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文献综述

2015-01-01吴怀琴安徽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4期
关键词:劳动力因素农业

吴怀琴/安徽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文献综述

吴怀琴/安徽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中国复杂的国情变化,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多角度有特色地进行归纳,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地定性评价。

劳动力转移;收入;行政因素;综述

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扩大,异地就业的比例逐渐超过本乡内就业的比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少数沿海经济开发区,出现了全方位的流动。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对劳动力转移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再针对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的影响进行简要评述。

关于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评价:

一、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促使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条件。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是各部门经济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乔根森(D.Jorgenson,1961)认为,技术的进步引起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带来粮食的增长,如果粮食的供给充裕,则人口的增长将会达到一个生理上的上限。当粮食的生产超过这个上限时,就出现了农业剩余,这时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刘易斯(Lewis,1954)在1954年曾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本质上也是支持着前面的观点,特点是明确地指出了,生产率对劳动转移的影响作用。它认为一端是存在大量边际生产率近于零的劳动力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端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因此出现农业向工业转移的现象。费景汉和拉尼斯(FeiandRanis,1961)他们对刘易斯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更加细化一点,他们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包括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大于零小于不变制度工资这样两部分。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转移的现象来分析,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除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还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比例还在逐渐上升。所以二元结构理论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我国国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根本原理还是具有本质的类似性的。劳动力转移具有从劳动生产率低向高转移的特征。

二、收入差异,促使劳动力转移

很多学者认为收入差异是引起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有的学者则从预期收入、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的角度去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托达罗(M.Todaro,1969)[1]则从预期收入的角度去解释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他认为农村劳动力之所以会向城市转移的原因,转移决策是根据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不是仅仅根据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作出的。伊斯特林(RichardEasterlin)从相对收入差距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他提出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下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其基本观点是,相对收入决定人们的行为[2]。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否不仅取决于他们在城乡之间预期收入的差距,还取决于他们在家乡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迁移后按照当地的生活标准所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的变化[3]。显然,很多学者都能认为收入差距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并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因素。童玉芬(2010)[4]曾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异地转移,但同时就地转移劳动力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指宏观政策,在我国主要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户籍制度等。它对劳动力转移来说一把双刃剑(既是动力又是阻力),Wang和Zuo早在1989年做过研究,一方面,促进劳动力转移(蔡昉、王德文,2003)[5]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导致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蔡昉,1995)[6]改革开放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则为这种转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另一方面,阻碍劳动力转移,这方面很多学者都做了研究,一是王美艳(2005)[7]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每小时工资差异的43%是由于户籍制度和其它歧视所导致。因此,农民会将家庭劳动力一部分用于家庭农业,另一部分用于非农业活动以获取更高的收入。Rozelle等(1999)[8]利用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将存在于农村的制度障碍(公粮、社会保障、自由租赁土地和非正规的信用市场)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发现公粮的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租赁市场和非正规信用市场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正面影响。宏观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至少,在当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还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宏观政策的指挥棒的作用,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在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宏观政策的应用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而做出适当地调整,才能更好地指导经济地增长,解决社会问题。

四、劳动力自身因素

(一)经济人的理性决策

哈里斯(R.Ariss,1970)[9]拓展了托达罗观点,假设城市就业工资率是既定外生变量,城乡劳动力市场结算工资取决于市场供需,农民转移与否完全是个人理性决策的结果。当然无独有偶,舒尔茨(W.Schults,1964)[10]也认为农民在面对成本、收益和风险时是最理性的,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力资本投资重要途径。沙斯特德(Sjaastad,1962)[11]发表的《劳动力迁移的成本与收益》经典论文,阐述了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成本与收益,开创劳动力转移的新古典主义方法的研究范式。将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关系引入研究。假定转移没有任何障碍,劳动市场信息充分,当事人会进行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选择活动,进而构建个人理性决策的微观劳动力转移模型。

斯塔克(O.Stark,1991)提出过“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TheNewEconom icsofLaborMigration),认为迁移的动机不仅来自于城乡两地的收入差距,而且也来自于其他一些个人和家庭的因素。将迁移视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群体(例如家庭和家族)的决策。个人参与迁移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在于降低因市场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即家庭成员个人的迁移可以被视为家庭为应付收入的不稳定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贝克尔认为家庭跟其他理性的经济人一样,每天都要进行投入与产出相比较的生产决策,合理地分配以试图达到最佳组合,以求得家庭成员在收入和时间的双重约束下获取最大的满足,实现家庭生产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面笔者就从劳动力的几个主要的自身因素来分析对劳动力转移影响情况。

(二)年龄、性别及婚姻因素。

赵耀辉(1997)认为,年龄、性别差异等在农村非农产业和外出就业选择中有显著影响。年轻人转移意愿强烈,年龄较大者则相反。严善平(2004)运用Rogers人口迁移模型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女性在地区之间流动的发生年龄比男性早,但持续发生的年龄段却比男性短得多,同时(钟钰,蓝海涛.2009)中国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且,农村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和女性比例增加趋势,而且年幼子女随父母迁移的现象不明显,我国前劳力对迁移率的贡献比其它国家小得多。Hare(1999)发现,人均生产性资本对劳动力迁移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人均生产性资本增加基于宏观视角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使迁移持续时间增加。关于年龄与劳动力迁移概率的关系,H are(1999)发现,16~25岁和26~35岁两个年龄段的人最有可能迁移;Zhao(1999)的研究表明,劳动力迁移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因为年龄大的人迁移时产生的心理成本较大。

(三)心理因素

早期的行为学派沃泊特(Wolpert,1965)提出的“地方效用”,就是一个主观评价的概念,个人对某个地方的满意程度,通常愿意向地方效用高的区域迁移。(胡枫,2007)[12]曾在文献中指出农村的外出务工劳动力主要靠“三缘”关系“血缘、人缘、地缘”向外转移,由有关部门组织外出所占的比例较小。这是因为在输入地形成的移民网络能够减少寻找工作的信息成本、心理成本以及失业的可能性,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Rozelle等,1999)蔡(1997)[13]在一项对济南市民工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民工中有75%以上是通过老乡或亲戚帮助找到进城后第一份工作的。其它的研究文献也有类似的结论。

五、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的一些因素以外,在中国引起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程名望(2006)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递归方法和推拉理论所建立的模型表明,城镇拉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并用经验数据验证了该结论。程名望、史清华(2007)[14]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城市服务业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而刘志忠等(2007)运用1996~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民营非农业部门的出口贸易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由于国情不同,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与西方并不一样,学者们早已意识到,简单利用西方的理论模型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例如像交通便捷度、服务设施、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医疗设施等,也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当然在这方面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充分,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六、评论

张乐[15]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需要从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提高留守人员生产效率;其次,农业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土地耕作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第三,由于转移的多是劳动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从而引起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当然同时大量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也会使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素质降低。当然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通过农业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来进行弥补的;其次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笔者认为研究劳动力转移问题,还应继续关注下面两种现象的探讨:第一,关于劳动力回流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作了一点研究,但是研究的不深刻。第二,根据前面提到的农村未来剩余劳动力的庞大数据可判断,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必然产生非农产业的就业压力,出现大量的失业现象,这种现象在2015年经济增长下滑时期,已经慢慢凸显出来,也应该成为研究的内容。第三,农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同时将引进劳动力质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素质的降低,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从而进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1]Todaro,M.P.:AM odelforL aborM igrationandU rbanUnemp loymentinLessDevelopedCountries[J],AmericanEconom icReview,59(1):138-148,1969.

[2]DianeJ.Macunoxich.AConversationwithRichardEas terlin[J]. JournalofPopu lationEconom ics,1997,10:119-136.

[3]O.StarkandJ.E.Taylor.M igrationIncentives,M igrationTypes:TheRo leofRelativeDeprivation[J].TheEconom icJournal,1991,9:1163-1178.

[4]童玉芬.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过程分析[J].人口研究,2010,05:68-75.

[5]蔡昉,王德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Z1:59-64.

[6]蔡昉.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成因、趋势与政策[J].中国人口科学,1995,06:8-16.

[7]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05:36-46+205.

[8]Rozelle,Sc ott,LiGuo,M inggaoShen,AmeliaHughart,JohnGiles,1999,“LeavingChina’sFa rms:SurveyResultso fNewPathsandRemainingHurd lestoRura lM igration,”TheChinaQuarterly,1999,No.158,367-393.

[9]Harris,J.R.andTodaro,M.P.:M igration,Unem ploym entandDevelopment[J]:ATwo-sectorAnalysis,AmericanEconom ic

Review,60(1):126-142,1970.

[10]Schultz,T.:TheEconomicOrganizationofAgriculture,NewYork:M cGraw-H ill,1953.

[11]Larry.A.Sjaastad.Thec∞曲andreturnsofhumanm igration[J].Journalo fPolitical

Economy70s,1962.

[12]胡枫.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7,01:207-212.

[13]蔡昉.迁移决策中的家庭角色和性别特征[J].人口研究,1997,02:7-12.

[14]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学家》2007年第5期

[15]张乐.广东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分析[J].南方农村,2011,6:70-75.

猜你喜欢

劳动力因素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