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类污泥中胞外多聚物的研究

2015-01-03金淑芳

四川化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絮状产氢产甲烷

金淑芳 张 燚 刘 敏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1;3.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1)

胞外多聚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它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腐殖质、脂肪、核酸以及无机物质组成,其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是胞外多聚物的主要组成部分[1,2]。EPS作为污泥中除水分和细胞外的第三大组成部分,对污泥物化性质、疏水性及絮凝性等均有较大影响。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具有对细胞破坏性小、污染少和提取率高等优点[3-5],已广泛应用于活性污泥中EPS的提取,然而对于厌氧污泥,尤其是厌氧产氢污泥和产甲烷颗粒污泥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别对厌氧产氢颗粒污泥、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厌氧产氢絮状污泥和好氧污泥中EPS进行提取,以探究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各污泥中EPS含量的差异。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污泥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均为实验室自己培养,厌氧产氢絮状污泥为颗粒污泥储存后解体的污泥;好氧污泥为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回流区的污泥。测定前污泥性质均较为稳定。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等。

试剂:所用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50×8,Na+型)、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酚试剂、浓硫酸、蒽酮、硫酸铜、碳酸钠、酒石酸钾钠等均为市售分析纯。

1.3 EPS的提取

本试验选取的是国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首先对该树脂进行清洗,具体为:用8%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4小时,水洗至中性;随后用5%的盐酸溶液浸泡5h,水洗至中性;最后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5h,水洗至中性;如此反复清洗三次后待用。随后对EPS进行提取,取一定体积的污泥,混合均匀后作为样品。采用离心机,于3000r/min下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补充二次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7.0)至原污泥体积,并搅拌均匀,重复3次,得到洗去杂质的活性污泥。量取30mL该污泥样品,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湿投加:80g/g VSS),磁力搅拌2h(500r/min)后于6000r/min下离心30min,再用0.22μm的滤膜过滤,滤液即为EPS样品。

1.4 EPS的测定

蛋白质采用Lowry法测定[6,7],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8-10]。

2 结果与讨论

2.1 厌氧产氢污泥中EPS的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产氢污泥EPS中蛋白质为主要成分,且产氢絮状污泥中EPS含量较高,其EPS、PN和PS分别为27.8mg/g VSS、19.7mg/g VSS和8.1mg/g VSS。与絮状污泥相比,颗粒污泥中EPS总量、PN和PS也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有两种。其一,颗粒污泥解体为絮状污泥过程中,由于有机负荷较低时,微生物自身代谢速率变慢,内源代谢水平有所升高,使得部分细胞会发生自容,从而污泥EPS含量有所增加;其二,储存前,颗粒污泥强度较高,因此提取率较低,而储存一个月后,污泥大多为絮状污泥,污泥强度明显降低,因此提取率有所增加,EPS含量较高。

有关研究表明: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具有疏水性,而多糖有利于污泥的亲水性能,所以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增多或多糖降低时,会使得污泥表面疏水性变差,而疏水性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结合的重要亲和力,这将会使得细胞发生解体,因此,不利于污泥的颗粒化[11]。而本研究中产氢颗粒污泥PN/PS明显高于絮状污泥,即表明蛋白质/多糖的值越大,越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图1 厌氧产氢污泥中EPS的分布

2.2 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EPS的分布

由图2可知,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EPS、PN和PS分别为38.8mg/g VSS、35.9mg/g VSS和2.9mg/g VSS,蛋白质含量较高,占 EPS总含量的90%以上。有研究认为[12]:污泥SVI与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而本研究所用厌氧产甲烷污泥蛋白质含量较高,且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较好,颗粒结构较为密实,因此,对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来讲,污泥胞外多聚物含量,尤其是蛋白含量对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具有较大的影响。

产甲烷颗粒污泥PN/PS值可达12.4,明显高于其他污泥,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采用PN/PS值评价污泥的颗粒性更为合理,因此说明该污泥颗粒性能较好。

图2 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EPS的分布

2.3 好氧污泥中EPS的分布

EPS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污泥的结构、沉降性、脱水性等等,因此,当系统运行参数变化时,污泥EPS含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污泥EPS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图3可知,好氧污泥EPS含量较高,其EPS、PN 和PS含量分别为132.9mg/g VSS、91.5mg/g VSS和41.4mg/g VSS,且仍以蛋白质为主。说明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好氧污泥中EPS进行提取,提取率较高。

图3 好氧污泥中EPS的分布

2.4 四种污泥EPS分布的区别

通过对比四种污泥中EPS含量可知,好氧污泥中EPS含量明显高于厌氧污泥,而絮状污泥中EPS含量明显高于颗粒污泥。

通过对比产氢污泥与产甲烷污泥中EPS及其组分的含量可知,两种污泥EPS均以蛋白质为主,但产甲烷颗粒污泥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其PN/PS值可达12.4,明显高于产氢污泥的3.0,这可能是由于产氢颗粒污泥适宜的pH环境为4.0~4.5,而产甲烷颗粒污泥适宜的pH环境为7.0左右,长期在酸性的环境生长,对其颗粒性有一定的削弱,因此,PN/PS值明显低于产甲烷颗粒污泥。

对比厌氧污泥与好氧污泥可知,好氧污泥中EPS含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其一:好氧污泥中EPS含量本身就很高;其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好氧污泥的提取率更高。但好氧污泥PN/PS值较小,这与其沉降性能及疏水性能较差有关。

3 结论

(1)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四种污泥中EPS进行提取均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好氧污泥的提取率更高。

(2)不同污泥中EPS及其各组分的含量差别较大,且蛋白质为EPS中的主要成分。四种污泥中EPS含量最高的是好氧污泥,其次是产甲烷颗粒污泥,最后是产氢污泥,这与污泥的物化性质及系统的运行条件有关。

(3)污泥EPS中PN/PS值能较好的表征污泥絮凝性,较大的PN/PS值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而对与颗粒污泥来讲,PN/PS值越大,颗粒结构越强。

[1]C M Martín,F Jorand,A Guinea,J C Block.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s and Activated Sludge Flocs[J].2001,22(8),951-959.

[2]BDurmaz,F D Sanin.Effect of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on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bial extracellular polymers in activated sludge[J].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01,44(10):221-229.

[3]G P Sheng,M L Zhang,H Q Yu.Characterization of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extracted from sludge[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2008,62(1):83-90.

[4]龙向宇,龙腾锐,唐然,等.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3):29-33.

[5]严杰能,许燕滨,段晓军,等.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一株除铬(Ⅵ)优势菌(Bacillus sp.)的胞外聚合物[J].环境化学,2010,29(2):262-266.

[6]阮鸣,沈娟,张文春.Lowry法测定芝芪菌质中蛋白质含量[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3):75-77.

[7]郑丽钦.探讨甘氨酸、甘露醇对Lowry法测蛋白含量的干扰[J].海峡药学,2006,18(3):81-83.

[8]黄梦娴,李毅.蒽酮-硫酸法测定山珍血脉康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4):506-507.

[9]李润丰,常学东,狄小丽.蒽酮-硫酸法测定板栗多糖含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24(2):54-59.

[10]张杰,李春艳,李劲平,等.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竹节参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南药学,2012,10(6):421-424.

[11]L S Selim,F D Sanin,D B James.Effect of starvation on the adhesive properties of xenobiotic degrading bacteria[J].Process Biochemistry,2003,38(6):909-914.

[12]FMartinez,E T Favela,J Gomez.Oscillations of exopolymeric composition and sludge volume index in nitrifying flocs[J].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00,87:177-188.

猜你喜欢

絮状产氢产甲烷
更 正 声 明
絮状污泥吸附Cr6+特性研究
日落
苍穹下的棉花
垃圾渗滤液厌氧系统重启前后污泥产甲烷活性研究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催化硼氢化钠分解制氢研究*
复合催化剂NiS/g-C3N4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
有机废弃物生物制氢研究
零级动力学模型产甲烷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研究
普通一级模型产甲烷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