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2015-01-02徐鹏张颖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当代经济管理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徐鹏 张颖(、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刍议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徐鹏1张颖2
(1、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构建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关于就业问题重要论述的实现途径之一,是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体现。现行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存有一些问题,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正常成功就业。只有有针对性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健康长效发展,真正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帮助大学生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成功就业。

新常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每年增加20—30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末我国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如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本,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于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科学内涵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就业工作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忽视了服务和教育的职能;就业指导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廉政教育以及择业心理、适应社会的引导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新常态的要求。

3、就业指导服务的方法陈旧、手段落后

就业指导服务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普遍需要,还要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灌输”,例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真实需求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更谈不上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乃至地区、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索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4、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实效性不强,设置的专业领域与社会需求脱节

全国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授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还没有有机地融入到高校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中,很少涉及到学生的专业领域,只是一种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的传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忽视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需求,高校虽然对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高校的改革和对专业的调整并未完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造成了高校课程设置与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伴随而来的就是有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面窄、需求量小,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二、构建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举措

当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主要是“学校就业

1、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化、职业化、专门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目前来说,各高校具体负责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是由本校学生工作部门、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兼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专门化的培训和实践,没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心理学、就业咨询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对求职心理辅导、职业倾向度测试、求职技巧指导、创业指导等专业领域缺乏了解,其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他们也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准则以及职责、权利和利益的划分等,相应的办公条件明显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因此不能全面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另外,就业工作管理机构应该处于就业体系的中心地位,然而实际上其部门建设薄弱,地位不高,缺乏对全校就业指导的调控力。

2、就业指导服务的职能单一,教授内容匮乏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比较单一,内容过于狭窄,普遍做法是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指导中心+院系就业辅导员”的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就业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从目前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来看,亟需构建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这种全新的体系应该既是一项学生工作,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体系里,就业指导人员是由学校领导、就业中心的专任工作者、院系的专兼职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组成,各类就业指导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

1、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管理体制

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一把手”负责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在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制定详尽的就业指导工作规划及考评机制。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在人力、物力、经费方面加大投入,增强就业指导部门对全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控力。各院系也要对各自院系的就业指导加强领导,在校级就业指导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院系特点的就业指导规划,负责落实本院系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其次,建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协调体制,学校统领全局、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该协调体制主要目的是加强就业指导部门对全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控力,积极推进落实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与其他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横向合作,极大延伸就业指导工作服务触角,建立通畅的沟通反馈渠道,提高部门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部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实施全程化的指导

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门学科,要保证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门化甚至专家型的队伍,专职、专长、专注于就业指导教育。目前高校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兼任就业指导的做法,虽能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但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学生对就业指导日益增长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既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指导老师作基本保证,又保留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有效做法,同时可利用“就业指导认证”、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与探讨、参观学习企事业单位等制度,不断提高兼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建设的目的。

3、密切联系市场需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第一,就业政策指导。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就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各类就业实习、就业见习基地,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与用人单位、校友企业建立共建和合作关系,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用人单位对学校、学院、专业、学生的了解,加强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性,还为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第三,对大学生进行实用就业技巧的指导。用人单位是根据“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招聘,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招聘所需人才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指导大学生来掌握面试的一些技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让毕业生提前做好准备,包括自荐的技巧、面试的技巧、求职礼仪等。

4、强化就业服务意识,突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个性化指导是指在普遍指导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个性特质、潜能、优势、就业偏好和心理倾向的不同,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它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须要学会运用心理测量、职业能力测验和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测评等一系列现代职业指导的理论、方法、手段和量表等,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竞争和挑战。同时,就业指导工作逐渐从管理为主转变到以服务为主,逐渐从为全体学生就业指导为主转变到注重对个体的尊重和培养,开展广泛的就业信息发布、深入的就业咨询、深度的职业测评、全面的择业指导、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就业指导的应用之意。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现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中指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这为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做法。因此,高校应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为指针,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认真研究好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做好就业工作的新途径,大力完善好、实施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和满意度,才能真正帮助到大学生应对好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成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这在新常态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刘配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责任编辑:徐悦)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