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法治信仰

2015-01-04李满春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铭刻权威依法治国

李满春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坐标,是道德境界和行动先导,回答的是人生最为关切的问题。信仰比信任更多一层价值追问,比信念更具长期性和坚定性,比信心更强调思想自觉和道德自觉。让法治成为信仰,就是让法治成为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法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语揭示了法治的真谛。

法治信仰意味着相信和尊重法律,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并把法律的要求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法治只有被信仰,法律才有尊严、权威和生命力,才能在人们心里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如果说法治信仰是“鱼”,那么由法治理论、法治理念、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方式、法治素养和法治体系等构成的法治文化就是养“鱼”的“水”,刚性的具有强制力的法治就是“鱼”的“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信仰法治。让法治成为信仰,要求法治必须是良法善治。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的,“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法律”。曾几何时,有的人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情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信神不信法,甚至是信邪不信法,等等,法治的权威和生命力遭到不同程度的虫蛀。树立法治信仰和权威,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执法中,要警惕以权代法的置换性执法,警惕以趋利为目的的选择性执法,警惕粗暴的扭曲性执法,警惕弹性裁量的运动性执法。在司法中,要破解100-1=0效应,充分认识司法不公造成的致命性伤害,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美国有一位思想家叫弗洛斯特,曾经提出了弗洛斯特法则。他说,应该筑一堵墙,首先要确定墙的范围,然后,把那些属于自己的圈进来,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圈出去。但怎样建筑好这堵墙,怎样界定属于还是不属于墙内的东西,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把法律刻在人心上,“让全体人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特别是道德对法律的滋养作用,用道德底蕴、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公序良俗支撑法律,让法律成为成文的道德,道德成为内心的法律,用法治的硬约束和道德的软约束构建法治中国。

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曾经说过,“法律秩序关注的是,人类不必像哨兵那样两眼不停地四处巡视,而是要能使他们经常无忧无虑地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这是法学家的美好愿望,也必将使中华大地上,通过法治的权威性、至上感带来无比的安全感、幸福感,这就是法治信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外溢效应。

□本栏编辑/高文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铭刻权威依法治国
铭刻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世界最大升船机铭刻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我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