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需求现状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

2014-12-25张晓萍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产业身体

张晓萍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1 个体的体育需求:起源与发展

身体运动,在原始狩猎活动中,与个体生存息息相关。为了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或者避开凶猛野兽的袭击,个体会尽可能地使身体各部分相互协调,并使身体与智能相协调,因此,人类的早期生存环境,赋予了人类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在这种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人们还相互配合和交流,于是,身体运动也具有了社会交往的功能。狩获猎物多的,或者在狩猎中发挥作用大的人,能够获得荣誉,受到敬仰,因此,身体运动还具有实现个体价值的功能。人们还设计出一些竞技游戏,作为平时生活的调剂,这衍生出身体运动的娱乐和观赏功能。追根溯源,今天人们的体育需求,根植于身体运动的以上四种原始功能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狩猎环境,不过,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需求,却随着社会分工和脑体分工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强烈。进入农业社会后,田间劳作需要对身体的局部进行集中使用,劳累感促使人们在闲下来时,进行一些和身体有关的游戏,如赛跑、跳高、游泳、摔跤等,以调节身心,使身体回复到平衡状态。古代战争也促使人们在农闲时进行一定的身体训练和竞技比赛,作为未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体能和技能储备。手工业的出现要求人们长时间运用特定的身体器官并在精神上十分专注,一旦停顿下来,有目的地进行身体锻炼,使身体恢复平衡就变得更加重要。进入近代社会,劳动分工和机器大工业迫使工人在长时间内反复从事身体的同一运动,这不但使身体的局部被过度使用,而且人的精神过度紧张,资本家由于长期忽视对工人身体恢复的必要安排,被视作对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也要求脑力劳动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使身体恢复平衡。“生命在于运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用这句名言高度概括了身体运动对于个体存在的意义。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也往往觉得锻炼过后,不仅身体结实,而且精神愉快。总之,锻炼身体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需要,相关知识的发展和普及,使体育科学得以发展。人们对各种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首先是源于对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需求。

伴随着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的发展,人们对相应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得到了发展。体育场馆既是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地方。从古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到现代的各种大型体育场馆,人们在这里观赏比赛,进行交流。大型的体育盛会更是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交流的盛会。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带动了各种场馆的投资热情,也扩大了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

体育在现代分化为一种职业后,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运动,吸引了不少人积极投身其中。各种顶级的体育赛事、职业化的篮球、足球、网球等比赛给予优胜者以丰厚的回报,激励一些人终身以体育为业,也带动了体育需求向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另外,电视、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观赏活动可以不用亲临现场,这大大降低了观赏成本。现代微博、微信等不断创新的传播技术,使得有关体育的各种消息很方便地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能够及时被关注者获得并通过各种媒介加以讨论,体育的观赏和娱乐功能大大拓展了体育需求的含义和内容。

总之,人类可以溯源至远古社会的各种本能需求构成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对各种体育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微观基础。各种体育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构成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体育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经典需求理论,社会总需求可以分为投资需求(I)、消费需求(C),在开放经济中,还包括出口需求(Ex)。这三种需求,被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体育而论,体育需求也可以分为体育投资需求、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产品出口需求这三个方面。

体育消费需求不仅受个体本能需求的影响,而且受个体及家庭收入多少、闲暇时间多少的影响。一般来说,体育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比较稳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并受其他因素影响。当有重大体育赛事时,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体育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目前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比较小。刘卫(2005)等人考察了1996-2002年我国7 个城市的家庭体育消费数据,推算出我国城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3%以下,比例最高的上海也仅为3.29%。按照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的 《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消费规模及需求特点定量研究报告》 的相关信息,2009年我国城镇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887 元,占同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百分比为5.9%。根据有限的数据进行粗略的推算,体育消费占总消费的百分比,每年大致以11%的速度递增。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育需求在消费中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不过5.9%这个比重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偏低。据美国2008年美国户外运动联合会年度报告统计,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仅户外运动,就占有8%的比例。而美国人的消费观一般认为体育消费应占消费支出的20%以上。因此,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要唤醒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也需要做出长期的努力。就体育消费总量而言,在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910 亿美元,2009年为1110 亿元,2012年则达到1936 亿元。体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

体育产品出口,如表1 所示,从1992年到2008年,基本处于增长状态,增长的幅度呈周期变化。在2002-2006年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里,每年的出口增幅都超过了19%,2002年和2005年增幅甚至超过30%。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7.36 亿美元。不过,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出现了下滑。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出口额为282.52 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57%,目前尚未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可见,我国体育产品的出口需求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特点。

表1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列表

表2 北京市2000-2012年体育场馆情况 (单位:个)

图1 北京市2000-2012年体育场馆数量图

近年来,我国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等。根据需要,政府对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投资,同时由于群众参与体育热情的高涨,使得体育产业从众多产业中脱颖而出,政府投资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增长,使投资需求出现跳跃性的增加,引起各方关注,不少分析人士甚至将体育产业看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体育赛事的结束,我国体育场馆,尤其是赛事举办城市的体育场馆,呈现出饱和状态。以北京为例,如表2 所示,近年来场馆方面,除了规模很小的训练房,已经不再有大的投资。从图1 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趋势。

总之,在体育消费需求、体育投资需求和体育出口需求这三者中,后两者受到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要使我国体育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将关注点回归到培育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上来。

3 以人为本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依靠计划体制,缺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创新机制。以消费需求为中心来发展体育事业,就是要以人为本,围绕消费者的体育需求,来加快体育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同时发挥政府职能,兼顾体育公平,提供必要的体育公共品,来调动和满足消费者的体育需求,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因为缺乏必要的创新,群众的体育参与热情不高。近期不少学者把群众体育参与不足归因于社会分层导致的“体育分层”。认为“有钱”和“有闲”是体育参与的两个关键因素。这种分析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并提示我们全方位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性,但并未从体育事业自身来思考问题。事实上,市场化程度不够,体育创新不足,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才是我国目前体育需求不高的主要原因。以篮球和足球为例,这两项运动都是典型的群众体育运动,并非如高尔夫、保龄球、滑雪、网球等运动,对参与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装备、场地等方面进行较多的持续投入,并且消耗比较多的闲暇时间。但是,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和欧洲的足球赛事,都深受群众喜爱,从贫民区到高档社区,都有这两项运动的爱好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高尔夫、网球等运动。所以,把群众体育消费不足,归因于收入不高和闲暇时间不够,是片面的。我国目前虽然对篮球和足球等项目实行了职业化改革,向市场化迈开了步伐,但是做得还不够。比如,在人才选拔上,我们仍然主要是通过体校层层挑选的体制,我们没有类似NBA 的选秀大会,而这两者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能够挑选到优秀的人才,而在于后者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是市场化导向的一部分,前者则无法吸引公众关注。这也直接导致在观看球赛时,NBA 的观众具有参与感,而我国观众则只有那些“有闲”和“有钱”的观众才会去跟踪关注和他不相干的体育比赛。在现有体育场馆的经营上,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大多数体育场馆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保障性高,商业化运营和管理仍然有许多的缺陷和弊病(刘佳2012)。

另外,目前我国的体育资源,集中在学校、单位和其他机构,公共体育设施少。很少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发现篮球场和足球场,要锻炼只能跑步,甚至连跑步的地方都没有。体育公共品的提供,作为市场化的补充,在大型体育场馆投资逐渐停顿的背景下,应该成为以后增加体育投资需求的一个方向。它对于调动群众体育参与热情,提高体育消费,是至关重要的。

[1]鲍军超,陈万红.论“有钱”与“有闲”——休闲体育消费的两个前提要素[J].博硕论坛,2013,2.

[2]刘玉.论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与转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

[3]刘卫,王秀霞,曲艳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与扩大体育消费需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彭大松.体育锻炼中的社会分层:现象、机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2(5).

[5]谢庆伟.当下中国社会分层对体育公平的影响——兼谈实现体育公平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4.

[6]刘佳.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8 座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2012,5.

[7]杨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2,7.

[8]韩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研究——基于1992年-2010年的数据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1.

[9]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消费规模及需求特点定量研究报告[R].201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产业身体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