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2014-12-30何真

中学生天地(B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威尔读书会读书

何真

如果心情足够平静,今天我跟中学生朋友们谈谈死亡如何?

2007年深秋的一个寻常日子,美国斯隆-凯特琳纪念医院门诊中心的候诊室里,图书编辑威尔·施瓦尔贝陪着母亲前来就诊。一个两人之间最为常见的话题,“最近你在看什么书?”读书会就这么简单地开始了。

事后,威尔回忆,候诊室里的咖啡非常难喝,热巧克力更是糟糕。但是,如果按下“摩卡”的神奇按钮,滋味却妙不可言。斯隆-凯特琳纪念医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这里似乎总有办法让人们感到舒适,体会美好。威尔就啜饮着这里妙不可言的摩卡,首次与母亲共同面对她罹患胰腺癌、命不久矣的事实。

从这天开始,母亲用一个漫不经心的开头,与威尔展开了一段奇特的生命旅程。母亲一边对抗癌症,一边与正处于事业攀升期的儿子共同分享人生的感悟。而分享的方法是读一本本小书,然后交流。在她终于不舍地离开人世之后,威尔把这段不寻常的日子记录下来,成为一本作品,既有读书的心得,也交织着母亲生命最后时光里的人生态度,这就是《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美国亚马逊2012年的年度好书,它是发生在寻常人身上的寻常故事,没有什么曲折辗转,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喜怒悲欢。母亲的结局在开始就已注定,没有什么奇迹逆转。就像我们自己的人生,对于许多事情,你最终的选择唯有接受而已。但是平凡并不会掩埋人生本该有的色彩,母亲接受最终的结果,却选择了一条从容、体面、有尊严的方式——读书。这种选择,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所能做到的并不仅仅是“接受而已”。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每次见面,母亲都会提起一本最近正在读的小书,然后母子各有各忙,余暇时把书读完。下次见面,分享读书的体会。两人“读书会”的书目里,既有《七十空性论》这样深邃的哲学著作,也有《霍比特人》这类激动人心的小说。威尔·施瓦尔贝不是用读书的方式,陪一个生命垂危的亲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相反的,母亲要做的正是无视死神的存在,继续用书籍浇灌生命,继续生长。

当然,读书会不是母亲患癌症后的一时兴起。阅读是一个习惯,母亲从她的长辈那里继承而来,又传授给自己儿子的终生习惯,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崇尚自由、独立的美国,读书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如果关注整个家庭精神世界的协调,读书可谓必不可少。

仔细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不难察觉,作者威尔身处其中的家庭,像无数美国家庭一样,几十年来其实“危机四伏”:父亲和母亲拥有截然不同又各自坚定的宗教信仰、50年的生活已令夫妻之间的爱情演变为相互无视。长子和母亲一样固执,导致他们间的矛盾只能通过大动干戈来解决。作者和小妹都是同性恋,一度让父母难以接受,母亲最终选择理智接纳而父亲更多的是在逃避。我希望夸大了冲突的程度,但是透过作者的字里行间并不隐蔽的情绪流转,不难看出这些矛盾是植根在情感深处,并且是这些亲人们并不否认的事实。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恰恰是作者的母亲。

在读书会的交流中,母亲的人生脉络一步步清晰起来。她名叫玛丽·安,生于1934年,20世纪50年代在纽约上东区一所著名的女子学校上中学。那个年代,关于女人在社会上应该有怎样的定位,整个社会观念还是非常消极的。可是,校长告诉玛丽·安,除了结婚生子,人生还可以更美好,你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这个观念改变了母亲的一生。她成为美国独立女性里最具代表性的那一类人。

她精神力量极其强大,一生又有那么多的目标要完成,因此对项目(本质上她把个人事业、陪伴伴侣和扶助子女都视为“项目”,在女校阶段已成为她的人生目标)的管理和推进执着到苛刻;她敢作敢为又大公无私,全书当中我没有看到一次母亲按照别人而非自己的意志作最终决定,而决策的基础是否会对世界对人类有益,家人的感受虽然不至于微不足道,至少在母亲心灵的天平中是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承担”和“勇气”是母亲终身的信条,承受责任往往意味着付出代价(某些个人私利和家庭安乐),勇气更是直指人心,在失去那些美好时,可以忧伤但绝不能懦弱,(每个成员包括孩子)必须战胜困难昂首前行。我不知道不同的人会怎么判断,反正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母亲这个社会角色有更多的烟火气息,而非这样的坚硬。

当然她注定成功,不仅仅是《成长的烦恼》里麦琪那样的成功,而是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跟我们熟悉的历史上的强者又不同,她们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或历史的评价而活,她们(不止在美国)是有史以来最光辉的一代。代价就是子女的爱当中,必定夹杂着肃然起敬和不苟言笑。本质上她们没有任何肩膀可供依靠,因为自己已经成为目力所及人群中最强大的那个。

可是她们毕竟是女人,无论责任多重大,在感情层面毕竟要不断交流才能弥合,母亲的方式就是成为一名阅读者。对于她的生命个体来说,比成为阅读者更重要的是让身边的亲人也成为阅读者。所以读书(成为读者)只是入门,读后的交流才是进阶阶段。唯有这种交流才能促进理解进而和解。我相信这点是母亲维系这个家庭的终极秘密,是在女性独立运动铸就的高达50%离婚率的美国社会里,仍然谨守住那份家庭幸福的道术合体。我认同她是一名“特别”伟大的女性。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其实母亲的人生,才是威尔带着所有读者读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实现了一种“谅解”。母亲临终前,给儿子编织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恰恰是威尔最不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可见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多么缺乏了解。可是,威尔穿上了这件毛衣,并瞬间觉得自己光彩动人。全书没有刻意打动人的地方,只有这一处描述真情流露。我觉得这超越了人类的动物本能,是理性之后的更高情感,颇为动人。

威尔谅解了母亲生命的对和错,也就明白了母亲所追求的一切,对于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她要拼命奋斗,为什么她待家人严苛对外人慈爱。了解了母亲,我们才明白今天的你我从何而来,会走向何方。不是每个子女都有威尔这种运气。

我羡慕的不止是威尔。书中提到,很多美国朋友之间会交换各自家庭的藏书。威尔甚至收获过50多年前出版的作品,可能是朋友的朋友的爷爷那辈人年轻时读过的小书,上面还有早已过世的几位老人留下的笔记等点滴印记。可见,读书会并非威尔家族的专利,而是欧美社交圈里延续许久的群体行为。读到这里我想,如果我们的民众多花点时间来看书、讨论书,我们生存的空间会不会变得稍微幸福一点点呢?

“生命可以终止,而读书不会终止。”有时间看书,我们就能够收获一点,就该知足。就以这句话作为我阅读本书的收获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威尔读书会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威尔森林的骗子大叔
最佳男演员:威尔·史密斯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