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的内涵、任务与实践路径

2015-01-03姚贱苟博士黄喜生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004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常态民生民主

■ 姚贱苟 博士 黄喜生 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 54004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00)

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西部农村的小康建成,新常态下的西部农村民生建设,应在把握民生和相关条件下,来确定其特定内涵。

所谓民生,泛指人民群众的生活。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中国梦的实现,民生内涵包含中西方元素。“民生的理念是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的一种中国式的表达,是在融合了本土的‘温饱观’和西方的‘福利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价值观。”“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是一个以‘人民的生活’为核心的有关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的问题”,“民生是民众生活的总称,涵盖方方面面,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相关的物质条件,广义的民生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由民生内涵出发,民生建设可理解:为人民生活而进行一切努力,具体是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化。至于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是指新时期为西部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而努力,包含了新常态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内容。

我国西部农村民生建设要考虑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影响。新常态最早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增长过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表明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郎咸平指出:“是从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到逐一落实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新常态不是某一个点,而是一个域。”洪银兴认为惠民生成为发展动力的新常态。“新常态经济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型转换。”李稻葵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在全球化的压力下,经济社会体制和政策“向左转”,更加强调分配的公平性。由此看出,新常态与民生建设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含西部农村的民生建设,探讨西部农村的民生建设与新常态的关系,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西部农村民生建设,不能超越西部农村的现实。总体上说,西部农村政治民主生活不足,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西部农村的现实和困难,决定了西部农村的民生建设必须符合新常态的实际。

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的任务

(一)稳步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改善居民物质生活条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处于中高速的发展状态,经济发展的换挡期、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也深刻影响我国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高速的发展,并不是忽视经济发展,而是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的辩证统一,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在我国西部农村,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当地经济,因为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不重视当地经济发展,就不能满足西部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使这种经济发展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西部经济发展是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部农村民生建设需要发展当地经济,既保证了居民的物质需要,也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渐进推进西部农村民主,为居民提供合理的政治民主生活

政治民主生活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在现代社会,人民越需要政治民主生活。这种民主生活既是我国基层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正常化的需要。政治民主生活对人民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它推动人民生活的完整性发展,也推动人民生活的可持续性发展。人民群众越是更多地参与民主政治,他们就越能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生活。对政治民主的冷淡,只能带来消极的生活的结果。现实情况表明,越是落后地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更为不足。西部农村属于落后地区,政治民主生活在当地也是严重不足的。因此,进行西部农村民生建设,一定要不断扩大民主生活,为西部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政治民主生活。

(三)不断丰富西部农村精神文化,为居民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文化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精神食粮。文化繁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既定方针,它也必定成为我国进行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道德醇厚,社会风气端正,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相对而言,西部农村的文化生活稍显单调,精神风尚需更进一步提升。发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形式,提高村民道德,培育民族精神,是西部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当地民生建设的软件部分,由此,为西部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十分必要。

(四)加强西部农村社会建设,为居民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具有社会性,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发展,而个人的成长发展也会影响社会发展,进行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任何地区的民生建设的当前任务。由于我国西部农村是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多种文化和社会心理在同一个地方存在,不免带来了相互摩擦甚至社会矛盾,加上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为西部农村提供和谐安定社会生活。

(五)保护和改善西部农村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健康美丽的自然环境

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人要生存,就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同时把废料推向自然界。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没有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我国西部农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保护和改善西部农村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农村居民的强烈诉求。

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稳步推进西部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

第一,加快发展适合西部农村实际的现代农业,增强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对西部农村的科技投入,通过政府扶持把新的农业科技应用到西部农村去。还要对西部农村的生产区域加以合理划分,发挥各生产区域的主体性功能,并纠正那种放任自流,条块分割,盲目生产的局面;第二,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推动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让西部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接受现代化思维,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努力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际增加西部农村的农民收入,提高内需和改善消费结构,并发展新兴产业;第三,推动西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为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逐步推进西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社会中人民只有享有政治民主,才能过上完整的生活。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要过上充分的民主生活,重点在于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使西部农村居民的民主生活有了现实的依托。村委要深入村民实际,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听取当地村民的呼声,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成员要定期的进行更换,不能搞变相的世袭制;重要村务需要绝大多数人参与决议,充分发挥村民在选举、协商、决策中的作用。但要实现这些作业,需要培育和增强居民的民主意识与观念。偏僻西部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的生活缺失,不能单靠民主观念的强化,还可以从培育他们的平等、自强、爱国、奋进的思想开始,为他们的民主生活提供更深厚的社会基础。

(三)挖掘西部农村文化资源并发展文化事业和丰富文化生活

西部农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并需要融入健康的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推动当地本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要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当地本土文化生活深入居民的实际生活之中。当然任何文化事业建设都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科学的价值观融入引领他们的文化生活,才能保障文化生活的发展。

(四)均衡发展各种社会事业以推进西部农村公共资源配置

社会是每一个公民生活的环境,社会建设状况如何,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存和发展。首先,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西部农村居民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重要条件,西部农村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不仅制约了他们享有较好的教育机会,还深刻影响了当地居民在就业、生活等方面。其次,需要推动西部农村居民的充分就业和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最好的就业。不仅要为西部农村的居民就业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更要加强创业机会,给予优惠条件,利用好当地的各种资源进行创业。再次,需要加强西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群众安心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保障。西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保障资金严重不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社会保障资金,并使人人都能获得社会保障,使他们安居乐业。最后,需要发展西部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当然责任。要建立健全西部农村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改革基本的药物制度,加大公立医院的投入,促进非公立医院的发展。

(五)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以创建美丽家园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要为西部农村居民创造出美丽的生活空间,既要保护植被,防止荒漠化或石漠化,也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划分主体功能区。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可以扩大植被面积,可以增加土地的含水量,防止水土流失。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居民受风沙施虐的损失才能减少。另外还必须在开发中合理划分农耕地区、放牧地区、森林地区和生活地区的界限,并严格遵守界限,才能使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总之,新常态下西部农村民生建设,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路径,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出发,来实现其目标。

1.刘尚希.论民生财政[J].财政研究,2008(8)

2.谭培文.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3.贾康等.“民生财政”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4)

4.郎咸平.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M].东方出版社,2015

5.洪银兴.经济新常态不只是速度状态[N].人民日报,2015-1-23

6.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人民出版社,2015

7.李稻葵.什么是中国与世界的新常态[A].新华网,2014-9-16

8.胡舒立.新常态改变中国[C].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常态民生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