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是尊孔复古派吗?

2014-12-23乐朋

钟山风雨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故胡适整理

乐朋

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派”。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派;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

那么,胡适果真是尊孔复古派吗?

指胡适尊孔复古,依据大抵有二。其一,1923年前后,胡适曾为青年学子开过“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且倡言“整理国故”;其二,他作于1934年、并于1936年再版的长篇论文《说儒》,称孔子为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文化“最伟大的代表者”,推崇孔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有教无类”之学说,谓孔子贡献了“博大的‘择善的新精神”。我阅读浅仄,所见贬胡适尊孔复古的资料仅有:

人民出版社1974年1月出版的北大、清华两校编写的“批林批孔材料”——《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其中五四运动前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部分,均列举了胡适言论。胡适被打入尊孔复古派之“另册”。

同年10月,人民出版社《学点历史》丛书之《鲁迅杂文的社会历史背景》,有一节标题为“愤怒抨击以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为代表的新尊孔复古派”。指其《说儒》,“积极吹捧‘孔子的伟大贡献,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尊孔复古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胡适的“新尊孔复古派”恶名,由之尘埃落定,铁板钉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吴云的《“鲁迅论文艺遗产”浅探》,斥胡适为“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料的孝子贤孙”,以“复古主义的态度”对待旧文化,“跳出来”“提倡‘整理国故”,“实际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对青年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以胡适不要“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一语佐证。

平心而论,单凭上述两条证据,就把胡适打成尊孔复古派,有失偏颇,甚至可说是莫大的冤枉和诬陷。因为,虽然在政治思想上,五四之后的胡适发生右倾、反对暴力革命,而认同“好政府主义”,但在文化观念、特别是对待孔学儒家问题上,胡适革新旧文化、反对尊孔复古的立场,一以贯之。白纸黑字,历历在目。

例如关于“整理国故”。胡适作于1920年11月底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说,他有关“整理国故的文字”,其实是说“历史考证的方法”,要点有三: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研究的范围;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研究的资料;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材料的整理与解释。其目的,在“要读者学得一点科学精神,一点科学态度,一点科学方法”——“寻求事实,寻求真理”,“撇开成见,搁起感情”,“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可先入为主,主观武断,妄下定论。常被用来当作胡适反马克思主义“罪状”的那句话,“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固然表明胡适的思想倾向,但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实证主义”“不受人惑”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而且,包括马列主义在内的任何理论,在胡适看来,都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金科玉律的教条。马列不也正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学说和理论么?尤为关键的是,在“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一语的前边,还有另外半句:“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事实上,胡适是对偶像化孔子、马列一起反的,我们为什么只提后半句、不顾前半句呢?据此指斥胡适尊孔复古,既与事不符,也与理不通!

又如在作《说儒》论文的同年,胡适曾有《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一文,对国民政府的祭孔大典作了辛辣批评。他指出,当局搞尊孔复古,“曾何补于当时的惨酷的社会,贪污的政治?”胡适肯定五四“打倒孔家店”,对国家、教育、家庭、社会风俗等变革的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又强调说,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孔圣人是无法帮忙的;开倒车也决不能引你们回到那个本来就不存在的‘美德造成的黄金世界的!”给当政的尊孔复古派以当头棒喝。

1935年初,萨孟武、何炳松等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刮起了一股复古思潮。又是胡适,迅速回应,指出这个宣言“正是今日一股反动空气的一种最时髦的表现”,“无一句不可以用来”替尊孔复古的“何键,陈济棠诸公作有力的辩护”。他剖析文化“中国本位”的错误,实质上仍是“中体西用”论的转世还魂,其结果是,“思想的内容与形式,从读经祀孔,国术国医,到满街的性史,满墙的春药,……何处不是‘中国的特征?”信奉全盘西化,即“充分世界化”的胡适,深知中国旧文化的惰性大得可怕,故须借“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如果我们的老文化里真有无价之宝,禁得起外来势力的洗涤冲击的,那一部分不可磨灭的文化将来自然因这一番科学文化的淘洗而格外发挥光大”(《浅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胡适并不像现在有人说的,“跟红卫兵没什么两样”、要对造成20世纪中国文化的断裂负责;他没有跌入文化虚无主义,他是要用外来文化洗刷中国的旧文化,中西交融,土洋激荡,进而创造新文化。这个不封闭、不僵化,采取包容大度的“拿来主义”,让中华文明融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进步理念,能与尊孔复古同日而语么?

罔顾事实,好贴阶级标签,又不顾及全人全文,只是摘取一言半语,便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这便是极“左”年代里的所谓“革命大批判”。胡适那顶“尊孔复古派”的帽子,不就是这样罗织而成的么?

(责任编辑:巫勇)

猜你喜欢

国故胡适整理
策略与方法:整理国故与新国学的几个问题*①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纠结*——民国时期两种“国学”概念的争执及其语境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