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2015-01-04潘政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3期
关键词:支具腕关节桡骨

殷 浩 潘政军 陈 光 黄 彰 江 华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手法复位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殷 浩 潘政军 陈 光 黄 彰 江 华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传统石膏及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差异。方法将随访资料完整的2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石膏组87例,支具组134例,分别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传统石膏组操作时间较长,与支具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传统石膏组出现骨折严重瘙痒,压疮及再移位共22例,支具组共13例,二者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疗效优良率方面支具组明显优于传统石膏组(P<0.05)。结论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轻便透气、功能恢复好的特点,优于传统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外固定 支具

桡骨远端骨折是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最常见的骨科急症。多因低能量损伤所致,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骨折,约占65岁以上老年四肢骨折的17%,女性是男性的6~7倍[1]。既往传统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硬纸板或石膏外固定[2-3],但存在外固定笨重,透气性差,患者依从度低。自2011年2月以来,笔者采用手法复位低温热塑板材支具外固定,并与传统石膏固定相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科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院标准:明显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有或无波及关节面。排除标准:严重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的波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排除。所有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为闭合伤,伤后到就诊时间0.5~72 h。将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石膏组和支具组。其中传统石膏组87例,男性33例,女性54例;年龄(62.0±7.5)岁;其中Colles骨折59例,Smiths骨折14例,Barton骨折骨折14例。支具组共134例,男性52例,女性82例;年龄(65.0±8.1)岁,其中Colles骨折95例,Smiths骨折20例,Barton骨折骨折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石膏组 采用手法牵引复位,患者一般采用端坐位,所有病例均采用1%利多卡因3~5 mL血肿内麻醉,患肢外展屈曲肘关节,助手握住伤肢肘上,术者双手握住患手大小鱼际肌部,先行持续有力的对抗牵引3~5 min。对Colles骨折在保持牵引下,术者将骨折远端与患者腕关节快速屈曲尺偏,后术者一手保持患者腕关节屈曲,用另一手的拇指在骨折处的桡侧与背侧做上下平摸挤压,以使骨折处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对于体质强壮或肌肉紧张,嵌插较多与移位较大,存在近端和远端背对背的骨折在牵引的同时给予折顶加大成角,再按上法复位。采用传统前后石膏托固定,长度在肘下至掌指关节处,石膏放置温水中,挤干水分固定腕关节于需要的体位,逐层绷带固定,待石膏硬固后放松。术后再次复查X片了解复位情况,必要时再次复位。同理行Smiths的整复。

1.2.2 支具组 复位同前,支具固定选用ORFIT低温热塑板材,设计好支具的外形,用记号笔划线,剪裁合适大小支具备用,同时准备好3~4个5~8 cm长的自粘扣带(又名魔术贴)、热水桶、弹力绷带等。在维持牵引下,前臂先包裹一层棉质网套防止压迫,将剪裁好的支具板材置于60~80℃的水中将其激活,激活后的板材将变软,稍微冷却之后,直接敷贴于患者的患处,弹力绷带加压临时固定,以使板材和前臂外形完全敷贴,等完全冷却后取出,对多余部分的板材进行修剪即可。依据骨折移位方向,将支具固定于掌侧或背侧尺偏位,近端固定至肘下10 cm,远端到掌指关节近端1 cm处,要求支具包裹肢体2/3肢体左右,3~4个自粘扣带横向固定,保持支具对肌肉的压力,三角巾悬吊患肢呈中立位于胸前(见图1)。

1.2.3 术后治疗 术后口服三七片活血消肿,隔日门诊复查,观察肢体肿胀、末梢血运并行X线片复查,了解复位及移位情况。后每周复查1次,根据肿胀情况调节胶带的松紧度,鼓励患者行肘、肩关节、手指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肿胀消退。外固定后注意观察松紧带,3周后改为中立位固定。所有骨折4~6周后均去除所有外固定,除了继续上述锻炼外,采用上肢洗剂熏蒸热敷,同时加强腕关节屈伸、前臂的旋转与掌指关节伸握功能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图1 患者女性,69岁,跌伤致左桡骨远端骨折

1.3 疗效标准[4]优:骨折愈合,无畸形,腕关节活动自如,无肿痛,握力正常;良:骨折愈合,无畸形,无肿痛,腕关节轻度活动受限,可满足日常生活工作。中:骨折愈合,有畸形,遗留有关节疼痛,活动部分受限,可满足日常生活;差:骨折愈合,遗留畸形动时肿痛,活动范围小,影响日常生活。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初次复位及实施外固定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和评分优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疗效优良率方面,支具组明显优于传统石膏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两组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6.4个月。操作时间方面,传统石膏组明显长于支具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传统石膏组出现骨折严重瘙痒,压疮及再移位共22例,支具组共13例,两者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致病原因首先是骨折部位位于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处,属于力学薄弱点;其次,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再次无防备的外伤导致骨折的直接原因。防治骨质疏松和防止跌伤是预防此类骨折的主要措施,其次是早期发现和及时复位固定。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多用于波及关节面的不稳定型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功能及外观要求较高者,但存在创伤大,费用高,术后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及二次手术等不利。非手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多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常见的外固定主要为石膏或小夹板。传统石膏托固定牢靠、费用低廉,但有透气性较差、穿脱极度不方便,以及一次成形后不能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再调整等缺点。压疮、瘙痒是最大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差。小夹板固定是中医特色,群众基础好,但患者众多,体型各异,市售夹板往往型号单一,且需经常调整松紧度,给患者带来极度不便,使用不当可导致局部压疮及骨折再次移位。

本观察使用的前臂支具是一种新型骨折固定材料,该材料具有低温热塑形状记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后的固定;可完全软化,即刻制作,随意成型,可多次塑性重复使用,且可根据肿胀情况通过调节自黏胶带自行调节固定的松紧度,早期肢体肿胀时固定较松,后期肿胀消退后可加强固定度,保持适度的张力可有效防止骨折的再移位,促进骨折愈合。若后期需要变更固定体位,可及时拆卸,在维持牵引下,再次塑性支具后使用,节省费用,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与传统夹板、石膏及纸板的比较,笔者认为其质量轻、硬度强、韧性好、极易操作,克服了传统固定材料不透气导致皮肤红肿、搔痒等缺陷,同传统石膏比较明显减少了局部压疮,皮肤过敏,瘙痒等并发症,且操作简单,时间快,评分优良率高,两组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是一种新型更好的外固定选择。但对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和骨折的伤情及体质相关,与固定关系不大。

本观察的体会:(1)诊断治疗时间要早,伤后越早处理效果越好,伤后24 h肢体肿胀明显,给复位和固定带来困难;(2)复位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顾虑的心情,放松肌肉;(3)做好准备工作,研读X线片,了解创伤机理,一定要逆机理而行,做好充分牵引,牵开骨折端后,复位的着力点在骨折端,而不在腕关节上。掌侧皮质的复位非常重要,如果掌侧有重叠移位,则后期很容易发生桡骨短缩,争取一次性的复位成功;(4)复位前做好支具的测量,塑型要和肢体形状基本一致,贴合性要好,复位成功后,固定于功能位略掌屈和偏尺侧,而不宜固定在过度的掌屈尺偏位置,以避免并发症,2周后可改为中立位;(5)指导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病历中附带支具外固定注意事项,依据骨折移位程度4~6周去除支具,早期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1] Baron JA,Karagas M,Barrett J,et al.Basic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 among Ameircans over 65 years of age[J].Epidemiology,1996,7(6):612-618.

[2] 扈全德,焦平裕,邵长胜,等.硬纸板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J].中国骨伤,2011,24(11):907-909.

[3] 张雄辉,肖智青,王爱明.小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8):578-580.

[4] 贾子超,杨建中,刑国宫,等.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2005,20(9):550.

R274.1

B

1004-745X(2015)03-053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3.063

2014-08-24)

猜你喜欢

支具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