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P的施工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2015-01-03郝建斌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本法业务流程成本核算

郝建斌

(西安供电公司陕西众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的大型软件系统,在企业资源规划整合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当前,ERP在国内的运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数据统计显示,ERP在我国企业中的成功率却并不高,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没有进行好BPR(业务流程重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1 施工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

1.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施工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而形成了一种“买方市场”,使得建筑安装企业的利润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建筑安装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构成了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谋求长期发展,夺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1.2 ERP是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ERP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生产性系统包含了质量、进度、成本三个方面的管理,对成本的管理涉及企业所有项目和部门,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为各部门员工广泛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创造了条件,使成本计划、控制和分析紧密相连,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ERP已成为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平台。

2 施工企业应用ERP管理的现状

ERP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现阶段的管理状况仍有不足之处。

2.1 成本核算不准确

作为对客观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就是其生命。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施工机械成本不实,材料分配不合理,工程竣工决算不及时等。这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对于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汇总以及传递不及时。由于目前建筑安装企业大多在安装工作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施工工人工资的结算,出具决算书。在这种现状下,财务部门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很容易造成结算不准确、结算时间推迟等一系列问题。第二,企业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往往存在不准确性。在施工高峰期,设备以及人员通常昼夜运转和工作,对设备损耗严重,大大降低了使用年限,与原计提年限存在差异,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第三,工程用料一般采用集中统一调拨的方式,一次性调拨过多很容易造成单据混乱。不仅入账的单据不够具体明确,收发料的凭证也比较混乱,没有正规的发料凭证汇总表。第四,由于核算过程不规范、成本意识较弱,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对外报告不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在ERP系统中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仍采用单一分配标准,传统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工程成本的构成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间接费用较少,按照已分配的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对成本信息的还原度也比较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机械进行施工,间接费用势必随之增加,而且导致间接费用产生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如继续采用单一分配的方式,就必然导致成本信息不准确,成本管理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成本全过程的控制难以实现

ERP系统中的标准成本体系,设置了标准、模拟、实际成本三种类型,系统可以事先进行模拟成本核算,事中进行实际成本核算,事后进行成本考核,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是,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实际过程中却常常只是将重心放在施工过程方面,难以实现对工程项目全程的成本控制。

3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与ERP系统融合

3.1 作业成本法内涵

作业成本法是一项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产生作业消耗,作业产生资源消耗,这是成本发生的基本原因。与传统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有所不同,作业成本法一方面强调制造费用必须按照成本动因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还将成本视为由作业引起,将成本分析视作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本身由于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因此价值分析应当首先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直至价值向市场完全转移。由此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成本信息,并且对成本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因此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3.2 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也逐渐提高,间接费用也大大增多,在产品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有必要采用作业成本法。实施作业成本法,有助于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的准确核算,使业务流程更加优化,避免失误,减少不增值作业,达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发展及经营战略目标。

3.3 作业成本法与ERP相融合

ERP系统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作业成本法与ERP具有一致性,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作业成本法侧重成本动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作业链,在完成每一项作业时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也转移了一定量的产出到下一作业之中。因此,施工企业的ERP系统应用的核心在于价值链管理思想,实现对价值增值过程的管理。

4 施工企业ERP实施的方式

4.1 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必须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的具体需求,建立有利于数据保存和快速查询的信息系统管理,并且保证这一系统涵盖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企业内部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使得企业内外数据沟通更加便利,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2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建立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多功能数据库,对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网络数据库,以储存这些信息,使信息利用率得到提高,完成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4.3 管理体制变革与业务流程重组

ERP软件可以对建筑企业各项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流程创新等。

5 结 语

由于当前建筑市场总体规模、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竞争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以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韩冬梅,邓金花.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2]霍晓霞,薛晓东.基于BPR的施工企业应用ERP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5).

[3]李赛娟.基于ERP的成本核算流程的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

猜你喜欢

成本法业务流程成本核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