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为支撑稳步推动企业内涵发展

2014-12-22赵振辉刘可非

创新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化纤装置科技

赵振辉 刘可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 洛阳471012)

以科技为支撑稳步推动企业内涵发展

赵振辉 刘可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 洛阳471012)

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作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向安、稳、长、满、优生产要效益,向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要效益,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等方式,在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技支撑;企业内涵;科技攻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2012年累计加工原料油首次突破800万吨,达到804.5万吨,同比增长22.4%;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73.2亿元。炼油利润在集团公司排名较上一年度进步8名,吨油利润进步10名。

洛阳分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着力内涵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近三年来,公司坚持了“科技兴企”之路,对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积极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开辟创兴之路,科技进步硕果累累。

——开发应用了国产连续重整成套技术。该项目是2006年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开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包括连续重整在内的所有炼油技术。

——实现了国产涤纶纺丝油剂工业应用。从化纤油剂配方和加工工艺研究入手,逐步以国产油剂替代了进口短纤维和长丝FDY油剂,其中短纤维装置三年累计使用国产油剂生产产品18万吨,节约支出达500万元。

——应用了FDFCC-Ⅲ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这是一项采用双提升管的催化裂化技术,核心是增产丙烯和降低汽油烯烃,结合蜡油加氢工艺,2008年应用该项技术以来,产品汽油烯烃和硫含量降低,实现了向国Ⅲ标准的升级。

——采用超声破乳-脉冲电脱盐组合技术。这项技术将超声破乳和脉冲供电两项技术组合到原油电脱盐工艺中,并实现了工业运行,两年多来,处理了包括塔河原油在内的多种原油,节省了用电和破乳剂注入。

回顾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1 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项目,确保资金投入

公司完成了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使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加工高硫、劣质原料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在过去几年里,公司每年都投入上千万元科研资金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创新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原油闪蒸分炼技术,利旧闲置设备,将轻质原油分储分炼进入闪蒸系统,渣油送进催化裂化装置加工,优化了催化裂化、溶剂脱沥青装置的原料,发挥了原油选择性加工的积极作用。

2 瞄准装置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公司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专题课题组,结合加工流程变化的实际,瞄准难点和热点问题,解疑或、定方案,积极寻求技术突破,科技攻关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了技术经济指标。

企业积极组织油品质量升级工作,提前完成了汽油及乙醇汽油调和组分达到国Ⅲ标准升级,国Ⅳ标准汽油生产方案也在积极准备中。以连续重整装置满负荷运行为前提,在不开制氢装置的前提下实现临氢装置稳定运行,将焦化汽油全部改由柴油加氢装置加工,通过各种手段确保了催化汽油组分硫含量的分级控制。2013年4月1日,普通柴油已按国Ⅲ标准开始组织生产。

近两年里公司还有不少通过技术攻关促进指标提升的事例,再如提升化纤生产效能工作,通过攻关措施的落实,实施了PX-PTA-PET产业链的供产一体化,重整装置多产生成油保持了芳烃原料的自给自足;公司与天华院联合进行大型蒸汽回转式干燥机技术攻关,实现了重大设备国产化,为精对苯二甲酸装置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方面,企业也加大攻关力度,通过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净化了化纤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循环水补水,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化纤污水零排放,仅2008年一年就回用了化纤污水359万吨,污水回用率达到45.86%,使加工吨油排放污水量降低到0.22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 捕捉企业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炼油扩能改造项目

洛阳分公司的汽柴油主要供应河南、山西中南部、四川、陕西以及湖北部分地区,这一地区资源一直较为紧张。2011年,洛阳分公司汽柴油在河南市场的供应量仅占总量1110万吨的24.68%,在山西市场的供应量仅占总量746万吨的4.7%。根据近几年成品油消费增长率计算,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洛阳分公司成品油产量要达到1020万吨左右,相应原油加工量达到1800万吨左右,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新增流程拟采用渣油加氢技术路线,依托中国石化清洁技术,生产高质量清洁油品,汽柴油产品均满足国V质量标准排放要求组织生产,石油化工产品达到高附加值化。采用先进、可靠、环保及节能型的工艺技术,充分实现工艺装置大型化和关键设备国产化,全项目吨油能耗59.15千克标油,轻油收率81.91%,吨油耗水0.49、排水0.18吨/吨,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围绕发展和中长期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学习闵恩泽事迹,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打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个翻身仗”活动,献身石化、敬业爱岗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企业积极贯彻国家人才政策,定期召开企业科技进步工作会议,2009年确立了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开创企业科技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奋斗的科技工作主题,完善了技术攻关和科技奖励的相关办法,做出了今后两年科技工作安排,对于振奋科技人员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企业注重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选派推荐各类人员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学习,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石化集团的总体优化技术、炼油用能与节能技术、蒸汽优化技术等方面的研修,强化了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各专业技术人员活跃在技术创新工作中,每年产生专利、省部级科技成果10余项,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产生了强力推进作用。

推进专家队伍建设,促进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家人才的脱颖而出。通过培养选优和人才推荐计划,每年评选20名科技标兵,拥有了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高层次人才队伍,拥有教授级高级职称6人,高级职称200余人,企业的专家队伍已初具规模。

5 开发市场所需的新产品,形成一批科技储备成果

几年来企业共开发各类新产品16种,产生了一批具有洛阳石化特色的新产品,炼油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化纤差别化率和聚丙烯专用料比率逐年上升。

自2000年化纤工程投入运行后,遭遇了来自民营企业扩张的强烈冲击,化纤板块一度面临关停困境。面对困难,公司领导决心坚守化纤阵地,有关部门积极捕捉化纤市场信息,明确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对化纤装置进行改造和调整,先后开发了具有市场潜力的1.20dtex涤纶短纤维、高品质运动服面料用涤纶异形细旦长丝、大有光1.33dtex缝纫线涤纶短纤维,2007年在长丝装置上应用国产环吹技术,生产了170dtex/ 192f、266dtex/288f多孔细旦POY长丝等新产品,化纤板块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2009年扭亏为盈。

企业结合市场对高等级道路沥青的需求,克服加工原油种类不确定等困难,通过优化油浆拔头、溶剂脱沥青装置生产及调整配方等手段,先后开发并生产出了AH-90、AH-70、90B、70B高等级道路沥青新产品,三年来里共生产新品沥青15万多吨,沥青质量升级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公司坚持科技开发的项目负责人机制,提高企校合作水平,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09年公司又有5个科技成果喜获集团公司2009年科技进步奖提名,其中,“SKI-100A脱乙基型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研发及工业应用”、“炼厂含油污泥处理热萃取脱水技术”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PTA装置精制母液回用系统新技术开发”、“涤纶短纤维油剂国产化工业应用”、“重整再生单元干燥器国产化”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洛阳分公司积极应对炼油优化和化纤自立生存两个主题,将积极组织汽柴油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生产,通过装置和整体优化,努力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努力改善化纤板块效益,深挖潜力、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积极寻求差别化、功能化,力求实现聚酯产业链的整体盈利;以技术攻关和提升指标为抓手,通过对标找差距,做好精细管理和优化运行,努力创造优良的业绩。

洛阳分公司将遵循“管理科学、指标先进、效益突出、环境优美、企业和谐”发展方略,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全体科技人员将继续发扬“滴油淘金”的创业精神,发挥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作用,埋头苦干,拼搏奉献,为实现中部地区特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夙愿而继续努力。

[文献标识码]A

1671-0037(2014)01-32-1.5

2013年12月1日。

刘可非(1963.5-),男,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技术和科技管理。

猜你喜欢

化纤装置科技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倒开水辅助装置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科技助我来看云
轰趴装置指南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