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30年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2014-12-27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辽宁抚顺113006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抚顺雷暴年际

刘 飞,侯 波,马 健 (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辽宁抚顺113006)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1]。雷电灾害被确定为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抚顺地处长白山脉西侧,东部为山区,西部为丘陵或平原,河流、山脉多为东西走向,由于太阳辐射使地面、近地面层迅速升温,当有强冷空气活动时,迎风坡抬升、山谷河流等特殊地形作用下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易出现雷暴天气[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笔者在此对抚顺地区近30年的雷暴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雷暴活动研究提供基础性工作,对于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抚顺地区共有抚顺站、清原站、新宾站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利用3个站1984~2013年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初雷暴日、终雷暴日、平均年雷暴日、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和次数及雷暴的日、月、季节、年际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雷暴日指一天内有耳闻雷声发生,无论几次,均记为1个雷暴日;初雷暴日指一年中第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终雷暴日指一年中最后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3];年雷暴日指一年内雷暴日数的总和;雷暴月指发生过雷暴的月份;雷暴次数指有观测记录的雷暴出现的次数。

2 雷暴活动的主要特征

2.1 雷暴初终日分布特征 根据所选30年的资料统计分析(图1),抚顺地区初雷暴日一般发生于1~5月份,以4、5月为最多,最早出现于1970年1月17日,30年间1、3月均仅出现过一次,2月也仅出现过2次;终雷暴日一般发生于9~12月,以10、11月居多,最晚出现于2004年12月10日,30年间9、12月均仅出现过一次。

图1 1984~2013年抚顺地区初雷日(a)和终雷日(b)月分布情况

2.2 雷暴发生的月、季节分布特征 从抚顺地区3个气象 站1984~2013年30年间各月的雷暴日数和抚顺地区近30年各月雷暴出现次数(图2)可以看出,抚顺地区全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向两侧逐渐减少;1~12月份均有雷暴发生,尤以夏季6~8月份为最多,雷暴次数占全年的70.3%,其次为秋季9~11月份,雷暴次数占全年的15.6%,春季3~5月份雷暴次数占全年的14.0%,冬季12月份~次年2月份最少,占0.1%。这主要是因为夏季高温潮湿,大量的暖湿气流遇到弱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加上地形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局地强对流天气,因而夏季雷暴出现频率较高,冬季则是冷空气占主导地位,故极少产生雷暴[4]。

图2 1984~2013年抚顺地区三站月雷暴日数(a)和抚顺地区各月雷暴次数(b)

2.3 雷暴发生的日分布特征 为分析雷暴在一天中最易出现的时间,将一天划分成4个不同的时段,统计1984~2013年间不同月份、不同时间段雷暴出现的次数[5]。从表1可以看出,雷暴主要发生在午后,也就是14:00~20:00,所占百分比为46.4%;其次是08:00~14:00,所占百分比为21.1%;02:00~08:00和20:00~次日02:00雷暴发生的次数相当,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6.5%和16.0%。从月份上看,雷暴在不同月份、不同时间段出现的规律没有明显区别,均以14:00~20:00为最多。可见,抚顺地区下午至傍晚时段极易发生雷暴,尤其是夏季,应特别注意防范。

表1 1984~2013年抚顺地区各月不同时间段雷暴出现次数 次

2.4 平均年雷暴日的年际变化特征 对某一年3个气象站的年雷暴日取平均值,即得该年的抚顺地区平均年雷暴日[1]。从抚顺地区1984~2013年的平均年雷暴日年际变化(图3)可以看出,抚顺地区平均年雷暴日在20~44 d,但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为1986和2005年,为44 d;最少年为2007年,仅20 d;平均年雷暴日多集中在30~40 d,近9年(2005年以后)呈现总体震荡减少的趋势。

图3 1984~2013年抚顺地区平均年雷暴日年际变化

2.5 雷暴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某一站30年的雷暴日总数计算出该站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定义为年平均雷暴日数(d/a),再根据某一站30年的雷暴总次数计算出该站平均每年的雷暴次数,定义为年平均雷暴次数(次/a)。从图4可以看出,3个测站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当,年平均雷暴次数市区及抚顺县略多一些,东部山区(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略少一些。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划分,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5~40 d为多雷暴区[6],则抚顺地区均属于多雷暴区。

图4 1984~2013年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空间分布

3 结论

(1)抚顺地区初雷暴日一般发生于1~5月份,4月最多;终雷暴日一般发生于9~12月,以10月最多。

(2)近30年抚顺地区3个气象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对比,市区及抚顺县多于东部山区。

(3)抚顺地区近30年平均年雷暴日最多年44 d,最少年20 d,主要集中在30 ~40 d。

(4)抚顺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份),占全年的70.3%,冬季极少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向两侧逐渐减少。从日变化来看,主要发生在14:00~20:00。

[1]陈雷,王宁,谢勇.近50年长春地区雷暴日统计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8):159 -160,171.

[2]刘玉凤,富莎,李竹云.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J].辽宁气象,2003,19(3):16 -17.

[3]陈丽,唐云起.伊春地区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灾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104.

[4]孙丽,李志江,李岚,等.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1):59-62.

[5]何君涛,黄海智,林书壮.三亚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灾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58-160.

[6]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抚顺雷暴年际
新德里雷暴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图说抚顺琥珀(六)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与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极海冰和年际气候变化
基于M-K法对图们江干流含沙量年际变化的分析
罗甸县近50a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