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项目路线规划及其方案分析

2014-12-25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农田路线交叉

郭 刚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6)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境内,为省道116 线,连接乌鲁木齐市与乌鲁木齐县,路线起点位于G30吐乌大高速公路乌鲁木齐河大桥和劳教所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设置一座单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与项目起点衔接,路线接出后沿西南方向布设,利用怡园林生态绿化公司西侧的台地,避免侵占农田和林地。路线跨越板房沟河河滩后,选择在白杨沟村五队耕地带较窄处穿越农田。出农田区后,路线避让了乌鲁木齐县规划的灯草沟村五队、六队的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基地等控制点,从乌鲁木齐县规划的万亩良田东北侧穿过,之后路线继续向南布设,与乌水公路相交,设置一处平面交叉,交叉位置位于方家庄子北侧约0.4km,乌水公路与南旅基地现有平交口南侧约1.0km。路线方案穿越乌水公路后,继续向西侧南旅基地方向延伸,避让乌鲁木齐市储备用地范围,终点与南旅基地1号进场道路相接,接线位置距离南旅基地外环路平交口约1.0km。项目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2 公路沿线特点

本项目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起点至与乌水公路平面交叉(K0+000—K19+406.022)段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0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0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75m,行车道宽度为2×3.75m,硬路肩宽度为3.00m,土路肩宽度为0.75m;乌水公路平面交叉至终点(K19+406.022—K21+535.043)段由于进入乌鲁木齐县及南旅基地规划区内,道路的功能和定位有所变化,相应的技术指标也进行了调整。主线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采用6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6.50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0.50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25m,行车道宽度为2×3.50m,土路肩宽度为0.75m;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均与主线同宽。

路线主要为连接乌鲁木齐市和乌鲁木齐县南山景区的道路,路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路网较发达;沿线除个别段落穿越耕地和林地外,其余均为草场。鉴于路线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车辆组成、环境气候特点及本项目新建公路的性质,决定了本项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本项目为第十六届冬运会服务道路,全国性的体育会议要求道路在使用时充分体现出快速、畅通、安全的功能。作为市区通往南山风景旅游区的一条快速通道,道路所处环境优美,生态敏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较高,公路与自然环境要能够协调配合。

(2)本项目所经区域大部分为天然草场及农田区,应重视公路建设与农(牧)业生产的协调。项目地处乌鲁木齐市南部,冬季严寒,自然降雪大,冬春冻融循环剧烈,应针对寒冷地区的道路安全、使用寿命等,加强相关设计。

(3)一级公路的整体功能应通过科学的道路网规划、科学的交通组织、流畅连续的路线平纵面指标、完善的系统化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总体的优化来实现。根据本项目建设的特点,如何减少占地、拆迁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本项目路线穿越较多的农田,路基排水、桥涵的设计应与当地农田水利紧密结合。区域交通组织对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影响很大,主线、老路、通道及分离式立交的布设形式和位置是研究设计方案的重点。

3 公路设计理念

结合本段项目特点,为了确保“安全、环保、美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和谐、环保”、“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指导思想,路线规划设计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处理好规划与总体方案的关系,保证方案完善、合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勘察设计过程中,路线应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规划区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城镇规划区的影响,注意与其他重要设施的协调配合,并应充分考虑地方交通出行方便,使沿线主要城镇、规划农田区、饲草基地、旅游等主要交通源之间实现有效连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好国家、地方规划与本项目建设的关系,合理设置立交、通道等,方便区域内的交通出行,促进地方经济与公路建设协调发展。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合理利用资源

针对本项目经过农垦区路段,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发生征地、拆迁,必然会对沿线社会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将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贯彻于路线、路基、桥涵、路线交叉及机耕道、取弃土等的设计和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严格控制取弃土,降低路基填挖高度,减少拆迁和占用耕地,采取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公益林地、减少临时用地等多种保护耕地的措施。设计以人为本,减少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这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

(3)合理掌握和运用公路线形技术指标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合理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合理利用地形,提高平、纵指标;配置系统和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运行车辆行驶安全;保证公路路基稳定,保证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以人为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道路的舒适度和服务水平。

图2 路线方案A

(4)设计出与环境相和谐的公路方案

本项目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区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和谐。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充分利用项目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公路使用者能欣赏到特有的自然景观,领略地区特有的风貌。

4 路线方案比较分析

4.1 方案概述

本公路跨越一片农田区,在农田区之间分布着较为密集的机耕道和滴灌灌溉管道,此外,还有四条管线在农田区与路线相交,分别是西气东输二、三线和乌兰原油管道。项目组从少占耕地、农田和路线与被交机耕道路及石油天然气管线的交叉角度两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局部比较方案A。方案布设如图2所示。

本段K 线方案在K0+200 处沿乌拉泊村农田区边缘前进,跨越板房沟河河沟后选择在桩号K2+300 附近利用两个左偏弯道跨越农田较窄处。A 线比较方案沿乌拉泊村农田区边缘前进,跨越板房沟河河沟后选择在桩号K2+200 附近直接左偏跨越农田区。对两个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路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4.2 方案比选

K 方案的优点在于路线线形指标方面,推荐方案交点转角较小,线形单元较均匀,与地形结合更顺适;同时本项目距离基本农田较远,与一般耕地的地块划分基本平行,较少切割耕地;另外,与农田区的分离式立交被交线交叉位置合适,交叉角度较大,与西气东输管线、乌兰原油管线交叉角度较大,便于保护;桥涵排水方面与等高线交叉角度较小,便于设置桥涵,使得该方案的整体工程造价较低。该方案的缺点在于路线长度略有增加,占压一般耕地较A 方案稍多。

A方案的优点在于路线长度略有减少,占压一般耕地较K方案稍少。其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路线线形指标方面:比较方案交点转角较大(55°),线形单元组合较差,与地形结合较差。拆迁占地方面:距离基本农田较近,与一般耕地的地块划分交叉角度大,切割多块耕地。路线交叉方面:与农田区的分离式立交被交线交叉位置不合适,交叉角度较小,与西气东输管线、乌兰原油管线交叉角度较小,保护涵长度较长。桥涵排水方面:与等高线交叉角度较大,不利于排水。

综上分析比较,拟推荐采用方案K。图3所示为路线方案比较平面图。

图3 路线方案比较示意图

5 结语

本文结合省道建设实例的项目特点,为实现公路的安全、环保、美观,在路线规划设计方面合理设置立交、通道等,以方便区域内的交通出行,促进地方经济与公路建设协调发展,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区特性,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发展,最终通过方案比选,选取出合理的路线方案。

[1] 王志山. 公路项目路线选择与社会环境影响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 宋扬.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3] 吴磊. 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综合评价研究与实例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1.

[4] 刘子玲,吕永波,付蓬勃. 基于社会评价的高速公路项目时间节约效益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3):24-28.

[5] 孙中党,赵勇,吴明作. 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4(3):128-131.

[6] 冯玲军. 公路路线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交通标准化,2014(10):4-6.

猜你喜欢

农田路线交叉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画路线
农田创意秀
连数
找路线
连一连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