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回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014-12-25张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工作面

张忠

摘要:煤矿顶板事故直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产生巨大威胁。根据某煤矿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生产状况,我们通过研究回采工作面、超前破碎顶板冒落机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发生端面冒顶的主要因素为地质因素、端面距与支护强度及人为因素采用铺金属网、架走向梁、加强职工培训及工作面顶板管理等措施,可有效的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煤矿回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控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1.矿井概况

煤矿位于安徽省滩溪县城南15公里,宿州市西北约35公里。南起百善集,北至南沱河,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含煤面积约22.5平方公里。濉阜铁路从矿区东南百善集通过,往北经青龙山转符夹线接津浦、陇海及京九等十线。宿永与濉蒙公路在百善集交汇,交通较为便利

煤矿可采煤层两层,均形成于二叠系,其中6煤全区可采,5号煤层局部可采。

矿井地质构造形态为一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的左旋“S”型复式向斜构造盆地,共发育较大断层20条,断距大于30m的4条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型(矿井北部为中等类型)。根据沉积特征及富水性,结合区域含隔水层组和木本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将本井田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含水层(组)、基岩风化带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和太原群灰岩含水层(组)。

2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2.1破碎顶板冒顶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破碎顶板多发生在断层带、褶曲、节理裂隙穿旧巷隙等地段,主要表现为顶煤或顶板强度较低,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极易断裂,有时顶板呈现为较碎块状,甚至粉末状。破碎顶板冒顶的机理及规律如下。

2.1.1由于地质变动过程中岩层受拉、挤压或受剪切力的作用将岩层切断形成断层,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使断裂面附近顶板裂隙发育、破碎,断层面间多充以粉状或泥状物,断层面比较光滑,使上、下盘间的岩石无粘结力,使顶板管理失去了规律性。

2.1.2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岩石不再能承受水平压力而出现褶曲,褶曲内的构造应力和残余应力影响到原岩应力场的分布状态,容易在背斜和向斜区域聚集大量的弹性能,引起局部冒顶。

2.1.3由于煤层受挤压作用的影响,使挤压的煤、岩层变薄,而且顶板挤压后会形成许多节理、裂隙滑动面,使顶板大多变的非常破碎,由于其单独和孤立性,容易脱落造成局部冒顶,甚至有时把支架推倒,造成大冒顶。综合机械化开采破碎顶板工作面端面冒顶是影响矿井安全、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煤矿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生产状况,分析得出发生端面冒顶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地质因素

煤与围岩的强度、节理、裂隙、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是影响顶板稳定与否的内因。断层落差越大,附近涨性构造裂隙越发达,岩性越松软,冒顶可能性也越大。

(2)端面距

顶板冒落程度用冒落范围占工作面总长的百分比表示,工作面端面距与冒落程度的关系是随着端面距的增加,冒落程度亦随之增加。

(3)工作面推进速度

工作面推进速度是影响顶板冒落程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工作面支护速度也加快,这不仅减少了支架对工作面反复支撑的次数,减少了支架对顶板的破坏,而且降低了煤与围岩的变形量,从而降低了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

(4)支架初撑力及支护强度

工作面支架平均支护强度与顶板冒落程度大致呈双曲线关系。端面冒顶事故的明显变化区间为支架工作阻力在250~300KN/m2,低于此区间,端面冒顶急剧增加,高于此区间,对端面冒顶的影响不大,因此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对于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支架的初撑力对支架的支护强度及最终支护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当确保工作面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另外,良好的支护状态会提高支架对顶板的控制能力,减少冒顶事故发生。

采煤工艺对支架的支护状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采煤工艺不当,伪倾角掌握不好,造成输送机上市下滑,支架不再垂直工作面,支架间呈台阶错茬,会影响支架的支护状态,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

(5)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工作面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工人思想麻痹、违章违纪、技术缺陷及设计缺陷,工作面冒顶事故人为原因统计分析见图1所示。从统计图中可知,提高职工素质,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是减少冒顶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途径.

图1冒顶事故人为原因统计分析图

通过对破碎顶板冒顶及片帮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煤矿现场情况及矿压观测结果,煤矿存在地质构造较复杂、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支架工作阻力不足及初撑力不能达到要求等问题,容易形成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导致顶板冒顶及煤壁片帮严重,顶板冒顶及严重的煤壁片帮又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应当在开采过程中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加强管理,保证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及工作面推进速度,在后续支架的采购中可考虑提高工作阻力及改变现有架型。

2.2破碎顶板的合理控顶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各项生产要素中,尤其是破碎顶板工作面,顶板管理作为一项关键内容被放在一切生产过程的首要位置。科学的顶板管理方法对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施工安全、质量及高产高效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破碎顶板的主要特点就是其破碎易冒落。破碎顶板允许暴露的时间较短,暴露面积小,如不进行及时支护易发生漏顶事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漏顶范围会越来越大,甚至造成较大的冒顶事故。为了防止破碎顶板发生漏垮型灾害,必须在局部冒顶发生以前就要妥善地控制住顶板为此,基于皖北矿区某煤矿的实际工程及生产条件,根据破碎顶板的冒顶机理及影响因素,防止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加强工作面地质勘探工作,在工作面同采前必须提供详细的地质说明书,包括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断层产状、褶曲和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状况、水文地质情况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2.2充分做好及时支护及超前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支架,后移输送机,可采取超前采煤机进行移架,使支架顶梁顶住煤壁,防止顶板暴露出来面得以提前支护。

2.2.3破碎顶板在进入顶梁上方时己很破碎,且在顶梁上方形成厚度不等的浮矸层,移架时浮矸从架间及端面漏下,也可造成端面冒顶扩大。对于综采、综放工作面来说,最好尽量减少梁端距,如有可能梁端距为零最好。在这种情况下,要采用临时支护的办法来控制顶板

2.2.4煤层顶板不稳定,工作面尽量选择前梁具有伸缩性能并带有护帮板的支架,采煤机通过后立即前移支架或及时打开伸缩梁和护帮板,支护刚暴露的顶板煤帮,伸出伸缩梁,最大限度缩小端面距。

2.2.5铺金属网。在支架顶梁上铺金属网,这是控制破碎顶板的有效办法。铺顶网能使破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改善顶板之功效。顶网一般铺双层。

2.2.6架走向梁、在煤壁靠顶板处掘一梁窝,将走向梁的架在支架的顶梁上端架在煤壁上,另如果煤壁容易片帮,煤壁上不适宜或不能掘梁窝,这时可靠近煤壁侧打一临时贴帮柱。

2.2.7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让支柱仍保持一定的工作阻力,使顶梁贴着顶板擦顶前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移架时顶板岩层的活动,减少由于移架而造成的顶板破坏。

3结束语

通过分析某煤矿现有破碎顶板的性质及形成机理,了解现有设备对顶板的适应性,分析现有采区布置方式、工作面参数、回采工艺对破碎顶板控制的影响;分析现有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使我们了解了煤矿顶板破碎发生的原理及成因,深刻认识到了顶板破碎的危害。对如何防止顶板破碎,加强同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几项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建议,对煤矿后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振中,王利峰.采煤工作面破碎顶板冒顶机理及影响因素[J].安徽科技,2014,09:53-54.

[2]吴跃东.回采工作面破碎顶板的支护技术及末采安全措施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13,06:146-147.

[3]张德良.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控制技术研究[J].矿业装备,2014,06:108-109.

[4]陈文云.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30-132.

猜你喜欢

工作面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自动旋转式电缆槽设计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范围分析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旋转开采理论分析与实践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旋转开采理论分析与实践
综采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下旋转回采技术研究
潘一矿1362(3)工作面优化设计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合理长度的探讨与研究
回采工作面近距离联合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