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污去霾任重道远

2015-01-04徐敏

新西部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气溶胶测序雾霾

徐敏

笔者孤陋寡学,长久搞不懂雾霾为什么就总纠缠着我们不离不弃,却又一直纠结于原由何在而不能自解,想言无语。日前,拜读了一篇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顾卫东的研究报告,才对雾霾的形成机理从理论上获得了基本的认知。正如顾教授所见: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逐渐淘汰燃煤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后,雾霾非但没有减少,相反竟成逆势增长,并且频率越来越高,重雾霾天气愈来愈多。根源究竟在哪里?

令人诧异的是,我国近年来对新能源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风电、水电、太阳能的发展速度和装机总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雾霾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不降反升,这岂不是咄咄怪事?经顾教授研究后发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通过对气溶胶颗粒的成分进行DNA测序后他发现,空气中存在有1300多种微生物,这表明我国雾霾频发的严重性与东部沿海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着直接的关联。

顾教授认为,雾霾的快速形成和扩散,与微生物繁殖有关,而且繁殖的速度极其惊人。当微生物漂移在大气中吸附在溶胶凝结核表面,便形成了雾霾的前因;当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携带着氨基氮营养物与气溶胶凝结核结合,这便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水分、养料和氧气,从而导致微生物进入指数生长期,这即是最终形成雾霾的结果。在常温常压下,气溶胶颗粒只有0.1微米,但如遇适合的环境,它的体积便会迅速增长到2.5、5、甚至10微米。

有数据对比发现,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沉重。我国2012年GDP增长7.8%,而外部环境损失占到GDP的9.2%。令人乍舌的是,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高达4000万吨,是美国和印度的总和;每年COD(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排放达2400万吨,氨氮排放245万吨,远远超出环境的承受量。所以有专家警示: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导致的粮食减产高达100亿公斤,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我国的雾霾不仅源于工业污染,也源于土壤、水源污染所导致的叠加效应。这一触目惊心的治污去霾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气溶胶测序雾霾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生物测序走在前
新德里雾霾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还能开窗通风吗
气溶胶传播病毒概率有多大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扫清“霾”伏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气溶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