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2015-01-04温伯平王海强苏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3期
关键词:根型针刀急性期

温伯平王海强苏 丹

(1.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温伯平1王海强2苏 丹2

(1.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配合针刀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P<0.05),高于对照组之77.78%(P<0.05);两组内比较治疗后VAS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针刀 药物 神经根型 颈椎病 急性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指因颈椎退变、神经根受压等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其主要症状为根性痛,通常为一侧,只有0.2%的患者出现两侧神经根同时受累[1]。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7%~17.6%,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1%~71%[2-3],以40~60岁的人群多见。而急性期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肢胀麻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日常工作生活。笔者采用常规药物配合针刀松解治疗CSR急性期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参考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分型标准[4]。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急性发病≤7 d;年龄18~65岁;能够按本研究计划坚持治疗者。排除标准:骨关节结核、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胸口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所致患者;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就诊患者93例。试验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未能完全遵循试验要求,中途停止治疗,作为剔除数据未列入统计结果。最终列入统计共计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40±12.60)岁;病程 1~7 d,平均(3.39± 1.50)d。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62岁,平均(40.30±12.50)岁;病程 1~7 d,平均(3.33± 1.4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常规药物配合针刀治疗。(1)常规治疗。甘露醇注射液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滴,每日1次,连续3 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丹参注射液0.6 mL静滴,每日1次;洛索洛芬钠片60 mg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2周。(2)针刀松解。定点:患者取侧卧位,头下垫一薄枕,患肢在上,充分暴露术区皮肤。选取C3~7横突及关节突关节各标记一点,依据外科手术要求消毒、铺巾。操作:采用4号汉章牌一次性针刀,于上述定点部位,按针刀闭合手术的4步进针规程,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横突:针尖达横突尖骨面后,调整针尖方向,分别到达横突前结节、后结节,使患者出现酸胀感或向上肢放射感时,贴横突骨面纵行切割2~3刀,调转刀口方向90°后横行切割2~3刀,快速出针刀,加压止血3 min。关节突:达关节突外侧缘后,纵行切开关节囊2~3刀,快速出针刀,加压止血3 min,创可贴覆盖伤口。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注意事项:治疗当日伤口处勿沾水,可局部热敷,期间避免颈部受凉及劳累。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VAS从0(无疼痛)到10(最大程度的疼痛),由患者在其中划出与自己疼痛程度相匹配的指数。指数0~3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8~10为重度疼痛,指数越大,疼痛程度越重。(2)症状、体征评分。参照程建明等[5-6]拟定评分量表。量表内容包括症状:颈肩痛(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上肢疼痛(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与麻木(没有-0分,时有-1分,常有或有时严重-2分,常很严重-3分);手指疼痛(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与麻木(无-0分,时有-1分,常有或有时严重-2分,常很严重-3分),共18分;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0分,有颈肩疼痛而无颈椎运动受限-1分,有上肢、手指疼痛而无颈椎运动受限或既有颈肩部疼痛又有颈椎运动受限-2分,既有上肢、手指疼痛又有颈椎运动受限-3分)、臂丛牵拉试验(阴性-0分,颈肩部疼痛加重-1分,颈肩部、上肢、手指疼痛、麻木加重-2分),颈肩部压痛(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肌力(正常-0分,轻度减退-1分,明显减退-2分)、感觉(正常-0分,减退或异常-1分),腱反射(正常-0分,减弱或消失-1分),共12分。总分3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

1.5 疗效标准参考文献[7]拟定。治愈:原有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的劳动和生活能力。好转:原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颈肩部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盲法主要采用疗效评估者与统计人员的第三者盲法评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CSR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压引起以颈肩部、上肢疼痛、麻木为突出表现的病症,为颈椎病中最常见类型。本病可急性发作或慢性型经受凉或劳累后急性发作,急性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上肢胀麻明显,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研究认为,急性期根性痛的产生是在神经根管狭窄的基础上,损伤诱发神经根理化性质的改变所致[8]。生物化学因素作用于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9],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机械压迫因素作用于神经根,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的胀麻,同时因神经根无神经外膜保护,容易受到外力的损伤[10],则会进一步加重神经根的病理损害,出现神经根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故消除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减轻神经水肿,解除机械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时间 体征评分V A S 症状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 8 . 1 3 ± 0 . 8 4(n = 4 5) 治疗后 2 . 8 2 ± 1 . 5 6*△△对照组 治疗前 8 . 3 1 ± 0 . 8 7 8 . 5 1 ± 0 . 6 6 1 4 . 9 1 ± 1 . 4 1 2 . 5 8 ± 1 . 9 8*△△3 . 4 0 ± 2 . 9 2*△8 . 6 0 ± 0 . 7 2 1 4 . 9 8 ± 1 . 2 0(n = 4 5) 治疗后 4 . 2 7 ± 1 . 6 0*3 . 8 9 ± 2 . 1 2*5 . 1 1 ± 3 . 7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针灸、推拿、牵引、中频等,但上述方法起效较慢,不适合急性期的治疗。而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虽然能较快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但胀麻症状很难改善,且病情易反复。笔者认为机械性压迫未消除,麻木很难缓解,而针刀松解神经卡压方面有明显优势。故本研究采用常规药物配合针刀针对本病病因进行治疗,甘露醇为脱水剂,有利于清除因神经根受压后缺血而出现的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减轻瘀血,消退水肿[11]。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吞噬细胞功能,阻止炎症反应的发生[12]。丹参为中医活血化瘀之药,可改善神经根的血运状态,洛索洛芬钠片解热抗炎止痛,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解除神经根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消除神经根水肿,从而缓解疼痛。针刀剥离切开关节囊,降低关节突关节腔内的压力,间接缓解椎间孔内的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横突前后结节的松解,可以缓解附着于其上的肌肉张力,重点以松解前中斜角肌为主,根据力学动态平衡理论和多神经卡压理论,即可恢复颈椎周围软组织的动态平衡,消除肌肉紧张、痉挛,从而解除神经根远端卡压点,解除机械压迫。

综上所述,针药治疗CSR急性期疗效显著,可弥补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不足,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消除神经根周围无菌性炎症,减轻神经水肿,解除机械压迫,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1] 朱巍,贾连顺.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1-764.

[2]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32.

[3] 朱雪琼,朱建龙,胡剑锋.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24.

[4] 孙宇.第2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5] 程建明,穆敬平,彭力,等.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11-12.

[6] 姜宏,施杞.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81.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8] 赵亚男,刘红星,杨旭东,等.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08-1309.

[9] 吴勇光,李军,胡琴弦,等.射频结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12,33(4):317-318.

[10]高旸,胡志俊,崔学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3):64-67.

[11]于恺,吴志生,宫淑杰.小剂量甘露醇对急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作用初探[J].中国临床,2003,7(2):274.

[12]王显军,战文军,赵晓霞,等.多种非手术疗法联合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附13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24(10):30.

R6815+5

B

1004-745X(2015)02-054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2.066

2014-08-03)

猜你喜欢

根型针刀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