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上推到了6000年前

2015-01-02李婉玲

茶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河姆渡余姚山茶

本刊记者 李婉玲

植物根须遗存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召开关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所提供的消息,这两家研究机构日前向社会正式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由此,这两家研究机构宣称: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可由过去认为的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1973年,在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一些堆积在古村落干栏式房屋附近的樟科植物叶片,并被认定为原始茶遗物。2004年,考古工作者又在田螺山遗址中,发现了位于干栏式木构房屋附近的两大片原生于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而且其中一片的周围有明显的人工开挖的浅土坑,并伴随一些碎陶片。结果表明,这些树根均为山茶属的同种植物。并认为这些树根的显微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可以初定为茶树。

2008年12月,部分树根和浸泡树根的水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化学检测,经色谱检测,树根和水液虽然多次换水浸泡,但是都检出有茶氨酸。

2011年5月12日在考古现场提取了出土树根样本,同时在田螺山遗址周围再次挖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进行色谱检测。测定结果表明:田螺山遗址出土树根中有的茶氨酸含量达1493微克/克,接近活体茶树主根1881微克/克,而茶树的近缘植物山茶、油茶和茶梅中的茶氨酸含量极微,由此断定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些树根是茶树根。

针对以上综合分析和鉴定结果,2015年3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在杭州召开“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论证会”,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考古学和茶学研究专家关于田螺山遗址出土山茶属树根遗存的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终形成了以下意见: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三批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距今达6000年左右。余姚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猜你喜欢

河姆渡余姚山茶
点燃七千年的篝火余姚持续锻造河姆渡“文化印记”
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与红山茶组10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红山茶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山茶梅花图》
宁波风物志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