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义地图看“悠”词义的演变及其在合肥方言中的词义现状

2015-01-01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义项例子词义

陈 浩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363000)

作为一种以绘图方式分析语言现象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语义地图”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了语言学界诸多学者的关注。它最早是由Anderson,Lloyd B.于1982年提出的[1],后又经香港大学的张敏先生传入国内。张敏先生对语义地图模型的定义是“表征语言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关联模式的差异与共性的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2](P48-56)。张敏先生认为语义地图理论不仅可以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用于汉语内部的方言比较。受到张敏先生的启发,国内的相关语言学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学习分析,开始尝试将这一理论用到汉语与其他语言,汉语内部方言的比较研究之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语义地图理论的早期研究对象大多是跨语言的虚词或是语法形式,实词的研究比较少。但随着语义地图理论的逐渐成熟,一些人逐渐将目光投向跨语言、跨时代的实词研究,主要有Perrin(2007)关于属性义词“hard”的语义地图研究[3];张定关于穿戴语义实词的跨时代语义地图的研究。本文则主要是通过语义地图来分析“悠”语义的历时演变及其在合肥方言中的语义现状。

一、语义地图和概念空间

在了解什么是语义地图之前,首先应明白概念空间的定义。对于概念空间,国内学者郭锐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以一种或多种语言的多个相关语法形式(包括格式和虚词)或词语的功能或语义为材料,按照连续性原则排列在一起,并用连线和位置显示这些功能或语义间的关联关系和距离远近,由此形成的图就是概念空间。”[3]他认为概念空间的建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的功能或范畴为节点,并遵循节点的连接必须是连续的,不能断裂以及在兼顾覆盖率和准确率的同时,保证连线最少这2大原则。这些也都是概念空间在建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概念空间建立以后,便可以在上面绘制语义地图了。所谓的语义地图就是特定语言或方言的具体语法形式或者词语的词义或功能在概念空间上的分布。通过各个语义地图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语言、方言和时代中语法形式或词语的共性、个性以及它们的演变轨迹。

与其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不同,语义地图是以绘图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研究的。在为某一词语或语法形式事先构建好的概念空间中,通过画出特定语言、方言或时代的语义地图来表现这个词语或语法形式在不同语言、不同方言、不同时代中的差异。这种方法较为简洁明了,相对于纯文字的解说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以此种方式来研究词义的历史演变,更是有一目了然的效果。此外,通过对不同方言中词语语义地图的调查比较,也可以为研究词语语义在不同地区的演变状况提供参考。接下来,本文便使用语义地图理论来探讨分析“悠”词义的历时演变问题。

二、“悠”词义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

通过对文献资料及方言口语的调查,并结合《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及相关网站资料,笔者对“悠”的义项进行了统计分析。“悠”共有义项17个,分别是:1.忧思,忧伤(本义);2.长远;3.悠然;4.懒散,闲适;5.从容不迫;6.徐缓;7.众多;8.世俗,普通;9.绵延不尽;10.气息悠长;11.宽广;12.荒谬;13.飘荡,飘扬貌;14.晃动;15.无常,不定;16.甩;17.打,击。以它的义项为节点,以箭头线表示义项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悠”的概念空间。

在先秦的文献资料中,“悠”的可查义项仅有5个。笔者根据它的义项,将这个时期“悠”的语义地图在概念空间中画出(图1)。在语义地图中,可以看到此时“悠”的义项主要有1.忧思,忧伤(本义);2.长远;3.悠然;4.绵延不尽;5.飘荡,飘扬貌。具体的例子如下:

(1)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悠,臣请东解之。”(《战国策·东周策》)

(2)驱马悠悠,言至于漕。(《诗经·鄘风·载驰》)

(3)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中庸》)

(4)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

(5)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楚辞·九章·思美人》)

(6)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图1 先秦时期“悠”词义演变

在这个时期中“悠”的“忧思,忧伤”和“长远”2个义项出现的次数最多。在使用频率上,2者相当;在应用的范围上,“长远”要稍广。“长远”这一义项不仅可以表示距离上的长远,也可以表达时间上的长久。所以表示此义项的“悠”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也更加多样,如“悠久”“悠远”“悠悠”,这些为后来词语的双音节化奠定了基础。

由于先秦文献资料的数量有限,“悠”的“悠然”、“绵延不尽”和“飘荡,飘扬貌”3个义项的例子在文献中仅各找到1例,而其他2个义项在这个时期的具体使用情况笔者暂不了解,但“悠然”这个义项笔者可以确定其在“悠”的语义中是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结合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悠”字出现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悠”的“悠然”义项在那时也是很少出现的。并且在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内,“悠然”这一义项也并未得到发展。从这些情况来看,先秦时期“悠然”义项的使用频率是比较低的。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悠”的词义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这个时期的语义地图(图2)中可以看到“悠”的义项中增添了从“长远”义中引申出来的“众多”“宽广”义以及再引申出来的“懒散,闲适”和“世俗,普通”义。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这些新义项的例子有:

(1)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于桑间,钧龙章于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也!(《抱朴子·尚博卷》)

(2)今三方鼎踌,九有未义,悠悠四海,婴丁祸败,嗟道义之沈塞,愍生民之颠沛,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三国志·吴书》)

(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世说新语》)

(4)王夫人曰:“刘右嫔之言备说幽显宿命,尔可心自知之,勿示凡俗悠之人。”(《周氏冥通》)

图2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悠”词义演变

在此时期,“悠”的“众多”义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所获得的23条有“悠”字出现的语料中,表“众多”义的占了7例,而由其引申而来的“普通,世俗”义占了4例。与先秦时期“悠然”和“长远”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他义项可查找到的相关例证则较少,“悠然”“宽广”“飘荡,飘扬貌”和“懒散,闲适”这些义项的例证仅各找到1个,而在先秦时期出现的“绵延无尽”的义项更是无例可寻。所以在绘制这个时期的语义地图时,笔者将“绵延无尽”这一义项暂时摈弃在外。

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着“通假字”这一特殊的词语使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借字往往表达的是本字的义项。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材料中,“悠”也有这样的情况,即“悠”与“鯈”相通,表“漆黑、幽暗”之义。如:

“郁郁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時复旋。”(《华阳陶先生墓志铭》)

(三)唐宋时期

到了唐宋时期,“悠”又出现了新的义项,包括从“飘荡,飘扬貌”义项中引申出来的“无常,不定”义;在先秦时期出现过的“绵延无尽”义;以及从其引申出来的“气息悠长”义。这个时期“悠”的语义地图如图3。上述这些新义项的例子如下:

(1)运命满悠悠,人生浪聒聒。(《宋诗一百·运命满悠悠》)

(2)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全唐诗·懊恼曲》)

(3)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王维 《秋夜独坐》)

除了上面所列的新义项,先前2个时期中例证较少的义项在唐宋的文献材料中也有了新的发现,如表示“懒散、闲适”的例子有:

(1)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六祖坛经》)

表示“宽广、广阔”的例子有:

(1)顿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须自修。今报世间学道者,不于此见大悠悠。(《六祖坛经》)

(2)赵州勘破婆子,叶落便合知秋。天下几多禅客,五湖四海悠悠。(《禅林僧宝·慈明禅师》)

表示“悠然”之义的例子有: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宋诗一百·村行》)

与前2个时期仅有几个义项占主导地位的词义情况不同,唐宋时期“悠”语义的表达更加多样,义项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比较复杂。“忧思”“长远”的主导地位虽然已经不在,但它们的生命力依然很顽强,在文献资料中也不乏表达它们的例句。

图3 唐宋时期“悠”词义演变

(1)悠悠度今日,今夜谁能保?语你愚痴人,急修未来道(《禅林僧宝·仰山伟禅师王梵志诗·虚沾一百年》)

(2)下官咏曰:“人去悠悠隔两天,不审迢迢度几年?纵使身游万里外,终归意在十娘边。”(《游仙窟》)

(3)癸未,御史中丞卢损等进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编为三十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

(四)元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悠”的义项又有了新的变化。它的语义中增添了从“懒散,闲适”义引申出来的“从容不迫”义;从“悠然”义中引申出来的“徐缓”义;从“飘扬,飘荡貌”义中引申出来的“晃动”义;从“长远”义引申出来的“荒谬”义以及通过“晃动”义再引申出来的“甩”义(图4)。至此,“悠”义项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化。这个时期有关“悠”新义项的例子有这些:

(1)听安老爷这等说,便道:“喂!你悠着点儿,老头子!我一个出家人,不当家花拉的,你叫我那儿养小子去呀?”(《儿女英雄传》)

(2)一面说,一面取出一瓶药水,去了塞口,对准他的鼻观,须臾药气冲入,贾希仙悠悠的醒转。(《痴人说梦记》)

(3)前几日到后花园回来,悠悠漾漾的,著鬼著魅一般,俺已疑惑了。(《牡丹亭》)

(4)异史氏曰:“闭门一笑,与佛家顿悟时何殊间哉!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宁非悠悠!”(《聊斋志异》)

(5)且说那女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头碌碡单撒手儿提了起来,向着张三、李四说道:“你们两个也别闲着,把这石头上的土给我指落净了。”(《儿女英雄传》)

在这些新的义项中,由“长远”引申出来的“荒谬”义并不是在元明清时期凭空产生的,早在先秦时期“悠”就有类似表示“荒谬”义的例子。如: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庄子》)

这句话里的“悠”实际上表示的是“悠远”之义,和“谬”连在一起形容学说的荒诞虚空。“谬悠”中“悠”的义项就带着“荒诞”义的色彩。可见元明清时期“悠”的“荒谬”义项并不是无据可考的。

此外,在这个时期,“悠”作为通假字出现的例子有2个。在句子中,“悠”通“鯈”,表示“漆黑、幽暗”的意思。

(1)九齿钯,光耀耀,双环响亮;一条棒,黑悠悠,两手飞腾。(《西游记》)

(2)“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西游记》)

三、合肥方言中“悠”的语义现状

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悠”义项的使用与封存情况根据地区的不同也有所差异。有的义项在一种方言中可能被保留,而在另一种方言中则被封存不用。有的义项在一种方言中可能不见踪影,而在另一种方言中却被很好地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接下来,笔者主要通过比较普通话和合肥方言中“悠”的语义地图来分析“悠”在合肥方言中的语义现状。

从普通话的语义地图(图5)中可以看到,在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悠”的义项主要保留了“长远”“飘扬,飘荡貌”“悠然”“晃动”等7条。使用这些义项的例句有:

(1)“忽然一声悠长的汽笛,惨厉地叫了起来。”(冰心《我的邻居》)

图4 元明清时期“悠”词义演变

图5 “悠”的词义演变地图

(2)“风平浪静的日子,如果海上飘来一阵悠扬的笛音,人们准知道这是宋福扬帆回来了。”(杨朔《渔笛》)

(3)“小船一晃悠,小于只觉得那大海和天空翻了个身儿。”(峻青《海啸》)

(4)“更使我诧异的是,风雪压迫得人口也张不开,而那个旷野里的人,却悠然自得地唱呀唱的。”(汶石《风雪之夜》)

(5)疗养院坐落在风景区九溪口,倚屏风山,临钱塘江,清晨凭窗便可见悠悠江水东去。(王朔《空中小姐》)

(6)她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走了出去。

(7)我说老王,你可悠着点走,别摔了。

而相对于普通话来说,合肥方言中“悠”的义项又多了2条,它们是“甩”和“打,击”义。这2个义项多出现在合肥方言的口语之中,其中义项“甩”是从元明清时期就保留下来的。与“晃动”义项里的物体左右运动的方向不同,这一义项还包括使物体向上的运动倾向。在合肥方言中,这样的例子有:

(1)小明,不要把棍子悠来悠去的,打到人怎么办?

(2)你帮我把钥匙悠上来。

(3)小兰,把洗面奶悠过来给我。

在这些例子中,“悠”表示的都是“甩”的意思。其中例(1)中的“悠”主要指的是左右甩动,在动的幅度和力度上要大于“摇动”。而例(2)中的“悠”则有向上甩、向上扔的意思。这个动作是要瞄准一个方向,然后将东西扔上去,它是使物体向上运动的。而例(3)则是使物体进行抛物线运动轨迹的位移,是平行方向的物体运动。

而至于从“甩”引申出来的“打,击”义项,在合肥方言中是这样表现的。

(1)你不要把皮带甩来甩去的,悠到人怎么办?

(2)你再敢跟我顶嘴,小心我一巴掌悠死你!

“悠”在这些例子中表示的都是“打,击”的意思。这是从义项“甩”中引申出来的,也是“悠”的词义在合肥方言中的新发展。

通过语义地图,笔者将普通话和合肥方言中“悠”的义项进行了对比,并对从中发现的特殊之处加以分析。“悠”在合肥方言中保留了“甩”的义项并引申出“打,击”义,这种情况通过语义地图被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四、结语

语义地图是一种直观的研究方法,它的优点是通过绘图方式将不同语言、方言、时代的词语或语法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还不甚成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它需要进行更多研究角度与研究对象方面的探索。也只有经过不同的尝试和不断地努力后,我们才能将这一研究理论更好、更广地应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之中。

[1]曹晋.语义地图理论及方法[J].语文研究,2012(2):3-6.

[2]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42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郭锐.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途径[J].对外汉语研究,2012(0):96-128.

猜你喜欢

义项例子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字意与词义
商界求生
Enhanced Precision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