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抓”激活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

2014-12-30赵才龙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4年33期
关键词:大江班子村民

赵才龙+姚源清

一条平坦洁净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路灯耸立,农家木屋鳞次栉比。漫步其间,但见青檐灰瓦,花木成荫,亭台长廊一应俱全,篱笆古井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这是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大开田村“四抓”之后的村容村貌。作为麻江县最偏远、贫困的行政村之一,近年来,大开田村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倾心关怀和帮助下,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帮促聚合力、抓产业促发展、抓管理促和谐“四抓”措施,后发赶超,实现了组织变强、村庄变美、村民变富、管理变好的成功转型。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一定要让村‘两委班子变得更有活力,更好地带领村民彻底摆脱‘四最问题。”2013年12月,在大开田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落幕之际,新任支书孙大江就向新班子成员表达了决心。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大开田村村委班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事件不断。“基层组织最软弱涣散、村民最贫穷落后、环境最脏乱差、社会最不和谐”——麻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顾华业曾用“四最”概括大开田村的状况。2012年,大开田村被麻江县委、县政府列为“软弱涣散”基层组织进行重点整顿。

整顿大开田村,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是核心,尤其是建立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干队伍,对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12年1月,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坝芒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建江被选派到大开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到任后,陈建江一方面狠抓班子建设,大力整顿支部内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村支两委的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通过发挥党员和村干的带头示范作用,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此同时,着力发现培养接班人,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自此,大开田村村支“两委”工作步入正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村班子风气的转变,逐渐让一批进取意识强的村民看到了希望,这其中就包括外出打工的原村文书孙大江。“以前村‘两委班子思想分散、人心不齐,连开个会都很困难,就更不用说办什么事情了。”孙大江坦言,过去村干的不团结曾让自己一度感到心灰意冷,正是村班子风气的转变,才让自己对大开田村的未来充满信心。2013年,大开田村通过选举重新组建的以孙大江为班长的村支“两委”,成为了带动大开田村全面发展的“火车头”。

除了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外,党务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也是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重要内容。据孙大江介绍,凡村级财务或涉及扶贫、民政救济、良种补贴等涉农资金的评定、发放以及群众关心主动提出要求公示的事项,在不违反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及时公开。

“起初,有群众对支书家的建房资金表示怀疑,但经过财务公开之后,大家都消除了疑虑。”大开田村副主任孙德富表示,党务村务公开的长效制度不仅让群众心中亮堂,而且也使村“两委”班子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美村容村貌更美精神风貌

“以前村民的柴草都是乱堆乱放,路边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进村都要踮着脚尖,很多人连走亲戚都不愿意来。现在村里不仅卫生变好了,而且还硬化了通户路,安装了路灯,就连晚上出行也都不用打手电筒了。”追昔抚今,79岁的老党员刘官印感慨良多。

大开田村这一变化,既得益于麻江县示范村项目建设的启动,也是该村“抓帮促聚合力”的实施成果。今年4月,麻江县委、县政府把大开田村确定为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通过整合县财政、文体广电、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完成111户民房风貌改造,2540米通户道路硬化,26米拦水河堤、106米排污沟渠、4个消防池、8个垃圾池的新建,以及134盏太阳能路灯、40米围墙宣传栏、1个篮球场、3口水井的改造工程。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让大开田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们的精神风貌也是焕然一新。“‘叫我打扫门前路,不如上山做活路曾是这个村最有名的顺口溜,但通过两个多月的村容整治行动,村民主动投工投劳,极大地凝聚了合力,美丽乡村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大开田村驻村干部刘蓉珠表示。

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帮促聚合力改善基础设施只是前提,为进一步破除大开田村积习已久的“懒、散、赌”不良风气,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村支“两委”决定趁热打铁,以村容村貌建设为契机,在村民中创新推行“七户联诚”制度(即以七户为一个小组单位,通过自由组合、相互牵制、民主推荐小组长等方式,建立以村民为主体,内容涵盖计生、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精神文明等多个方面的村民诚信监督机制)。

在大开田村上龙井组,记者看到,村寨内每隔五十米远便放置有可移动垃圾箱,上面分别标注小组长在内的七户村民姓名及对应值日日期,而在村委会门口的公示栏上,村民的名下也悬挂着一张张绿、红、黄牌。

“绿牌是代表卫生状况好,红牌是中,黄牌则是差。”村副主任孙德富告诉记者,卫生管理制度是“七户联诚”模式最直接的体现。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村“两委”还专门成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小组,对村民的卫生和诚信状况进行检查督促、挂牌公示,并依据公示结果在惠民政策上予以倾斜。“公路上的牛粪曾经最让人头疼,但现在养牛的人家都会用撮箕撮走。”

自“七户联诚”监督机制实施以来,村民们严守承诺、相互监督、互助诚信,顺利实现了环境卫生、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大变身”。如今的大开田,孩子们可以在健身场尽情玩耍,年轻人可以相约篮球赛事,老年人可以在寨门口的休闲凉亭内共话家常,乐有其所,一派和谐。

因地制宜 产业致富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得靠产业支撑,要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力,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产业致富是硬道理。

作为麻江县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开田的产业发展条件似乎极为有限——首先,距离县城45公里,又属高海拔、寒冷地带,素有“麻江青藏高原”、坝芒“小西藏”之称;其次,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农业耕种只能自给自足。经济发展长期落后,许多村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如何帮助群众增收,把“苦寒之地”变成致富宝地?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作出了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受高山生态环境和冷凉气候的影响,过去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因此我们决定推广种植冷凉蔬菜和高山经济作物。”孙大江说。在得到县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后,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很快成立工作小组,引导群众种植黄瓜、莴笋、辣椒、豇豆、白菜等破季节蔬菜,种植规模100余亩。此外,在原有基础上扩增茶园200余亩,建成红豆杉、黄柏特种经济苗木基地育苗20万余株。

除了种植业,村“两委”还积极培育群众发展养殖业。“娃娃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很难养活,幸好我们这有清凉的上龙井水。”作为大开田村的养羊大户,村民谭大奎将卖羊赚到的6万多元用于养殖娃娃鱼,现在规模已达34尾。据统计,大开田村现有娃娃鱼养殖户8户,养殖娃娃鱼500余尾;竹鼠养殖户3户,存栏竹鼠200余对;山羊养殖户5户,存栏山羊316只;养牛专业户2户,每户存栏15头以上。

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开田村村民的增收渠道得以拓宽,人均收入突破了4000元。“依托地方资源,我们至少还可以走出几条路子。”孙大江告诉记者,今年10月,村里的党员和村干还就此开过一个小会,共同探讨大开田村未来的发展。

“山上的毛竹、刺竹太多了,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应该办一个竹器加工厂”、“本地薄壳核桃现在在市场上卖到6角钱一个,有必要扩大种植规模”、“大开田村是斗篷山省级森林公园保护区域,又有龙头岩,很有发展旅游潜力……”

讨论会上,代表们集思广益,踊跃发言,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基层党组织,正带领着大开田村向致富的道路阔步前行。 (赵才龙工作单位:麻江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大江班子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吃货女友的套路
大江和堤岸
试论如何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网格员进“班子”
团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