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齐赞的三处揽胜地

2014-12-23

科学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乘船浙东漓江

古人齐赞的三处揽胜地

古代中国人对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最为痴迷。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有10 000多首;《唐诗三百首》中写三峡的诗就有12首之多;而浙东,仅是写于唐代的诗就有1 000多首。三峡和桂林受到推崇,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至今还受人青睐,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浙东。今人可能不解古人为何喜爱浙东,这里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们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痴迷。这里说的“浙东”,是指今绍兴、宁波、台州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三条主要山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一条名为“剡溪”(今“新昌江”,下游称“曹娥江”)的河流及其一条条支流,贯穿于这些山脉之间。

有人统计:唐代诗人中有342位去过浙东并留下了诗歌,这个数字占《全唐诗》诗人总数的16%,而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唐才子传》共收才子278位,游过剡溪的便有174位,超出总数的一半。李白就曾四到浙东,三游剡溪,两上天台。他的一首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被选入中学课本,中国人大都知道,许多人甚至能背诵下来,但是现代人如果去了这座让李白魂牵梦绕的名山可能会大失所望。甚至那条大名鼎鼎、引无数诗人竞折腰的剡溪,今人看了也会迷惑不解:这条河流真的比其他地方的河流美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人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这三处?为什么见过秦岭、去过峨眉的李白,对浙东的天姥山顶礼膜拜?为什么那么多诗人来吟颂浙东的一条河流——剡溪?千百年过去,为什么三峡和桂林今天仍然是旅游胜地,浙东的剡溪却辉煌不再?

浙江:山水诗之滥觞

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有一个共通之处:河流密集、水网密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的李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沿长江逆流而上的杜甫。在吟诵这些诗篇时,有谁注意到“船”这种交通工具?其实船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船,中国能否产生山水诗都是一个问号。

中国的山水诗诞生在浙江东南部的楠溪江上。1 500多年前,乘船在楠溪江上流连徜徉的永嘉太守谢灵运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触动,随口吟出了一首首描述山水的诗。由此,中国的山水诗开始滥觞。

到了唐代,浙东这块溪流纵横、河湖遍布的土地,忽然成了全中国的旅游胜地,其中以剡溪最为闻名。剡溪虽然不是一条大河,但是通过浙东密布的水网,使它与当时浙江的一条条河流沟通起来,甚至越过钱塘江,与长江水系连接起来。用今天的话说,这个地方虽小,但交通发达。

山不高不低 水不缓不急

适合产生山水诗的自然环境,在浙江俯拾皆是,其中尤以曹娥江、楠溪江流域最为集中,那里的山大多是低山(海拔500~1 000 m)和中山(海拔1 000~3 500 m),不高不低。河流也是,沿途多河滩、沙洲,不缓不急。倘若全是高山峡谷,人难以亲临,如果太过平坦,心中难起波澜。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应对着诗歌的起承转合,如果行船游览,自然诗兴大发。

浙东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唐代诗人?有人说因为那里风景殊胜,有人说因为那里文化积淀深厚,实则未然。即使用唐人的眼光来看,浙东的风景算不得全国最美,文化积淀也算不得最深。而真正的原因应该是:那里水网繁密,最适合行船。换句话说,那里是最适合乘船观赏的地方。并不是因为那里的风景或文化积淀吸引众多诗人前去游览、描绘、吟咏,于是产生众多诗歌,诞生了一条唐诗之路,而是因为那里是水网地带,水上交通发达,喜欢游走的诗人比较容易到达那里。那里的世界,那里的美,那里的风景,是由“船”这种工具或者技术构建的。

三峡、桂林、浙东之所以是古代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因为古代是一个舟楫时代,那时能和人们照面的,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在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和构建起来的景观世界中,这三个地方无疑是最出色的。

对于乘船游玩的妙处,江南水乡的人体会最深,其中又以浙人为最。浙人周作人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乌篷船》)中这样写道:“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可以说是极为理想的行乐法。”

漓江:万古诗篇皆咏叹

如果将中国的海量古诗还原至它们所写的地域,会发现写于河流两岸的最多,又以漓江、三峡和浙江的曹娥江、楠溪江沿岸最为发达。以漓江为例,单是漓江岸边的桂林一地,便在10 000多首古诗里现身过。中原的山,多有连绵不绝的山脊,漓江沿岸的山,多由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和峰丛构成,各个山头相对独立,蜿蜒的漓江在这些山间迂回前行,这是迥异于中原的山水。也许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被贬至此的诗人。他们都曾如画中的船客一样,乘坐一叶小船,在漓江重重叠叠的浓雾里,穿行于峰林峰丛组成的画廊中,并在途中写下无数诗歌。

三峡:诗集中的水域明星

如果以诗歌论,三峡算得上是中国所有河流里的明星,随手就可列出写这里的诗句。三峡的三段峡中,巫峡又是其中的明星。画面中,江水似一条黄色丝带,沿左右两侧延展。与此呼应,岸上山峰也在南北两岸交织出现。夏日里,云雾缭绕其间,但无固定形状和路径,瞬息万变,这就是以各种意象和诗句著称的巫峡及巫山十二峰。十二峰的每个山峰都被无数诗歌阐释过,这是舟楫时代的特产,那时从深切的峡谷中穿行,远远地看见被云雾遮掩的山峰,倍感神秘,顿生诗意。但这份神秘和诗意,如今已随同江上舟楫的消失而一同远去了。

浙东:昔日辉煌难再续

对古人来说,赶路与游玩不加区分,操劳与静观可为一体,功利与审美合二为一。而今天的人们,赶路就是赶路,游览就是游览,拼命工作挣钱,就是为了能去旅游消费,而乘船对于古人而言,既是赶路又是游览,既是工作又是消费,既是实用又是审美。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李白,谁能说他乘船顺流而下仅仅是为了欣赏三峡?杜牧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显然此行不只是为了赏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分明是离别。

古人乘船,是为了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乘船的目的并非游览,对山水的审美是附带的收获,因此船中的乘客不需沿途处处是美景,时时是高潮,两岸景致可以出现低潮,可以有平淡之处,这也是乘船游览的应有之意。但汽车和飞机时代的旅游对景观的要求就与舟楫时代不同了,这时的旅游是目的性单一的纯粹旅游,它要求景观集中而强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欣赏到足够新鲜、刺激的景观,这才觉得值。

三峡和桂林由于景观高度集中而强烈,今天仍能满足“目的地游”的要求,因此这两处风景地至今还是旅游胜地。但舟楫时代备受推崇的浙东,由于水道改变,景观也不够集中、强烈的缘故,人们已经很难像舟楫时代的唐代诗人那样细细品味它的韵味和魅力了。这大概就是人们今日尽管竭力经营“唐诗之路”,但效果仍然不佳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乘船浙东漓江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秋天,在一夜之间
漓江情画
专题训练:语法填空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阅读理解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