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战略思维,构建天基丝路

2014-12-25王莉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国际太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天基丝路航天

王莉(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版跨区域经济协作建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将打通陆海战略合作通道,树立契合世界经济多样性发展的新范式,使我国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动力源和重要的网络节点,实现本地区及全球各国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也是航天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必须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内涵,秉持开发包容、创新共赢的理念,推动航天技术为“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天基丝绸之路”设想,把航天纳入到“一带一路”大局,进行整体谋划,倡导创新驱动,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构建开放、互联、共享的空间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中国航天的国际化,乃至整个航天事业开启更加广泛发展的空间。

1 “一带一路”对于航天的需求

“一带一路”的使命和任务

“一带一路”的使命和任务从战略层面来讲,就是调整周边外交,提升国际形象。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在东亚对我国形成压力,我国向西开拓外交战略空间,利用中国自身发展成果来惠及周边国家,形成以中国提供公共产品、邻国消费的新模式,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从经济层面来讲就是升级经济结构,开拓市场通道,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向外延伸西部开发战略,建立互联互通的新渠道。

“一带一路”的地缘特点

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在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作报告

在“一带一路”地区中,俄罗斯和中亚油汽资源丰富,拥有连接亚欧大陆的大陆桥,与中国政治互信较好;东南亚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具有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存在经济发展上依赖中国,而政治安全上依靠美国的二元结构;西亚与北非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世界能源市场至关重要,“阿拉伯之春”事件发生之后,原有的政治格局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目前处于深刻的政治转型和地缘结构调整期;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印度洋是重要的海上能源和物资通道,印巴持续对立,中国需要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东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快速,与中国政治互信较高,开展了多方面合作。

“一带一路”对航天合作的需求

“一带一路”地区聚集了若干具有相当航天实力的国家,不同的国家对开展航天国际合作有其自身诉求。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航天强国而言,其开展航天国际合作,首先是要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战略,其次是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同时也能够提升技术水平,保持竞争优势;对于像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而言,主要是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实现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像乌克兰、以色列等具有一定航天基础的国家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航天国际合作可分享航天科技成果、发展本国经济。

“一带一路”对航天技术应用的需求

通过前面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初步分析来看,该地区对于航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一是维护地区安全,如防范和治理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制贩毒品、自然灾害等;二是服务于资源开发,如资源勘探、石油开采、管道铺设、油气运输等;三是推动经济发展,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卫星应用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制造加工和产业发展等;四是促进科技进步,如加强科技合作、产品联合研发、技术联合研究、成果技术转移等等。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对于航天技术应用需求旺盛,“天基丝路”大有可为。

2 “一带一路”的航天能力分析

总体来看,在这一地区,中、俄、印的航天整体实力比较强,具有比较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以及数量较多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具有较好的航天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在航天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能力。这些基础和能力为建设“一带一路”空间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体系,满足航天应用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卫星通信领域,俄罗斯卫星数量比较多,卫星系列比较丰富,带宽容量大,但是其低轨移动通信开放程度有限;中国、印度、泰国以及以色列等各国发展了数量较多的固定通信卫星和广播通信卫星,目前主要服务于本国的市场,尚未形成移动通信能力;阿联酋、越南等国正在发展自己的通信卫星系统。

在卫星导航领域,世界上共有四大全球系统供应商和两大区域系统供应商,而“一带一路”国家中就聚集了三家。俄罗斯的“伽利略”(GLONASS)系统已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系统已经面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并预计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印度正在加快建设“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区域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同时各方也都在加快建设天基导航增强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性能,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在卫星遥感领域,俄罗斯遥感卫星技术先进,以满足国防需求为主,民用卫星数量相对较少;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气象、海洋、环境等卫星系列,并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印度已形成由10余颗遥感卫星组成的手段完备、技术先进的系列卫星遥感系统;以色列具备高分辨率小卫星研制能力,并已有5颗亚米级光学和微波成像卫星在轨;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遥感卫星计划,在应用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在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领域,中俄具备载人航天与空间探测能力,俄罗斯是“国际空间站”(ISS)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空间站也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印度已经完成首次火星探测,马来西亚、以色列等国参与了“国际空间站”计划,并拥有空间探索的长期计划。

综上所述,丝路国家的航天基础能力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①缺乏互联,虽然在这个地区的卫星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目前还分属于各国,未建立共享机制,也无法形成合力;②手段存在一些欠缺,比如卫星移动通信能力相对欠缺,数据采集能也不足,制约了各类状态监测应用;导航增强手段不足,高精度服务受限;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和雷达卫星资源也存在不足;③应用技术水平相对偏低,应用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应用创新不足,缺乏重大国际合作应用项目牵引;④软环境相对薄弱,与美欧航天大国相比,“一带一路”国家的航天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政策尚未完善,卫星建造和应用的相关培训欠缺等。

3 “天基丝路”战略构想

“天基思路”的总体目标

“天基丝路”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开放合作机制,构建覆盖“一带一路”国家的体系完备、技术先进、互联互通,由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三大应用卫星系统为主体构成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天基丝路”的基本思路

“天基丝路”的基本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国已有和规划中的设施资源作用,推动国际应用服务,承担大国义务,拓展国际市场,为丝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安全、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二是要建立合作机制,综合利用各国已有和规划中的设施资源,促进互联互通、有效协同和兼容共用,发挥“1+1>2”的作用,使参与合作的各国均能最大程度地受惠;三是要针对薄弱环节,发起共建、共享、共用的合作项目,围绕关键和紧迫需求,引领丝路国家开展航天合作,进一步提升“天基丝路”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服务丝路建设,赢得战略主动。

“天基丝路”的体系构成

通过上述合作,在“天基丝路”的体系构成方面将形成以下体系:

卫星通信—构成由数十颗固定、移动、广播和中继通信卫星组成的广覆盖、大容量通信卫星体系,并适当增补数据采集卫星系统,满足丝路经济带对卫星通信应用的需求;

卫星导航—推动各大系统间实现兼容与互操作,合作构建覆盖丝路经济带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天、地基导航增强系统,为丝路地区提供精度更高、质量更好的卫星导航服务;

卫星遥感—建成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手段完备、数据获取能力强、重访周期短的若干虚拟遥感卫星星座及地面配套设施,对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等多种要素进行长期稳定综合观测,满足丝路国家各类遥感应用需求。

可优先考虑的重点合作项目

为实现以上构想,除相关力量协同共建“天基丝路”以外,尤为重要的是要以重点项目作为抓手推动“天基丝路”的建设。比如推动上合组织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建设;采用众筹模式共建低轨卫星数据采集系统(DCS);合作共建覆盖“一带一路”的天基导航增强系统,以及“北斗”/GNSS展示、创新、服务中心;合作构建虚拟遥感星座,以及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分发网络;大力推动综合应用,合作构建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等等。

“天基丝路”的实现途径

在“天基丝路”建设过程中,可用三种途径实现,首先是要充分发挥大国引领作用,利用中俄航天合作相关机制,推动通信、导航等重大项目合作,引领和带动“天基丝路”的建设部署;二是多边推动,积极利用东盟、上合、金砖、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平台,发起倡议,促进各方参与卫星系统、地面站及数据中心等的合作建设和跨境组网;三是应用拉动,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重大卫星应用示范工程,吸引丝路国家开展合作,凝聚共识,形成“天基丝路”建设合力。

4 措施建议

“天基丝路”的构想是对全面提升“一带一路”科技经济发展能力的倡议,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丝路国家的配合和大力协同。为更加有效地促进“天基丝路”的建设与实现,提出以下四点措施建议:

第一,建议将“天基丝路”纳入国家外交大局,将其打造成为如同中国高铁一样的外交名片,推动丝路各国积极参与 “天基丝路” 建设,提升大国形象,促进科技合作,服务经济发展。

第二,设立“天基丝路”重大专项。建议将“天基丝路”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部署有关工作,协调能源、海洋、农业、交通、环境、金融等领域和相关部门,参与“天基丝路”的谋划和建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在筹)等金融合作机制,为“天基丝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探索制定更加开放的准入政策,鼓励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方参与“天基丝路”建设和应用推广;探索制定更加开放的卫星和数据出口政策,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台更加有利的财税政策,对“天基丝路”相关项目予以倾斜支持;设立应用创新基金,鼓励国内外机构、企业、院校及民间团体等参与卫星应用创新研发,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第四,支持航天国际化发展领域智库建设。“天基丝路”是新时期推动航天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亟需加强战略、政策、市场、法律、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在航天领域,亟待支持和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思路和基本能力的航天智库快速发展,为丝路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国际合作、卫星综合应用等集智汇策,共襄“天基丝路”建设盛举。

猜你喜欢

天基丝路航天
丝路•山海
我的航天梦
国外天基大气甲烷监测任务最新发展
天基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航天梦,我的梦
基于Gooding算法的天基光学目标跟踪定轨
逐梦航天日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美国天基空间监视系统概述与分析
丝路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