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出土的英制旧式加农舰炮

2014-12-24吴悦

文物春秋 2014年2期
关键词:太平军

吴悦

【关键词】太平军;安庆保卫战;英制铁炮;舰栽炮

【摘要]1989年,在安庆市长江路小学基建工地发现了太平军掩埋的一批火器,其中有5门为英国制舰栽火炮。太平军把这种舰栽炮用在两军对垒的陆地战斗中,说明当时太平军水师已趋于衰落,也折射出安庆保卫战时太平军之顽强以及战况之惨烈。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1938年间,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更是经历了许多腥风血雨的战役,其中以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最为惨烈。安庆至今仍遗留有太平军和湘军各自挖掘的战壕和构筑的营垒遗迹,并有太平天国的兵器出土。

1989年,在安庆市长江路小学基建工地发现了太平军掩埋的一批火器,分三层叠压深埋。其中有喷筒8尊,为攻守城寨和水战的旧式喷射火器。还有铁炮8门,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门为英国制火炮,长130~150厘米不等,内口径11-12厘米。5门火炮的形制大体相同,为前膛装滑膛旧式加农铁炮,炮身白药膛至炮口处渐细,口沿处为防炸裂,加厚有箍,炮身正中两侧有双耳轴,后端为带环形錾的圆形尾钮,底部上前方有长方形火门(图一)。5门铁炮均在炮身正中或炮尾端处铸有皇冠标志,其中4门还分别铸有“E.C.L”(图二)“B.P”“P.P'“s.J.S”等英文缩写,铸“B.P”的铁炮还铸有以“BR”开头的字母和数字,可惜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识。

5门炮上所铸皇冠图案的样式各不相同,说明这些铁炮应该不是出自同一家铸造公司。炮体上所铸的英文,有专家认为,应是英国铸造公司名称的缩写,其中“B.P”铁炮产于英国伯明翰地区。由此可以看出,这批铁炮应不是太平军从洋人手中成批购买的,而极有可能是在历次战役中从湘军手中缴获所得。

这批铁炮和喷筒出土时分三层叠压深埋,摆放整齐,应为战斗失利后太平军就地掩埋的。安庆长江路小学位于安庆市城西之水陆要冲,原为大王庙旧址,地势较高,为太平军营垒之所在,不远处的狮子山正是曾国藩所部湘军的营垒所在,所以太平军在此设重兵驻守。

魏源《海国图志》卷88载:“夷船上炮式不长,皆自二尺至四尺,最长七尺止。六七尺者,发多中;三四尺者,弹虽到靶,或高或下或偏。口自径二寸至六寸,此外未见矣。”安庆长江路小学出土的这5门洋炮,炮体较轻,长度均在130~150厘米之间,口径在11~12厘米之间,符合魏源所记洋船上舰炮的尺寸。此外,这5门铁炮尾钮处附有环形錾,亦为西洋传统前膛装舰炮的特点,用于穿系并固定绳索,起到减缓炮身在水上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的作用。因此,这几门铁炮应为舰载式火炮。

这种舰载式火炮一般不为陆军所用,但却被太平军用在两军对垒的陆地战斗中。对此,曾国藩曾讥笑道:“(太平军)得我之战船洋炮,并不作水战之用,以洋炮搬于岸上扎营。”(《曾国藩日记》)鸦片战争前后,英军在海上经常采取在敌船近处猛烈轰击的“舷炮线式齐射”战术,所以英制旧式舰载炮的射程较有限。据《海国图志》载,西洋舰炮射程“仅符一里内之用”。魏源所记载的数据未必准确,目前有关专家一般认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军加农炮的射程范围最少在1000米左右,且因其炮体较小,具有灵活机动、射击频率较高等优点,太平军将其用在陆战中,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曾讥笑太平军的曾国藩并没有能很快突破安庆太平军的防线,最终也只是采取布置重兵围困,迫使城内“弹尽粮绝”的笨办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轰塌北城墙,与南面江上的水师两面夹击,最终取得了安庆之役的胜利。

从太平军把舰载火炮用于陆上营垒防御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在安庆保卫战时期,太平军水师已趋于衰落,不敌湘军。如清军曾侦察到太平军水营不讲船制的情况:“不分炮船、战船、坐船、辎重船,所有船只皆载贼军,皆载粮糗,皆载器械炮火,凡有船皆战船,凡接仗皆出队。”(张德坚《贼情汇纂》)虽说太平军在安庆也曾仿清军炮船样式建造了一批炮船,但性能较差,再加上“不讲船制”,缺乏懂得驾驶炮船的舵手、水手等原因,使得曾经一度风光的太平军水师最终不敌日益强盛的湘军水师,失去了水上控制权。而在安庆这样一个依靠长江为最重要天险的军事重镇,失去了水上控制权,也就意味着被动和失败。所以,尽管太平军能够灵活机动地使用各种武器,也没能改变安庆保卫战中被动防御并最终失利的局面。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太平军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漫谈《讨粤匪檄》中的语言逻辑特点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
太平军在湖南创建土营、水营
太平军三河大捷的指挥特色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