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产业需求的德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5-01-03郑启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6期
关键词:德语吉林省应用型

郑启南

吉林省产业需求的德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郑启南

Point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德两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德语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然而在现实中,就业市场上竞争激烈,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既要熟练掌握德语又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而一些应届毕业生却因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而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就业问题的出现除了毕业生自身原因还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无关系。本文以吉林省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出口带动入口”的思路,对吉林省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查,旨在掌握用人单位对德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德两国的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德语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德语应用型人才有别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德语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在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实用;实践环节不够;学科专业之间相互独立;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从而增加了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地方本科院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宗旨,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这就必须要对地方就业市场做出详细的调查。鉴于此,本文以吉林省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对吉林省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查,旨在掌握用人单位对德语人才的需求情况,找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实际差距,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毕业生符合地方产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吉林省德语人才市场需求现状

1.吉林省德企的行业分布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加工制造比较发达。省会城市长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全国瞩目的汽车城,吸引了不少德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前来投资合作。根据德国工商会《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目录》的数据显示,吉林省有50余家德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化工、贸易等行业,其中汽车行业为绝对主力,共包括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27家德资企业。

2.德语人才招聘广告分析

德资企业的招聘信息可以反映出德语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对百度招聘、智联、58同城等网站的招聘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对岗位分布、学历、证书、德语、工作经验、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获取市场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统计显示,德语招聘岗位以翻译、销售、教育培训为主。

学历要求:明确注明本科学历的招聘单位占总数的60%。其余要求大专学历或未明确规定学历要求。

证书要求:16%的德资企业要求德语专四证书,4%的企业要求德语专八证书,其余80%的企业并没有明确要求证书。

德语能力的要求:应聘者需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36%的德资企业强调了听说能力突出,20%的企业强调了德语及中文写作能力突出。

经验要求:德资企业注重留学背景和工作经验。32%的企业明确表示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20%的企业期望应聘者有德国留学或工作经历。个别企业表示优先考虑学生干部及党员。

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职位描述看出,企业期望应聘者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诚信正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精神,一些岗位还要求能熟练使用办公室软件,英语水平良好,能够接受加班和出差。

综上所述,吉林省的德语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其中翻译人才需求量最大。总的来看,企业对应聘者的德语水平、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德语听说能力要突出。具备1年以上工作经验以及留学背景优先。另外,企业对德语毕业生的责任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也尤为关注。

二、德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根据对吉林省德语人才市场的调查研究,笔者对地方本科院校德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科融合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学和文学的范畴,而是涉及到经济、商务、汽车、旅游等多个领域,德语与其他学科也在不断地交叉、融合。单纯的德语语言文学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高年级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建设,比如汽车德语、科技德语、商务德语、职场德语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德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选修专业方向课程,掌握行业相关知识。

2.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为培养德语应用型人才,教材应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应实用性强。在低年级,教师应传授贴近日常生活交际、符合德国人表达习惯的德语,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在高年级,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经济、科技、时政方面的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专业选修课上,最好能使用企业内部的材料作为教材的补充,也可以请“职场人”来做讲座,传授亲身经验。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如听说法、交际法、项目教学法。

3.注重口语练习,传授德国文化

对于应聘者来说,口语是留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口语的水平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学了几年德语,还是处在哑巴德语的水平,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自信,表达困难。加强口语训练应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始终,不能因通过等级考试而“万事大吉”。本科院校应保证外教口语课的课时,大力开展德语角和二课堂活动。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不了解德国的文化,以至于在工作中时常有不必要的误会产生,比如德国人十分重视守时,而中国人则可能会提前或迟到几分钟;和德国人交流时Sie和du混着用;第一次见面时就问过于私人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传授文化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4.加大校企合作,推动合作办学

吉林省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岗位优先考虑相关工作经验,五分之一的岗位期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出国者更在少数。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比如与德资企业、翻译公司、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地方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推动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赴德国学习语言及专业课。在良好的德语环境下,学生能够很快提高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在之后的择业和就业中有较大的优势。

5.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创新实验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学校需要一批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地方本科院校应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并给予奖励。鉴于吉林省德语人才市场主要需求是翻译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重视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建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文化、商务、科技翻译教学。以项目翻译实践为手段,以团队协作为方式,培养学生管理、实施和评价翻译项目的综合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翻译职业环境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建设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校企合作和合作办学,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翻译人才创新实验区,将产学研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德语专业毕业生从根本上符合地方产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郑启南 (198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德语讲师;研究方向:商务德语,经济德语

猜你喜欢

德语吉林省应用型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