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12-25姜丽敏王运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解决对策问题

姜丽敏 王运华

摘要: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含义和意义出发,针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并积极推进了土地整理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土地整理的含义

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整理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以农用土地整理为主,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农用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农地结构;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复垦自然灾害损毁的废弃土地;道路、沟渠、林网等综合建设;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与村办企业等;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二、土地整理的意义

土地整理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是十分可观的。土地整理不仅使乡(镇)企业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居民点土地被有效利用,旧城中的废弃土地得到了整理,城市面貌得到改造,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还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集中居住,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文化共同繁荣,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二是土地开发整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建设一批土地优质、生态良好的农业区为目的,对村镇居民点坡地、沙地等的综合整理与合理安排,以妥善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保证生态退耕等治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三、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但部分管理部门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淡薄,相关部门缺乏土地整理专业的人才,使得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更是了解甚少,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对土地整理的政策漠不关心。

(二)土地整理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效益低

目前土地整理工作并没有做到统一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缺乏统一规划就难从大局、全局来计划和安排部署土地整理的各项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利用率低使得盲目开垦或扩大面积的现象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及农业后备资源逐年减少。

(三)综合措施运用不够,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

土地整理的作用是提高耕地的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粮食产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虽有一定发展,但生产条件仍很脆弱,水土等自然条件较差,耕地开发投资不足,工程质量不高,土壤配肥措施不到位,盲目完成占补平衡任务,不按规定采取有效的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补充耕地质量不高,造成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四、解决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土地整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民群众就工作的开展理解力也不强,要想加强全社会对土地整理重要的性的认识,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宣传使得公众认识到土地整理的意义,积极参与到土地整理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广泛的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知识,便于土地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又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具备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知识。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基础。一要加强业务学习能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政策、法规的培训;二要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采取深入实地参观、外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掌握土地整理工作程序;三要大力对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人才的引进。

(三) 将3S 技术应用到土地整理工作当中

将RS、GIS 与GPS 技术结合使用。利用RS 技术,利用获取的高精度航片或卫片,经过前期处理后,进行应用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利用GPS 的定位功能,可以准确地对土地整理重要地物进行空间定位;利用GIS的强大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功能、功能评价功能,可以准确地做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如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充分应用到了RS、GIS 的技术结合,在森林小斑调查项目中,一些公司也开发出了RS、GIS、GPS 结合的手持终端系统平台,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实践项目中去。通过3S 技术的结合,制订科学的土地整理规划,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确定合理的土地整理技术模式,加强土地整理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土地整理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益。

(四)防止土地整理区域选择的盲目性

在土地整理之前,必定要对行将整理的区域进行可行性研究,考证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效益是衡量土地整理必要性的重要指标。整理前后土地经济效益差值愈大,其整理的必要性愈大。土地整理区域应在契合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土地的地域情况、土质情况以及土壤的土层厚度是决议土地整理可行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讲,斜度大于6°的土地不利于进行土地整理,假如强行进行土地整理简单形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土质太差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不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土壤的土层厚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和产值巨细。因此,土壤的土层厚度必定要适于土地整理后培养的农作物,不然也不适于进行土地整理。有些当地为了片面追求添加耕地面积,将土质较差、斜度大于6°等明显不适宜整理的荒山作为土地整理的目标,结果是费钱费力不讨好,整理出来的是低产田,底子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乃至还在必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的选择时必定要稳重,切忌草率盲目进行。

(五)土地整理时应留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土地作为一种出产和社会资本,具有出产功用、社会经济功用和生态服务功用三大基本功用。跟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出产力水平缓认识水平的进步,大家对土地资本的效益寻求已经由开始的单一寻求经济效益逐渐进步到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来。经济效益是调动农人出产积极性的底子动力,也是进行土地整理的首要意图之一。假如只看到眼前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尽管一时殷实起来了,但也不能耐久。由于生态环境遭到损坏今后,经济收入就会降低,从而影响社会效益。只有确保杰出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才能保持犁地的优质、高产、低能耗、低出资、高效益。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寻求经济上的短期、片面效益,而忽略乃至献身长期、全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必要真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从头到尾贯彻人与自然调和开展的科学开展观,使土地作为一种可持续开展资本良性循环使用。在进行土地整理时,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则,非常好地杰出土地整理区域的综合性、多功用性、多效益性的特色,大力进步土地整理作业的水平,切实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把土地整理作业落到实处,让其充分发挥功效,真实变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谋福公民,谋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朱佳敏.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7).

[2]张池. 浅析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3]张蓓,王毅. 探析土地整理的问题及对策[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4).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解决对策问题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