,纠正原有重专业轻基础的错误认识,分配足够的课时给高等数学,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培养需求删减相对次要的知识,进而保证所需重要知识的讲解。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建议引入多媒体教学,这不仅能形象地展现高等数学中变量关系、几何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课上时间,比如相对手画函数的二维、三维图像,数学软件能更直观准确快速地实现[3]。

3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感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基础课,势必也会迎来一次重大改革,而对于刚成立不就得三本工科院校来说,这种改革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学院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寻找教与学中的问题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每一个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

[1]张建华.“三本”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机制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64-66.

[2]廖小莲,陈国华.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0,29(32):246-247.

[3]王雅丽,徐秋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35):126-128.

猜你喜欢

三本工科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